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堆檢討書的最上面,有一份特別破舊,紙邊緣都被磨毛了。抬頭赫然兩個大字:
李明。
長孫無忌眉頭一挑,無聲退下。
目送大舅哥的身影徹底消失在視野中,李世民這才呼喚大伴:“去找阿史那結社率,把李明從西市揪回來,朕要見他。”
“遵旨。”大伴表示見怪不怪。
“還有。”李世民補充一句:“傳楊妃,來立政殿服侍朕。”
“遵旨……呃,哪位楊妃?”大伴有點撓頭。
不是他業務不熟練,而是渣男李在後宮養了一大把姓楊的妃子。
李世民沒好氣道:“當然是李明的生母,立德殿的那位!”
“遵旨!”不敢讓暴躁老李久等,大伴一溜煙跑了。
李世民彈著桌案,一臉壞笑:“讓他檢討他寫成了告狀,該怎麼獎勵獎勵那臭小子呢?”
一場酣暢淋漓的男女混雙如何?
…………
長孫無忌出了立政殿,越想越覺得這事透著怪異。
他跟隨李世民的時間太久了,對老闆的套路不能說知根知底吧,至少也能摸出基本規律。
陛下的政治手段高超不假,但向來是“守規矩”的。
像這種大膽敲打關隴基本盤、捧殺河北不安定勢力的奇招……
只能說,非常出乎意料。
他覺得事情不太對勁。
一個朝夕相處了幾十年的人,突然不按常理出牌。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說明,他要麼被石頭砸了腦袋。
要麼,有場外援助。
問題是,朝堂上的所有人,他長孫無忌也都知根知底。
誰會出這種鬼點子?
長孫無忌撫摸著下巴,桌案上那醒目的“李明”二字無來由地在眼前浮現。
這時,一個小宦官急急忙忙跑出了殿。
他立刻攔住對方:“太監,所往何處?”
唐朝“太監”這稱呼不是隨便哪個宦官都能當得起的,只有身份高者才能獲此殊榮。
這相當於一個小科員被兄弟單位的一把手尊稱為“某處”。
小宦官立刻誠惶誠恐道:
“不敢當不敢當,奴婢去往後宮。”
長孫無忌皺起了眉頭:“這大白天的,陛下怎麼……
“找的是哪位妃子服侍?”
這是皇帝的私事,再問就不禮貌了。
但小宦官亂了方寸,老老實實地回答:
“立德殿的那位。”
“哦。”長孫無忌點點頭:
“立德殿的哪位?”
精確定位妹夫的後宮,對他來說也太超綱了。
“是楊氏……不,楊妃!”
小宦官丟下一句,匆匆走了。
長孫無忌眉頭越皺越緊。
楊妃有很多。
但從楊氏變成楊妃的,只有一位。
恰好,又是李明的生母。
姐姐下嫁河北士族,母親獲准在“長孫皇后”的立政殿陪侍……
這怎麼看都像是在獎勵他呀!
難道這鬼主意,真是他出的?
不可能吧,他還那麼小……
不,如果是那孩子,沒什麼不可能的。
最近衝擊朝堂、要求釋放侯君集的輿論,始作俑者就是那貨。
為此還把長孫延的頭髮都給薅禿了!棒打關隴本家,也就那貨幹得出來!而且據大理寺上報,這孩子一直與侯君集秘密接觸……
“侯君集……加上河北士族……還有李建成舊勢力……”
長孫無忌把一切都串聯起來了,不由得悚然。
“那位”殿下想幹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