因此,如果出現了相同的半衰期,那麼大機率就是同一種元素。
按照玻爾的液滴模型,中子應該很難撞開鈾原子核,生成釷元素。
但是現在,半衰期顯示,他們真的檢測到了釷元素。
這說明,中子從鈾原子核中,轟擊出了兩個質子,所以92號的鈾就變成了90號的釷。
伊蕾娜也驚喜萬分。
她雖然相信玻爾的模型,但同樣相信自己的結果。
現在兩者衝突,說明必有一個是錯誤的。
至於超鈾元素,伊蕾娜依然相信其存在。
只不過這次實驗沒有產生而已。
於是,她說道:
“我們還是先把結果整理成論文發表吧。”
“至於理論,還是讓玻爾他們去頭疼吧。”
約里奧會心一笑。
他們是實驗物理學家,只負責發現新現象,如何解釋,就交給理論物理學家吧。
於是,二人的論文很快就在核物理專業期刊上發表了。
文章一出,頓時引起核物理領域大佬們的重視。
丹麥。
玻爾看到論文後,第一時間是不相信。
他的液滴模型是經過了嚴格的理論推導才得出的。
不過,他也很相信伊蕾娜,對方的實驗能力毋庸置疑。
“難道我的模型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義大利。
費米看完論文後,眉頭微皺。
自從第五屆布魯斯會議結束,他從婆羅洲返回義大利後,就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
因為他在國內受到的榮譽實在太多了。
整個國家所有人都把他看成了英雄。
費米不敢想象,要是自己的超鈾元素是個烏龍,那將多麼尷尬。
他恐怕只有找馬裡亞納海溝鑽進去了。
而且,他回國之後,就已經有不少化學大佬公開反對超鈾元素了。
幾乎都是在質疑他的證據不充分。
但同樣的,那些反對派也拿不出充分的反對證據。
中子轟擊鈾的實驗每次都有區別,伊蕾娜的結果同樣也不能否定超鈾元素。
費米畢竟也擅長理論。
他想著:
“如果液滴模型是錯的呢?”
“那麼中子確實有可能撞擊出碎片。”
“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德國。
哈恩看到伊蕾娜夫婦的論文後,大吃一驚。
這與費米的超鈾元素結果截然不同。
哈恩感慨道:
“沒想到伊蕾娜竟然會用物理方法去檢測產物。”
這一世,伊蕾娜作為李奇維的高徒,哈恩可不敢私下詆譭,看不起對方。
要是被人傳出去,他在學術界恐怕就沒地方混了。
邁特納對此倒沒有太大反應。
“這個結果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也許超鈾元素的半衰期本來就和釷一樣。”
“哈恩,我們要加快進度了。”
“我們相比小居里夫婦還是很有優勢的。”
哈恩點點頭。
分離元素本來就是化學的領域,而他所在化學研究所就是德國最頂級的之一。
所以,他很有自信。
伊蕾娜發表的論文,讓原本就火熱的超鈾元素更加沸騰了。
有人希望為真,有人希望為假,還有人就是抱著看戲的態度。
而伊蕾娜本人並沒有滿足自己的發現。
她知道自己只是取了個巧,要想真正研究超鈾元素,還必須搞分離。
這一天下午休息,伊蕾娜躺在椅子上,閱讀母親居里夫人的筆記。
突然,她看到了母親當初發現鐳的過程,頓時靈光一閃。
伊蕾娜驚訝地說道:
“天啊!”
“我怎麼忘了這個!”
旁邊的約里奧連忙問道:
“怎麼了?”
伊蕾娜笑問道:
“你知道我母親當初是怎麼提純鐳元素的嗎?”
作為居里夫人學專家,約里奧對居里夫人的各種事跡簡直如數家珍。
“當然了!”
“鐳元素是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
“夫人當初將硫酸鐳溶液與固體硫酸鋇混合,透過調整溶液的酸鹼度ph值,使得鐳和鋇形成共沉澱。”
“所謂共沉澱,就是指兩種元素在特定的環境下,能同時沉澱。”
“然後再將鐳鋇沉澱物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利用離子交換法,進一步分離出鐳。”
“最後,再透過電解的方式,得到高純度的鐳。”
“整個過程極其繁瑣,而且鐳的溶解度有限,每次只能提純一小點。”
這就是當初鐳元素為何那麼珍貴的原因。
居里夫人從幾千噸的礦石中,靠著這套繁瑣的實驗流程,奮鬥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才最終提純了幾克。
最後,她還毫無保留的捐了出去。
伊蕾娜聽的如痴如醉。
這很有意思,她明明是居里夫人的女兒,卻總喜歡聽別人講自己母親的故事。
約里奧剛一說完,忽然想到了什麼。
“哦,我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考慮用共沉澱法?”
伊蕾娜說道:
“沒錯!”
“鋇和鐳能形成共沉澱,是因為他們在元素週期表的同一列,鋇在鐳正上方。”
“而鑭系元素又在錒系元素的正上方,或許鑭元素和錒元素也能形成共沉澱。”
譁!
約里奧茅塞頓開。
“真是天才的想法!”
共沉澱法也屬於沉澱法的一種,但顯然更加高明,至少不用絞盡腦汁選擇什麼沉澱劑。
如果真的有超鈾元素,那就有可能被鑭元素共沉澱出來,到時候再分析就簡單了。
而這一次,他們的發現將引起超鈾研究領域的巨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