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協律郎

第242章 管城驛

“王大這讚許,我也受得。胡性賤,卻也是實。我中國之民,不可擬於夷種。群胡不戀鄉土,惟利是圖,難喻以義,既以利聚,必以利散。教人知理,先有分別之心,而後禮義廉恥。無群無類,無朋無黨,則不可理喻!”張岱又笑語說道,而他這一番話,更引起了眾人的咂摸與思索。似乎有點離經叛道,但又好像能說得通,沒有群類和朋黨的區別,那道理和是非又該怎麼講?領路的魏林倒是不糾結這些人事道理,一邊在前帶路,一邊對張岱介紹道:“僕等在館驛近處長賃一宅以充倉邸,時貨的買賣輸給皆經此間。只可惜宅邸仍然太窄小,時貨的買賣也難能大宗進行,偏偏各地用料又多……”

眼下這個救災系統需要負責一萬多人的衣食生活等各類花銷,而織坊本身唯一能夠生產的只有布帛,其餘各類生活物資通通需要採購,而所採購的地點主要便是鄭州的管城與汴州城。

張岱只是聽魏林講述還沒有太大感觸,當來到他們所租住的宅邸時才發現的確是窄小。

這處宅院位於城中河渠沿岸,地理位置倒是不錯,經此可以直通城外的汴渠,但是沿河只有一丈多的長度,勉強只停得下一艘舢板小舟。

然後整座宅邸是斜向分佈的狹長梯形,最窄處便是沿河一丈多,向內延伸最寬處也不過只有兩丈出頭,戶型十分的奇葩,宅內甚至沒有一座像樣的房屋,像極了後世上海改造小能手的二房東改造出來的各種奇葩戶型。

“怎不用心尋找一處邸鋪?”

張岱走進這宅內後都覺得有點眩暈,分不清東南西北,當即便皺眉問道。

魏林苦著臉躬身說道:“此間還是老主公張別駕著管城驛調給使用的一處邸業,當下城中各處產業俱有經營,或是長租。只因城外並不安生,偶有水匪盜賊出沒,往返此間者俱攜重貨,若為賊所覆,人財兩空……”

張岱聽到這話後,便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原本還覺得洛陽城寸土寸金,好地產非常難得。哪怕他如今手握巨資,也都沒能在洛陽城中購置什麼優質地產,還是跟高承信勾結搶了一個寺廟的僧院。

如今再看這管城,才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啊。這裡財貨彙集,財富密度甚至要比洛陽城更高,但又不像洛陽有著眾多的駐軍,而過往客商對於安全性又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更加劇了城中的擁擠情況。

鄭州並不是軍事重鎮,而且出於政治的考慮,朝廷也不可能任由鄭州屯聚重兵,以免威脅到東都洛陽的安全。哪怕中晚唐時期藩鎮割據,以河南為根基的宣武軍也要駐紮在更遠的汴州。

眼下這邸鋪中大部分房屋都還儲存著各類雜物,並不能直接住人。

張岱諸同年還各自有一些僕佣隨從,足足幾十人,顯然難以住下,於是趁著天色還未黑,張岱只能讓魏林再安排人員在城中尋找客舍旅店安置眾人,他自己則留在這裡繼續瞭解情況。

“城中邸店不能收儲大宗物貨,城外又並不安全,僕等採購時貨數量雖多,但也只能隨時價起伏。今春以來,江淮租船各遣使徒先至搜買糧貨,使得春糧時價更高數成。

常平倉縱有些糧物流出,亦需本籍限量才能買。自今以後,糧價日高,直至夏糧入市才可望回落。若能儘早收儲糧物以支各織坊用度,既可確保支用不匱,又能節省錢帛以萬端計!”

魏林來到管城也有數月,對於這裡的行情變化有一定的瞭解,此時講起來不免面露愁色。

張岱聽到這話後也不由得暗歎一聲,眼下他手裡有足夠的錢,市場上也有足夠的貨,但是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倉庫存放,做不到在糧價徹底飛起前大手筆買入,只能眼睜睜看著糧價每天升高,而後跟個冤大頭一樣再去買高價糧。

“既然倉儲不足,能不能即買即走、分輸各處?汴州水陸更便捷,於彼處大設倉邸以儲。”

張岱想了想之後,便又開口說道。

“這也有些難,之前還是借用州府的運丁。但是今春疏浚汴口、大徵丁役,並無閒丁可用。此間船戶、篙丁行鋪要價又兇,除非自組船隊、馱幫,否則也不夠便利。”

聞聽此言後,張岱也不由得沉吟起來,心內直嘆做點好事真不容易,這下怕不是真得要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