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協律郎

第89章 聖意高遠

張均耗盡心力寫成的謝表,聖人根本就懶得看便丟在了一邊,這會兒因高力士講起張氏子才又想起此節,這會兒將謝表略作翻看。見連篇累牘都是講述張均的教養之功,聖人便不由得微笑道:“此必張均手筆,得其父皮、辭藻濃豔,卻失其父體、大欠氣象,雖工無才,可惜可惜。”

嘴裡說著對張均的批評之詞,聖人卻皺起眉頭沉思起來,他又從案頭拿出一份奏書,是中書侍郎李元紘奏請將中書舍人張九齡改任太常少卿。

此奏書已經留中多日,聖人還沒有批覆,這會兒一手拿著張均給其子代擬的謝表,一手拿著李元紘的奏書,思忖了一會兒之後才將李元紘奏書批准。

可是旋即聖人又提起筆來擬了一份以張均出任中書舍人的令書,但在寫完之後卻並沒有直接發下,而是用漆封起,交代內侍道:“將此收存,半年後再進。”

當下直接把張均任命為中書舍人太刻意,而再過半年還需不需要這一任命,聖人也不確定,只是書記備忘、屆時再作參考。

高力士離開億歲殿之後,一邊往門下省而去,一邊在心裡思索,他見聖人案事眾多卻專將此事著他送於門下,想必是藉此傳達什麼心意。

孟溫禮所進奏章是由他呈送御案,當時他沒有太過在意,現在再仔細回想其內容,大意是講前錄事周良所奏洛南侵田霸水事宜。看樣子聖人是打算以此為契機,整頓一下洛陽周邊類似的現象。

此番封禪朝廷用度頗巨,以至於如今府庫空竭,聖駕駐留洛陽、不便西歸,這自然讓聖人心情頗為焦慮。

若能將洛陽周邊佔田霸水的現象打擊清理一番,即便所得不能使府庫充盈,也能立竿見影的緩解一下疾困情況。

之前河南府半數官員落馬,已經讓百官震驚,藉著這股勢頭正好可以震懾外朝群屬,使人不敢質疑反對。而那周良已逝,褒揚他既能讓百官察覺風向,又儘量避免再引起什麼人事紛爭。

至於讓高力士將此事通知門下,大概就是要讓高力士控制一下內官的情緒。自武太后、中宗以來,內官權勢漸重,在洛陽周邊也侵佔了不少的良田美宅,包括高力士也擁有大片的田產。

雖然高力士自知聖眷最重、餘皆微末,但他也有親眷門人與下屬,這些人投奔他無非是為了勢位富貴。有了這些人的擁從依附,高力士也才能維持聲勢,有能力將聖人交代的事情做好。

所以有時候他不只要考慮聖意如何,也要顧及到下屬這些人的訴求。否則一旦人勢散盡,即便他仍忠誠無私,但忠誠誰都可以,聖上需要的則是既忠誠、還能為其解決問題的人。

聖意他自然不敢怠慢,那就只能想辦法在其他方面給予門人們一定的補償。

原本張岱進言那事,他還只是想著順帶打擊一下王毛仲,現在看是要更重視一些了,將當中的利潤抽取出來彌補一下內官們的損失。

不過這樣一來,與王毛仲的矛盾衝突勢必要更大更直接、關係也將更僵……等等,這是不是也在聖人的預計之內?想到這裡,高力士又是陡地一驚,繼而想起之前殿中聖人好像根本就不在意王毛仲會有巨利可得。原來這一份利潤早就被聖人算好,要引誘他們內官與北衙爭搶?那麼聖人在當時提出要讓惠妃也與事其中,就是要借惠妃與張岱這小子的關係,來了解、引導並控制這一個利益之爭?高力士越想越覺得有這樣的可能,畢竟內官與北衙禁軍向來有些不對付,一旦他們在禁中起釁,必然令宮防不安。

可若是把這一層矛盾引到坊市間一樁利潤豐厚的營生當中去,既能讓二者保持競爭和矛盾,同時又能儘量減少對內宮中的影響。

“聖意高遠啊!”

意識到此節後,高力士長長的吐了一口氣,他對聖人的崇拜不只來源於身份與地位,奉宸越久他便越發感到聖人的精明與智慧。就像這麼一件聖人隨手為之的小事,他這裡苦思多時都不敢說能盡得其意。

高力士自己沉浸在被聖人支配的心悅誠服中,轉又想到那張氏子其人其事剛剛嶄露頭角,便也被聖人隨手拈來便使,也不由得感嘆這天下才流處此聖明之下,看似各有才器,其實也不過只是聖人佈局天下、與天作弈的棋子罷了。

他這裡越腦補越欽佩,渾然不知那個新拎進來的小棋子也早已經做好了要挖他牆角、給他下屬們搞養老保險的打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