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風雲1864

第667章 後續難以為繼

半球后方完全敞開,可以容納一個三人重機槍組,進行持續的作戰。

每個重機槍組還配備兩個彈藥手,往來於戰壕之間運送彈藥,裝填重機槍子彈鏈,輔助重機槍組實施打擊,

這樣的半球形混凝土重機槍陣地,上部被泥土覆蓋,從敵人的方向完全看不出來,只能看到稍微凸起的一條長長的土質防線。

只有站在戰壕裡,才能清晰的看到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個半球形的鋼筋混凝土重機槍陣地,一路密密麻麻的排下去。

並不是每一個重機槍陣地,都有重機槍班組,而是隔一個空一個,讓重機槍可以實現機動打擊。

核心區域的重機槍陣地要多一些,兩側荒漠防線上的要少一些。

楚軍的陣地基本以重機槍防禦為主,而不是拼命的堆積士兵,這樣的正面火力反而更加密集,更加致命。

在丹佛南下美軍的攻擊正面,楚軍安排了1300餘個重機槍組,將46公里長的防禦線正面全都納入重機槍交叉火力範圍,也只不過是一萬六七千的兵力。

其他的後備兵力,留在後方完善的防禦工事中。

總計3.7萬餘人的美軍第一波地面攻擊,在距離數百米遠時,前導的兩三百輛美軍裝甲卡車相繼被楚軍馬克泌37毫米快炮一一打爆,成為了劇烈燃燒的廢鐵。

在美軍攻擊到300米距離內,楚國軍隊防禦的重機槍開始嘶吼起來,用一條又一條交織的致命火焰收割美軍士兵的生命。

每一條鋼筋彈雨組成的火焰鐮刀落在美軍進攻佇列中,就打出了一片血雨腥風。

當幾百挺重機槍一起怒吼起來,殺戮的效率極其可觀。

進攻的美軍被打的抬不起頭來,在損失了數千人後狼狽的退了回去,第一次進攻就此草草了結。

很快,美軍又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第4次進攻,一輪又一輪的上趕著送死,卻始終很難攻入塹壕五十米範圍內。

在這個距離上,美軍步兵就可能投擲手榴彈,對防禦的楚國軍隊造成大量殺傷。

可惜由始至終,美軍也沒能達到這個近距離。

戰至下午兩時許

進攻的美軍由於傷亡過於慘重,不得不暫停了這種無意義的送死,返回默默的舔舐傷口,苦思破敵之法。

美軍打著白旗開始在戰場收屍,這一天的全面攻擊損失慘重,簡直讓美軍痛徹心扉。

仔細盤點下來

第一天的全面進攻傷亡高達4.66萬餘人,損失火炮3857門,損失戰機460餘架,損失裝甲車593輛,在楚軍轟炸中還損失了大量的物資裝備。

即便在荒漠防線前方堆積了40餘萬美軍重兵集團,這一天就損失那麼大,好像40萬的兵力也打不了幾天。

原本預估兩條後勤運輸線上,每天最多能補充3萬餘人的兵力,這樣看來也不夠啊!

此刻在美軍南下,西進的運輸線上,同樣有多達四,五十萬的美軍持續增援,保證每天能抵達兩至3萬美軍官兵,向楚國防禦線施加強大壓力。

可這第一天剛打過,美軍高層就集體陷入焦慮中。

無他,損失太大了。

好不容易湊的6245門各種口徑的火炮,第一天就損失了3857門,超過了炮兵總數的一半,這仗還這麼打?

