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風雲1864

第664章 美軍的困境

在北方的丹佛,這裡是美陸軍司令部所在地,整個城市裡到處是身穿軍裝的美軍官兵,如同一個偌大軍營。

城市裡空閒的熱鬧起來,形形色色的商販和女人穿梭其中,形成了畸形的繁華景象。

丹佛是科羅拉多州首府和最大的城市,戰前城市人口5.32萬人,以農牧業為主,出產的肉類和啤酒在美國中部地區享有美譽,卻沒有多少工業產出。

戰爭爆發後

這裡迅速成為彙集重兵的前沿基地,從美國各地源源不斷的輸送大量計程車兵和海量的物資,陸續抵達丹佛,藉以應對楚國的全面入侵。

在2月中旬戰爭爆發前,美方擴軍的腳步一直遲滯不前,原定60萬的擴軍計劃完成不到一半。

這種遲鈍,產生了嚴重後果。

當戰爭真正的降臨,美國如同被狠刺一刀的北美野牛般,驟然驚醒反應過來,迅速開始了全面軍事動員。

截止到6月

美國已經動員了約三百萬軍人,正在遍佈全國的數以千計軍營中訓練,各種武器彈藥,篷布裝備日夜不停的輸送向前線。

如同給美國虛弱的工業現狀注入一劑強心針,很多工廠紛紛復工,增產,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工人得到了新工作,出現瞭如同春天萬物復甦的景象。

其整體工業發展在大蕭條的底部沒待多久,便呈現了強勁的翹頭跡象,從而帶動美國整體經濟回升。

這是件好事,也是個壞事兒。

好事是終於將美國經濟從大蕭條的泥沼中拖了出來,壞事是丟了內華達山脈西側的9個州,丟掉了二百餘萬平方公里領土,很有可能拿不回來了。

美國佬急了,徹底破防了。

全國上下要求以戰爭回應的呼聲高漲,尤其美國北方各州求戰慾望強烈,對大楚帝國悍然入侵的行徑口誅筆伐,卻完全忽略了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最惡劣的局勢?

這種情況倒不希奇,美國佬自己覺得很冤枉,放在其他國家身上同樣如此。

當前階段

美軍在丹佛前線已經聚集了約37.6萬餘兵力,在五大湖地區最大的都市芝加哥周邊,正在訓練中的美軍總數達86萬餘人,分佈在芝加哥周邊的達文波特,坎卡基縣,羅克福德,密爾沃基和大激流城等地。

在其他的美國中部城市和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也有數量多少不等的美軍集結,籌備對楚國入侵軍隊發起全面反擊。

作為美軍總司令的胡佛總統,以及政府一干軍政高政,如今也趕到了丹佛前線,親自來為美軍加油督戰!

幸虧丹佛是出產肉類和糧食的內陸州,負擔前線37.6萬大軍糧襪供給尚能撐得住,暫時不需要大量調入糧食。

否則,僅憑丹佛當前的一條鐵路線,即要運輸士兵,又要運輸武器彈藥,還要運輸各種軍事物資補給,壓根兒也撐不住。

這就是丹佛前線為什麼只有不到40萬軍隊的原因?

這個處於美國中部的城市條件落後,城鎮範圍小,如何能承受數10萬美軍一下子的湧入?

住房緊張,食物飛漲,麵包,酒,女人什麼價格都在往上漲,這興許就是丹佛當前最鮮明的寫照。

這個問題還不是最緊要的,當前讓美軍最頭疼的是南下的後勤補給大問題,已經成為繞不開去的關鍵瓶頸。

從丹佛南下至里奧蘭喬,這是一條位於荒漠中的崎嶇道路,連砂石路面都沒有。

只不過在年復一年西進的蓬車碾壓下,路基較為緊實而已。

以這種道路條件,想要維持美國幾十萬大軍在前線的作戰,答案只有五個字兒“完全不可能。”

丹佛距離里奧蘭喬有691公里,整個道路都處於乾旱荒漠的紅巖地帶,沒有什麼河流,湖泊,距離最近的湖泊都在道路沿線一百多公里外,數百里方圓荒無人煙。

有的只是一片戈壁和仙人掌,還有褚紅色的山岩,乾旱少雨,日照強烈,惡劣的地理氣候成了最大的攔路虎。

解決的方法也不是沒有,現在正著手進行中。

從丹佛往南的施工隊多達數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應招的美軍官兵,在揮汗如雨的拓寬道路,修建鐵路路基。

可這麼大的工程,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

美軍前線指揮部也是到4月中旬的時候,才意識到了後勤運輸的嚴重瓶頸。

那時大楚帝國重兵圍困舊金山灣區,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場重大的戰事所吸引,心存僥倖的想;

若是能抗擊住大楚帝國軍隊的北犯,最緊要的是給舊金山灣區送去武器彈藥,送去更多的援兵。

直到舊金山灣區徹底陷落,美國軍政高層才不得不正視丹佛的問題,

必須要依託丹佛的地理位置,向南發起主攻。

最大的難題,那就是南下的後勤保障無法解決,該怎麼辦?

這時候,已經進入五月份了。

美國始終被楚國的軍事攻勢牽著鼻子走,加上政府動員體制不完全,施政效率慢了一拍,軍方這些高層也沒有經歷過如此大型的戰役。

諸多因素彙集起來,就顯得極為被動。

南下的道路5月中旬才開始動員大批力量修繕擴建,鐵路還沒有得到國會撥款,這裡還有一個滯後期。

經過反覆的討論

胡佛總統在軍政高層會議上果斷決定,先修建大型前進兵站,依託前進兵站一段一段的向前輸送兵力,輸送武器彈藥和物資。

美國政府現在是火燒眉毛,全面反擊的戰役要儘快打響,每拖後一個月就更加被動。

承受國內外如山的壓力,已經快要把人逼瘋了。

修建大型兵站確定為40公里一處,向南方要修建16個兵站,勉強能夠保證20至25萬大軍在前線作戰的需求。

後續的道路擴建,修繕一直在進行,不過現在要把美軍官兵先送到前線,否則政府受到議會的信任彈劾,搞不好就中道崩殂了。

40公里是步兵前進一天的極限,以4~5公里的步行速度,每天要走9個小時以上,加上中途休息的時間,至少三週才能達到前線。

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要是走一天歇一天,一個月都到不了前線。

一個大型兵站至少要能夠承載2萬士兵同時就餐的需求,木頭,建材,糧食,蔬菜和水都要從丹佛運過去,所需要動員的運力驚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