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沈念大步走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剛才,張居正的一番大道理令小萬曆無話可說。
後者雖說妥協,但畢竟在百官面前丟了臉面。
在許多官員眼裡,張居正剛才那番話只是在畫大餅,並未給出促使小萬曆提高理政能力的良策,京營軍紀廢弛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常朝結束後,矛盾依舊在。
有官員會彈劾張居正欺君年幼,有官員會再次力挺施行《禁掖內操軍籌備策》。
如果沈念能拿出一道令小萬曆與滿朝文武都能接受的強軍之策,那君臣便都有了臺階,常朝後才不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沈念挺起胸膛,拿出懷中的奏疏,高聲唸誦起來。
“臣竊觀京營之制,承平日久而致弊竇叢生,一旦北境有險,禁軍何以應對,陛下欲親籌親衛,實乃先見也。”
“然當下京營員額虛懸,訓練廢弛,將佐多庸,僅靠內操之軍,實為斗升之水難活枯河之魚。”
……
“臣以為,內操不如外操,練兵不如練將,陛下可取南北驍勇之士未三十者,通曉文墨者尤佳,重恩養,兼修文武,命九邊宿將教騎射,聘兵部郎官授韜略,每歲春秋演武於西山。”
……
“人不必多,千人而已,一則為天下軍卒垂範,二則補天下將帥之缺。一年京師內練,兩年邊鎮歷練,五載可成精英,十載可成良將,二十載可成名帥,十年之後,京畿與四方將帥,皆為陛下親軍所出,天下必定也。”
……
“此便是臣的《天下練將策》!”沈念舉起雙手,將這番奏疏呈遞到頭頂。
馮保小跑著接過這份奏疏,交到了小萬曆的面前。
簡單而言,沈唸的意思是:選一千名文武兼修,可培養成將帥的良才,歸入天子親軍,習練各種軍事操略,並帶動當下京營兵卒進步,由小萬曆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職務分配,如此,十餘年後,天下將帥,將幾乎全出於天子親軍,小萬曆對他們瞭如指掌,這樣,小萬曆對軍政的控制將空前強大。
這一刻,張居正、殷正茂、申時行的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沈念這道《天子練將策》,看得甚是長遠,待將這些人培養起來,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到那時,張居正與殷正茂大機率已經退了。
此策的重點在於“練將不練兵”,其立意,是讓皇帝更加集權,此乃小萬曆最想要的。
且規避了宦官勢大的情況。
此為外操,主要訓練的官員由小萬曆親定,他只需閱兵即可,因為此乃天子親兵,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都沒有管理權,一定程度上也提升武將的地位。
小萬曆看罷《天子練將策》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舉甚合他的心意。
他其實不太在乎是不是內操與外操,只要是天子親軍即可。
沈念之策不但能滿足他親自練軍的興趣,而且他一想到若干年後,京師與邊境的中高階將領全是他的親軍,不由得心情大好。
此策給小萬曆的感覺是:雖然當下仍是萬般不自由,但未來無限美好。
“好!好!好!”小萬曆連道了三個好字,然後看向下面跪著的一眾臣子道:“眾卿都快快請起,先入列,然後再議一議此策如何?”
旋即,張居正等人都站起身來,然後紛紛入列。
“陛下,臣認為比起《禁掖內操軍籌備策》,此策更適宜當下!”吏部尚書王國光高聲說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官員們紛紛附議,包括剛才分別站在兩個陣營的文武官員。
就在這時,殷正茂站了出來。
“陛下,一千名天子親軍,消耗遠高於普通兵卒,臣想知,操練之費,應出於內帑還是太倉?”作為戶部尚書的殷正茂,最關心的自然是錢。
這一刻,馮保變得驟然緊張起來。
若是內操軍,他計劃的是內帑與太倉各出一半,若全是外操軍,他覺得費用應該全出於太倉,畢竟,這道策,消耗增加且沒有一名宦官參與。
他看向小萬曆,微微搖頭,但此刻的小萬曆,眼睛裡根本沒有他。
小萬曆看向沈念,道:“沈卿,你如何想?”
沈念拱手道:“陛下,為彰陛下天威,臣建議內帑與太倉各出一半,待在邊鎮歷練,費用可劃入邊鎮!”
“好,朕無異議!”
聽到此話,殷正茂也是微微點頭。
此費用,太倉全出,戶部壓力大。
內帑全出,馮保不但會完全掌控此費用開銷,還會挪用太倉之錢,有可能假公濟私。
而內帑與太倉各出一半,殷正茂有能耐將此費用開銷的權力握在自己手裡,保障每一文錢都能花在此策上。
小萬曆說完後,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張居正,道:“元輔,您覺得此計是否可以施行?”
張居正面色嚴肅,緩了緩後,拱手道:“陛下,籌建天子親軍,培養未來將帥之才,實乃高瞻遠矚之策,不僅利在當下,也利在未來,只要這些天子親軍不捲入軍事範圍之外的事情,臣甚是贊同!”
聽到此話,文武官員們都看向小萬曆。
張居正此話,實乃為朝堂百官爭爭取權益。
天子親軍,有戍衛京師與邊疆之義務,有保護小萬曆之義務,但不能用其對待朝堂百官。
君臣之間發生隔閡,皇帝有權令錦衣衛將其抓到詔獄審訊,而無權出動天子親軍。
出動天子親軍,就意味著臣子已犯有死罪。
小萬曆若靠著此軍對抗祖制、對抗群臣,那就徹底無法無天了。
“元輔所言,朕心中明白,朕之親軍,護國護民,乃是未來將帥之人選,如此大才,朕絕不小用。”小萬曆鄭重表態。
張居正重重躬身,道:“臣支援施行《天子練將策》!”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又一大批官員紛紛拱手附和。
一些官員望向沈念,露出崇拜或妒忌的目光。
若小萬曆令他們撰寫《禁掖內操軍籌備策》,他們寫完後,絕對會認定自己此次要力挺小萬曆。
哪曾想,沈念預測到朝堂會出現爭論,於是又寫了一道《天子練將策》。
他懂小萬曆的想法,懂張居正的想法,更懂滿朝文武的想法,且知如何做才是真正為大明謀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他又解決了一次朝堂危機。
此乃沈念獨有的能耐。
“沈子珩三十歲做侍郎,靠的哪是運氣,分明是能力!”
“我不喜沈子珩,覺得他總將自己當作聖人,自以為是,但此策令宦官未曾增勢,我覺得他做得很好!”
“沒有人能再阻礙沈侍郎更上一層樓了,朝堂之上,幸虧有他,不然恐怕日日都要吵架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