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英國國內的各派勢力在克倫威爾的統治下敢怒不敢言,為了保全自己只能忍氣吞聲,苦苦熬著。
終於熬到了克倫威爾去世,等到克倫威爾一死,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總算消失,這些人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了別樣的心思。
之所以他們反對理查這個新的護國主,其實並不是對理查這個人有什麼看法,而是不想再在自己頭上有一個擁有極大權力壓制他們的護國主在。而提出迎回查理二世,把權力交給國王,也不是這些人真的對查理二世有什麼真正的忠誠,實際上是打算用這個方式來恢復之前英國政權三足鼎狀態,從而恢復他們的權力罷了。
換句話來說,這一切都是出自於政治目的,其實誰當國王對他們來講都沒關係,只要這個國王是合法的,而且能確保他們的政治權力,不再如同克倫威爾那樣壓制他們都行。而且理查的能力和威望遠不如克倫威爾,再加上他的手段也不足,把理查趕下臺去,再把國王迎回來,這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理查怎麼甘心丟失手中的權力呢?哪怕就算掙扎也得掙扎一番,更何況他手中還有軍隊呢?雙方的矛盾和裂痕越來越大,教士、貴族甚至國會都團結起來,理查已被逼到了懸崖,眼看著大家都按捺不住,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突然南邊的傳來了查理二世登陸多佛的訊息,隨之而來的還有查理二世在多佛的演講內容傳出,這一下就給了貴族們充足的理由和信心,許多人第一時間就表明了態度,支援查理二世並且驅趕理查這個護國主下臺,讓英國重歸國王的統治。
面臨這個危機,理查不甘心束手就擒,他惱怒之下直接用手中的兵權進行鎮壓。可這些貴族包括教士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聯合起來也組成了軍隊,直接和理查的軍隊進行抗衡,一時間雙方大打出手,戰況激烈。
就在這個時候,在多佛呆了一週左右的查理二世動身北上,打著他國王的旗幟帶著他的軍隊浩浩蕩蕩朝著倫敦進軍。
進軍的一路上,查理二世由於多佛演講的內容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不斷有各地趕來的貴族軍隊和騎士們加入他的軍團。僅僅幾日過後,他離著倫敦還遠呢,查理二世的軍隊就達到了五千多人規模,而跑來效忠他的貴族也多達數十人,其中不僅有子爵、男爵甚至騎士這樣的低階貴族,就連伯爵這樣的高階貴族也有好幾人,甚至連倫敦那邊的世家大貴族都派來的使者,直接表示對國王的效忠和支援,表態願意支援查理二世復位。
在這種情況下,查理二世的聲勢無二,隨著更多的人陸續站隊到了國王這邊。而作為護國主的理查卻陷入了極端的困境,他雖然動用軍隊來壓制“反叛者”,可是他的軍隊中卻有不少人表示出了不同意見,尤其是在國王復位的呼聲越來越高情況下,他非但沒有壓制住對手,反而使得他派出去的軍隊成建制地轉投到國王一方去了,這讓理查不由得絕望了,更想不明白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個模樣。
等到查理二世即將抵達倫敦的前幾日,支援不下去的理查見大勢已去只能承認失敗,趁著查理二世還沒抵達倫敦,自己手裡還有幾百忠心部下的機會,收拾了細軟倉促逃離了倫敦,在港口登上了一條船離開了英國,直接跑到了海峽對面的法蘭西流亡。
理查前腳一走,後腳英國國會就得知了訊息,連忙宣佈國家恢復君主制度,同時派人前往南方迎接國王陛下的抵達。
等國會的使者趕到查理二世的所在時,這時候查理二世已擁有了一萬多人的軍隊,聲勢浩大,離著倫敦僅只有兩日的路程。
當倫敦來的使者見到了查理二世,向他遞交了國會恢復君主制的決定文書,並且單膝下跪以臣子覲見國王的禮節對查理二世行禮的時候,查理二世仿如置身於夢幻之中一般。
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恢復王位會如此容易,更來的如此之快。原本查理二世還做好了在倫敦南部和理查的軍隊決一死戰的準備,但沒想理查這傢伙居然連夜跑了。
理查一跑,國會透過了恢復君主制的決定,也就是說他一直夢寐以求的事徹底成了,現在只要他進入倫敦,回到王宮,然後正式復位登基,那麼他就是真正的英國國王了,而不是之前只有國王名義並流浪海外的逃亡者。
漢普頓宮,這裡是斯圖亞特王朝的王宮,後世大名鼎鼎的白金漢宮還沒任何蹤影呢,漢普頓宮才是國王宮殿的所在。
對於這個地方,查理二世自然熟悉的很,要知道他當年雖然出生在聖詹姆斯宮,可是卻在漢普頓宮渡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查理一世失敗前夕,特意查理二世離開倫敦,前往西英格蘭擔任名義上的總司令。不過很快查理一世處境不妙的訊息傳來後,由於議會的逼迫,查理二世在其父查理一世的安排下被迫跑到荷蘭,抵達荷蘭後沒多久就得到了查理一世被處死的訊息。
查理一世死後,查理二世曾經做過努力,甚至返回蘇格蘭登上王位。在這段時間,查理二世還得到了英國國內的誓約派支援,組織過軍隊從蘇格蘭攻入英格蘭,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就此開始了他流亡歐羅巴的生涯。
一晃就十多年過去了,當時的少年現在已是三十出頭的成年人,當進入漢普頓宮,看著四周熟悉的場景時,查理二世不由得有一種彷如隔世的感觸。
剛剛回到倫敦,雖然克倫威爾和他的繼承人理查已不再是阻礙他登上王位的阻礙了,可作為國王的查理二世從現在來說還不算真正的英國國王。
畢竟在當初查理一世被處死的時候,查理二世那時候只是英國的王儲,而且後來他在蘇格蘭登基,成為蘇格蘭國王,卻還沒有正式拿到英格蘭的王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