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感覺陛下與張閣老都會再次承他的情,他日後入閣……穩了!”
……
官員們一致認為,沈念縫合了小萬曆與張居正即將破裂的關係。
很快,常朝結束。
百官各回衙門,而三大閣臣與沈念都被喚到了皇極殿偏殿。
……
偏殿內。
小萬曆罕見地給四人都賜了座,並且賞了茶。
“三位閣老,此策朕未曾與你們商議,便在常朝之上,鼓動五城都督府的官員們落實此事,是朕之過,朕有錯啊!”
“臣等不敢,陛下也是為朝政思慮,為臣等分擔政務而已!”張居正連忙開口道,殷正茂與申時行都紛紛拱手附議。
小萬曆舉起茶杯。
“元輔,接下來,咱們便凝心聚力,共謀改革,為造就大明盛世,為全天下百姓都能吃飽肚子而努力!”
“臣等遵命!”
張居正、殷正茂、申時行、沈念四人紛紛站起,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喝罷這杯茶水,今日常朝產生的所有不快,就算是徹底翻篇了。
沈念心中甚是欣慰。
小萬曆雖然屢次犯錯,但總是知錯能改,說明這些年來,眾日講官們教的還不錯。
……
張居正做事,向來是雷厲風行,言出必行。
當日午後。
張居正便擬定奏疏,欲增左軍都督府驍騎右衛副指揮使周林山與龍虎衛千戶嶽忠為武日講官,每月逢三、逢六的下午,為小萬曆講解軍政策略和實操課。
沈念等日講官的課程也被張居正調整了一番。
將禮儀經典、史鑑、納賢、任賢、恤民之術等課程減少,增加了諸多治國實務。
與此同時。
在張居正的命令下,京師各個衙門都開始圍繞小萬曆發現的問題進行自我修正。
此外。
張居正、殷正茂、申時行三人經過商量後,決定每日選出五份奏疏,不經票擬,直接讓小萬曆批閱。
此舉自然是為了小萬曆能夠早日親政。
很多官員都覺得張居正會霸權,但是沒想到他如此主動地讓權。
接下來,小萬曆定然會更加忙碌。
不過增加了武日講與朝堂實務後,對他而言,也增加了許多新鮮感。
他深知,若想早日親政,就必須將這些事物全部都弄清楚搞明白。
正如沈念私下告訴他的那句:自由,是靠能力換來的。
這使得小萬曆勁頭十足。
每日的腦袋上滿是問號,有些問題,問得沈念都一時頭大,無法解決,只能讓小萬曆喚張居正召對解決。
這時,沈念覺得小萬曆是真的長大了。
……
三日後。
在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的共同謀劃下,朝廷開始令邊鎮的總督、巡撫、總兵等,篩選隊伍中符合“天子親軍”條件的兵卒,被選中者將被送到京師進行再次篩選後著重培養。
這些人在被朝廷培養與訓練十年後,至少也將是千戶身份。
此乃是個美差。
小萬曆著重強調:選才不選親,有違聖令者,重懲重罰。
若有官員敢將他們中看不中用的外甥侄子送來,等待他們的,至少是廷杖六十,官降一級。
……
入夜,司禮監後衙。
馮保靠在一張躺椅上,閉著眼睛小憩。
一旁,一名小宦官為他揉腿,一名小宦官為他揉肩,馮保沒想到他心心念的內操之策就這樣被破壞掉了。
當下,馮保已經五十八歲高齡。
他沒想再加強自身權力,成為凌駕於內閣之上的權宦,他提出此策,實乃是為了自己能安享晚年。
他已經隱隱感覺到,前朝之文官,越來越傾向於“宦官不可干政”。
一旦他們被禁止干政,宦官們的權力便會極度壓縮,到那時,他們得罪過的官員都會報仇。
目前,馮保只能寄希望於做小萬曆的好奴才,藉著小萬曆的光而不被官員彈劾。
就在這時,一名小宦官快步走進屋內,將一封信呈遞了過來。
“老祖宗,鳳磐公又來信了!”
馮保瞥了一眼書信,道:“燒了吧!”
從去年年底,南京禮部尚書張四維便一直給馮保寫信,希望能重返京師,哪怕做個正四品的北京國子監祭酒都行。
馮保一直沒有搭理他。
就在那名宦官走到不遠處的火盆前,準備將書信燒掉之時,馮保又道:“將書信拿過來吧!”
馮保開啟一看,發現仍是張四維請求回北京就任的內容。
他想了想,道:“回信告知鳳磐公,讓他近日多做幾件利民之事,若有機會,我必然會為他說話。”
“是,老祖宗!”小宦官迅速退了出去。
……
四月初三,京師變得逐漸暖和起來。
一些距離京師較遠的宗藩代表已走在進京的路上。
很多宗藩已知,朝廷召他們進京的目的,是嫌棄他們家族的人數太多,朝廷已不想養活太多外人。
一些宗藩甚是氣憤,準備進京在祖宗面前,與小萬曆理論一番。
一些宗藩則沒有絲毫怨念,因為他們的待遇較差,朝廷給的歲祿年年延後與不足,他們已經想光明正大地經商賺錢了。
而這些情況,都經過錦衣衛的暗防,傳到了小萬曆的耳朵裡。
因王錫爵所言“六十年後,宗室人口可達百萬”,小萬曆的意志非常堅定,不斷與內閣溝通,思索如何才能和和氣氣完成這番整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