美軍想了個法子,那就是炮兵群集中在夜間開火,在晨曦到來之前便隱蔽,防止暴露炮兵陣地的位置。

美軍這幾個月也是挖掘了大量的戰壕和炮兵陣位,火炮打過以後躲進陣位裡,上面用荒漠點彩的帆布蓋著,再撒一些泥土石塊遮掩,空中飛過的楚國偵察機基本上看不出來。

可若是炮兵陣地位置暴露,隨即便會招來凌空的轟炸和對方炮擊,幾乎撐不了多長時間。

陣地位置一旦暴露,就意味著炮兵陣地上全軍覆沒。

進攻的美軍陣型還要更分散些,這樣能大大的減少傷亡。

至於引導進攻的裝甲卡車,咳咳,那還是算了吧,就別衝上去送死了。

裝甲卡車畢竟不同於皮糙肉厚的坦克,一發37毫米炮彈就能徹底炸燬裝甲卡車,那等於給敵人送菜。

從第二天起

美軍就遵循新的戰術,與防禦的楚軍打起了攻防戰,整天槍炮聲不斷。

在堅持了5天后,美軍進攻不得不告一段落。

總計傷亡官兵16萬餘人,再次損失了1300餘門火炮,卻幾乎沒有靠到楚軍防禦線的邊兒。也沒有能夠對防禦的楚軍造成大量殺傷,儲存的彈藥就快要打完了。

楚軍方面

前後陣亡了4160餘名官兵,輕重傷不到8000人,以很大的優勢守住了戰線,顯得遊刃有餘。

停戰了十餘天

元月二十八日,美軍在兵力補充到56萬餘人時,再次發起了全面進攻。

為了輔助進攻,美軍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幾乎所有的戰鬥機,總數達千餘架,再次與楚軍爆發激烈的空中大戰。

激戰持續三天

美陸軍航空兵以損失689架戰機的沉重代價,不得不退出了空戰,將戰場上空留給了楚國皇家空軍。

在這三天中,美軍抓緊機會瘋狂進攻,結果就是迭遭重創。

美軍三天損失22.85萬餘人,期間曾經兩次攻入一線戰壕,卻又很快的被打了出去,傷亡相當慘烈。

這是因為楚國軍隊在戰壕裡設定了爆破索,埋藏了很多炸藥包,形成了致命的死亡陷阱,就等著美國人踏入。

當密密麻麻的美軍跳入戰壕中,連續的爆破炸的腥風血雨,簡直不忍卒睹,如同地獄般的血肉磨坊,那情景太慘了。

在楚國軍隊隨後反擊下,得之不易的一線戰壕很快又丟掉,重新陷入反覆拉鋸的戰況中。

在重機槍火網的反覆絞殺,進攻的美軍士兵損失慘重,造成了嚴重的厭戰情緒,不計代價的兇狠進攻不得不停止。

此後又堅持了幾天,進攻戰役不得不草草收場。

加上後續補充的兵力,美軍囤積在前線的總兵力依然在四十五六萬人的規模,可進攻戰不得不停止了。

此次的大規模進攻,消耗了陸軍航空兵新裝備的數百架戰鬥機,如今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已經被徹底打殘了。

總計的戰績規模只有392架,這就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僅剩的航空力量。

依照戰時美國工廠如今的產量,能夠月產280餘架戰機,至少需要4個月的產量才能恢復進攻。

與此同時

大楚帝國每個月都向北美輸送多達五百餘架戰機,總體戰機的規模已經達到4200餘架,補充的速度更快。

這其中,新型的悍婦轟炸機佔據了1/3強,保有量已經達到1260餘架,具備了大規模前出轟炸的條件。

至關重要的悍婦轟炸機這一品類,帝國本土每月可以供應150餘架,有力的補充了損失。

楚、美兩國爆發全面的戰爭,更多的是國力的比拼。

相對於蓄謀已久的大楚帝國,美國無論是在工業,軍事還是物資等各領域,在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時,爆露的短板越來越多。

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戰役失敗,這導致美國上層悲觀論調流行,為了戰爭加稅和徵募兵員,壓榨國力。

這又引起了美國民眾普遍的反抗,特別是南方各州厭戰情緒高漲,更加劇了地方性分裂勢力的猖獗,由此形成惡性迴圈。

在德克薩斯州,強烈主張分裂和獨立的紅脖子們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援,甚至公開抗拒徵募兵員,抗拒新增加的稅收,與聯邦政府公開唱對臺戲。

這導致美國境內情況更加複雜化,很多南方州也蠢蠢欲動,顯然心思不純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