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美兩軍對壘,楚國皇家遠征軍表現的極其老辣,在指揮層面和戰鬥經驗完全碾壓美軍,戰果自然一邊倒。
激戰持續了一週
一路北上攻擊前進的楚國主力裝甲兵團連戰連捷,從13號兵站一路打到7號兵站,將沿途的總計15萬餘美軍徹底打垮,殲敵總計3.19萬人,俘虜近十萬人,剩下2萬餘美軍逃遁難覓。
一把火燒掉了7號兵站後,楚國北上的主力裝甲兵團開始後撤,不再繼續向北方攻擊前進。
因為6號,5號美軍兵站全都撤空了,4號兵站的美軍也在後撤,一路的逃回丹佛大本營,不敢留在空曠的荒漠公路上了。
這一次沉重打擊,徹底瓦解美軍即將於十月份發起的全面攻擊。
另一路向東攻擊前進的楚國遠征軍裝甲機動部隊,同樣在作戰一週後,取得豐碩成果便果斷後撤,絲毫也不拖泥帶水。
這一路攻擊從諾曼西進的美軍,同樣取得斃傷美軍總計1.43餘萬人,俘獲3.7萬餘人的赫赫戰績。
楚軍的兇猛攻勢,將美軍直接嚇退了,一直退到了5號兵站左右,這才根據較為有利的地形,在當地開始構築戰壕碉堡防禦設施。
西進的美軍損失接近一半,所謂的攻勢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損失這麼多美軍主力,對於美軍備戰其實影響不大,因為源源不斷的美軍正從四處用火車運來,能夠迅速填補空缺。
可問題在於美軍損失的大量過載四輪馬車,被擊毀和俘獲了超過2.1萬輛卡車,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屯集物資,前期辛辛苦苦囤積的彈藥物資幾乎盡數付諸東流。
楚國軍隊在後撤時,幾乎將能破壞的設施盡數破壞,上千口大鐵鍋全部帶走,鍋灶和房屋建築全部爆破摧毀,營帳與其他物資能帶的全帶走,不能帶著一把火盡數燒燬。
美軍僅水罐車和油罐車就損失了2300餘臺,一時間無從補充。
從後方生產再運過來,至少得兩三個月時間。
荒漠戰線的大潰敗,使得美軍成為了歐洲各國媒體嘲弄的物件,楚國媒體將其評論為“北美病夫”,引來了歐洲媒體的競相效仿。
這種帶有嚴重侮辱性的稱呼,徹底讓美國佬破了防。
這使得胡佛總統所在的象黨在中期選舉中全面潰敗,忿怒的選民們紛紛用腳投票,驢黨因此大獲全勝,掌握了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
這使得胡佛總統剩下的任期內,變成了受到嚴重製擎的跛腳總統。
吃了這次大虧,美軍繼續南下和西進就謹慎多了。
從11月到12月
美軍在南下的同時,幾乎每隔4~5個兵站,就開始在荒漠中構築戰壕防禦線,構築相對完善的碉堡要塞,並且在防線裡填充了重兵。
一邊大規模的恢復建設,一邊拼命的向前方運送物資彈藥和補給,一邊螞蟻搬家的緩慢推進,顯然汲取了遭受毒打的教訓。
直到12月底
美軍前沿重新又推進到里奧蘭喬周邊地區,並且在前沿囤積了十萬重兵,此後陸續增長到十六七萬規模,這才算穩下了腳步。
大楚帝國遠征軍方面根本就沒有留戀美軍被摧毀的那兩道防禦線,而是默默的撤了回來,將那破地方丟給美國佬。
到了1932年元月中旬
美軍在里奧蘭喬前線堆積了四十餘萬兵力,南下和西進的兩條陸地運輸線上,能夠維持每天向前線輸送兩至3萬兵力和大量武器彈藥的能力。
至此,發動全面進攻的條件已經具備。
元月17日,凌晨三時許。
美軍部署在前沿的6245門火炮齊刷刷的怒吼起來,將雨點般的炮彈砸向楚國防禦陣地,將眼前數十平方公里的陣線化為一片火海。
爆炸的火團映亮了漆黑的天際,荒漠防線的第三階段作戰正式開始了。
美軍不惜代價的瘋狂炮擊,密集的炮彈摧毀了大量的鐵絲網,碉堡和表面陣地,打的楚國陣地上一片火海,暴擊強度非常密集。
從深夜三點一直炮擊到上午七時許,在瘋狂炮擊4個多小時後,第一批迎著晨曦起飛的楚國戰機抵達戰場上空,為後方的重炮群指引方位。
