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日後
芝加哥戰場
城郊的大規模交戰槍炮聲依然在耳,已經有數支楚國軍隊突入到城區中,與據城而守的美軍打起了激烈的城市巷戰,展開短兵相接的爭奪。
戰爭打到這個程度,楚國優勢的空中力量已經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可展現在這些拼死頑抗美軍部隊面前的是虎式坦克分隊,這些身披厚甲的坦克在城市街道上,如入無人之境。
在三輛虎式坦克分隊後面,是伴隨進攻的野牛式坦克和大量的步兵,對據守的美軍展開攻擊,呈現出碾壓性的優勢。
舉凡美軍火力點,虎式坦克幾乎是一炮一個盡皆摧毀,迎著槍林彈雨宣洩火力,輕易的在美軍防守陣線上就撕開了一個口子。
美軍拖來的46毫米反坦克炮,發射的炮彈直接命中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是發出“砰”的一聲清脆響聲,就被毫不在意的彈開了。
隨即虎式坦克調低76毫米炮口,一炮就將美軍伏擊的46亳米反坦克炮連同幾名炮手一起炸上天,殘肢斷臂和零件散落一地。
在城市巷戰中
不是坦克展現了無可抵禦的優勢,打的美方守軍節節敗退,傷亡慘重。
這樣的情形在城市各處都在發生,僅兩天後,潮水般湧入的帝國遠征軍官兵便攻佔了半個芝加哥,向著城北的碼頭區壓過去。
戰鬥到了這個時刻,位於城北的碼頭區就是依然頑抗的十幾萬芝加哥美軍的生命線,決計不能丟失。
守城的美軍傷員從這裡撤出,寶貴的物資彈藥和糧食補給也從這裡運來。
於是美軍咬牙發起了反擊,不惜代價的與楚國軍隊反覆爭奪,戰況又變得白熱化起來。
“再投入二十個義勇兵團的力量,不要怕損失,帝國軍隊又有了幾十萬鬼佬俘虜,補充不成問題。”鄭忠義元帥忿怒的拍了桌子。
城市巷戰不可避免的讓帝國官兵傷亡驟增,這幾天的傷亡都達到了萬餘人,這讓元帥大人十分惱火。
他親自下令放寬了限期克敵的命令,清除這些頑抗到底的美軍不能著急,遠征軍方面又不趕時間,用不著拿帝國士兵生命去豪賭。
城市作戰情況十分複雜,並非憑藉虎式坦克就能夠徹底碾壓過去。
芝加哥大都市有著大量的高層建築,還有很多五六層的鋼筋混凝土樓房,美軍盤踞在這些建築裡頑抗,縱然是重型虎式坦克也無可奈何。
那必須派出步兵小隊,如同挖老鼠一般,一個一個的去清理乾淨。
城市作戰的短兵相接,使得戰鬥空前的白熱化,且愈發的殘酷,帝國士兵的傷亡自然居高不下。
有鑑於此
最高指揮部迅速調整部署,將北美義勇兵團拆解成營,連,排這樣的小股兵力,配屬給帝國軍隊使用。
如此一來,最危險的進攻任務和城市建築清剿任務就可以由這些白人士兵承擔了。
新的軍事調整立刻得到執行,帝國軍隊圍攻芝加哥大都市的強度一下子就降了下來,放棄了不惜傷亡代價的蠻幹。
新的軍事部署效果立杆見影,在實行的第一天,帝國官兵傷亡就大幅減少,從每天的近萬傷亡迅即減少到一千三四百人規模。
而北美義勇兵團的傷亡迅速上升,差不多每天要填進去三四個團的兵力,約莫四五千人。
同樣的,向前推進的腳步也遲緩下來。
在城市的街巷裡
盤踞在堅固建築裡的美軍打得相當頑強,迫使進攻的楚國軍隊一棟一棟的去清理,槍炮聲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帝國軍隊早已經撤下了坦克部隊,這些坦克部隊在空曠的大街上方能展示威力,可到了狹窄的老城區,就變得舉步維艱了。
連續半個多月
擔任主攻的第七方面軍一點一點的啃,終於對城北的碼頭區實施合圍,隔著施密特工業公司的大片倉庫區,對前方的碼頭區實施炮擊。
戰鬥到這個階段,堅守的美軍業已傷亡大半,只剩下約3.7萬餘人的兵力,堅守著碼頭區附近狹長的地帶,以碼頭,城市街道和工廠地形為主。
這段時間,美方利用高速運輸船在夜間撤退了數萬傷兵,向前輸送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糧食,維持著苦苦支撐的戰局。
可是當北區碼頭進入楚國火炮射程內時,一切就結束了。
這一日的夜間
趁夜突襲進入北區碼頭的三艘高速運輸船陸續靠上碼頭,早已等待已久的楚國炮兵開始猛烈開火,用雨點般的炮火迎接這些美國運輸船。
爆炸產生的火團綿延成片,將剛剛靠上碼頭的三艘運輸船全部籠罩在內,很快引燃了大火,熊熊的火光映亮半天天際。
大量彙集於碼頭上的美軍傷員,在炮火覆蓋中被炸的支離破碎,死狀慘不忍睹。
很快碼頭上的運輸船就引發了劇烈殉爆,爆炸產生的巨大氣浪將附近建築的玻璃全部震碎,並且殃及了停靠在旁邊的貨船。
沒過多久
產生殉爆的運輸船被撕裂成碎片,緩緩的沉沒於北區碼頭。
另外兩艘運輸糧食和給養的貨船燒的更加猛烈了,如同巨大的火炬一般,方圓數十公里外都能清楚的看到。
燃燒數個小時後,運送補給的剩下兩艘運輸船相繼沉沒,將北區碼頭燻烤的一片焦黑,空中飄散著濃烈的烤肉味道。
這對依然堅守在北區的美軍士氣是一個沉重打擊,後援物資斷絕,傷病員再也不可能後送了,繼續堅持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次日上午
美駐芝加哥守軍在約翰-伯德上將的率領下投降了,這意味著芝加哥戰役勝利落下帷幕。
1933年10月29日
大楚帝國皇家遠征軍全面佔領芝加哥,贏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這給美國社會上下帶去了巨大沖擊,悲觀失敗的氛圍籠罩了整個國家。
僅僅三天後
11月1日,美國參議院從68票對29票,3票棄權透過了彈劾總統議案,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總統黯然下臺,由副總統格里菲斯繼任總統,完成剩下的一年多總統任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