從七點一刻開始
楚國反擊的重炮群先後爆發了怒吼,將精準而致命的炮彈將美軍炮兵陣地砸了過去,很快就摧毀了大量美軍火炮。
一個又一個的美軍炮兵陣地啞火了,然而這還沒完。
約在7:40左右
天空中出現大量的楚國皇家空軍機群,戰鬥機掩護著數百架轟炸機凌空而至,對暴露出來的美軍炮兵展開地毯式轟炸,將美軍炮群送上不歸之路。
聯合的陸空絞殺,從7點多一直持續到中午,累計摧毀了美軍火炮陣地多達八十三個,摧毀各種口徑火炮超過三千門,給予了美軍炮兵以沉重打擊。
美陸軍航空兵十幾個野戰機場全員起飛戰鬥機,總計780餘架戰機與楚國皇家空軍千餘架戰機混戰在一起,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大戰。
呼嘯的空軍戰機在空中鏖戰,不斷的有美軍戰機被擊落,凌空爆炸成一朵絢麗的火花,給這血腥的戰場帶來了悽美的一抹圖景。
大空戰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以後,美陸軍航空兵以損失過半的慘重代價,不得不退出戰場,將戰場上方的制空權拱手相讓。
大楚帝國皇家空軍也付出了116架戰機損失的代價,牢牢確立了制空權,隨後對美軍前沿野戰機場展開全面轟炸。
凌空而至的轟炸機投下了密密麻麻的炸彈,將美軍野戰機場的油庫,戰機和後勤供應設施炸成一片火海,十幾個美軍野戰機場上百餘架戰機焚為灰燼,損失相當之大。
在地面戰爭中
從上午九時許開始,空中爆發了全面的混戰,大規模的互相炮擊還沒有結束,美軍硬著頭皮發動了進攻。
主導進攻的美第三集團軍,第五和第六集團軍士兵相繼躍出了戰壕,挺著槍向楚軍陣地殺過去。
此時的楚軍陣地上
士兵們都躲在戰壕後方的防炮洞裡,楚軍的防炮洞永備工事既深又牢固,頭頂用鐵軌和厚木板組成支撐,深達五米,能夠承受155毫米炮彈的正面炮擊而不坍塌。
若是203毫米口徑的重炮,那就沒辦法了。
好在這麼大口徑的重炮美軍也不多,總計不過一百多門,在雙方的炮戰中還損失了大半,對前線楚國皇家軍隊官兵的威脅不大。
里奧蘭喬地處沙漠戈壁的乾旱地帶,地下水的水位很深,即便深挖五米的防炮洞和前沿指揮部,地面依然乾燥。
所以美軍看似猛烈的炮火,對前沿防守軍隊傷害並不大,損失也在幾百人範圍內,大多是被大口徑重炮震傷或震死。
在美軍炮擊結束後,楚軍陣地上的軍官並沒有急於下令上陣地,而是很穩當的繼續等待。
躲藏在屯兵洞中的楚國官兵,大多在戰壕後方百餘米的位置,透過密如蛛網的支線塹壕連線前方。
等到美軍大舉殺上來,再行動也不遲。
楚國炮兵慣用的回馬槍戰術,自然也要防止美軍有樣學樣,給自己也來那麼一下,那可就樂子大了。
在一線戰壕邊上,楚國防禦軍隊也修建了很多防炮洞,在遭到炮火打擊時迅速躲避。只不過深度只有2.6米,防禦能力要差上很多。
當密密麻麻的美軍裝甲卡車和士兵壓了上來,被炮火轟炸後殘存的要塞碉堡和炮臺紛紛開火,將美軍的裝甲卡車打成一團團火球,地面大戰即將展開。
在美軍前進到500餘米距離時,便齊刷刷的停下腳步,臥倒。
這時候,殘餘的美軍炮火陡然回縮,將猛烈的彈雨狠狠的砸在一線塹壕陣地上。
果然,美軍炮兵也來了一招回馬槍。
美軍新暴露的十幾個炮兵陣地,吸引了楚國的轟炸機再次凌空轟炸,在劇烈的爆炸火團中,這些美軍炮兵陣地紛紛被徹底摧毀。
持續十幾分鐘的回馬槍戛然而止,美軍步兵發起了新的攻擊。
這時候
楚國指揮官才吹響了急促的哨聲,躲藏在防炮洞中的楚國士兵魚貫而出,其數量並不多,零零散散的分佈在一線戰壕中。
這就是楚國精心打造的防禦線,在鋼筋混凝土的半球形重機槍陣地上,前半球只有一個射擊口,平時用稻草堵上,作戰時捅開便能向外揮灑兇猛的重機槍火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