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風雲1864

第668章 目標,坎卡基發動機工廠

面對當前的困境,屢經挫敗的情況下,胡佛政府依然頑固的堅持將戰爭打到底,絕不投降認輸。

胡佛總統用“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來形容白宮的決心,無形中鼓舞了一大批動搖者,為白宮的失敗強行挽尊。

這種局面

在戰爭爆發前,聖皇太祖鄭國輝已經預料到了,為此做出了長期戰爭的準備。

現有的北美西部佔領區,已經有很多大楚帝國的移民自發的前往,形成了新一輪的移民潮,每個月都有十幾萬的帝國民眾抵達佔領區。

尤其是臨近的夏威夷州和中美三州,掀起了空前高漲的移民熱潮。

僅夏威夷州就有接近一半的年輕華人,表示願意付出很大代價,也要離開夏威夷這個孤島,踏上北美廣闊大陸去發展。

而民間的新聞輿論和通訊社,也在不遺餘力的宣揚北美的物產豐富,景色怡人,資源好到爆,為當前的移民潮添了一把火。

大量的移民幫助佔領軍穩定了當地形勢,一些達到服役年齡的遠征軍官兵,也陸續解除現役,分到了房子,土地或者其他財產,在北美當地就地落戶了。

從帝國本土,中美洲和南美洲抵達的數十萬新兵,陸續填補了老兵的空缺,依然維持了總量約二百萬的遠征軍規模。

這其中

約140餘萬,駐紮在北美西海岸九州佔領區內,從最北方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注;部份),各有三至七萬不等的帝國駐軍,進行持續的清繳和治安作戰任務。

中部佔領區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和猶他州,以加利福尼亞的32萬駐軍最多,加上其他兩個州共約部署了40萬帝國軍隊。

更南方的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是前線,是屯駐重兵的地方,總計駐紮了約66萬軍隊,分佈在戰備鐵路兩側的重要城市中,形成了嚴密佈防的格局。

在下加利福尼亞州,至今尚駐有11萬餘人的軍隊,主要是後勤生產和後勤支援,以及維修和後勤輸送等任務。

另有52餘萬大軍駐紮在以哥斯大黎加州為首的中美洲地區,8萬軍隊進駐古巴,形成了對美國南方各州的實質性軍事威脅。

只要有需要

這支楚國大軍就可以北上,全面入侵美國南方各州,對美國本土實施更深重的降維打擊。

這迫使美國在南方各州也都保持相對較強的軍事力量,現今總計370餘萬美國軍隊中,有140餘萬都分別駐紮在南方各州,還有一些東部沿海州範圍內,防範可能的楚軍登陸。

這也包括了南方重要的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佛羅里達州等等,都是容易遇襲的地方。

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當地駐紮聯邦軍隊也有益於維護美利堅版圖的統一完整,打擊分裂勢力。

在戰爭爆發前

美國航空工業相對的孱弱,年產戰鬥機三、四百架規模,不及楚國的1/6,且戰鬥機的效能有限,缺乏一線轟炸機品類。

在戰爭爆發後,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工業巨頭迅速轉身,依靠較為深厚的汽車生產底縕,開始全力的生產裝甲卡車,越野卡車和飛機,為美國軍事爆發性的增長提供動力。

短短的一年時間

美國聯產戰機的規模從原本的三四百架,迅猛的增長到年產3200餘架的規模,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預計到年底,這一生產規模還能再翻兩倍,即達到月產戰鬥機和轟炸機約800餘價的規模。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位於芝加哥以南數十公里坎卡基縣的北美航空公司發動機工廠,自戰爭以來規模擴張十多倍,為美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生產核心裝備。

這個極嚴重的威脅,自然被楚國皇家遠征軍盯上了。

早在11月底

楚國皇家陸軍亞利桑那方面軍發起全面荒漠反擊的時候,向東挺進的一支部隊,在攻擊到5號兵站時就停止了繼續前進。

並且分出一支騎著戰馬和駱駝的千餘人隊伍,一路向北深入草原荒漠,這是亞利桑那方面軍落下的一顆暗子。

這個千餘人的隊伍一直向北深入,根據偵察機事先劃定的地圖座標,最終抵達了密蘇里州雷恩縣的荒山附近。

這裡距離密蘇里河只有十多公里,擁有大片的荒山密林,人跡罕至。

這支特別行動隊在山谷中安頓下來,在派員警戒的同時,尋找到一塊寬敞的平地全員動手建設野戰機場。

作為楚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群北上的跳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兩個多月時間下來,特別行動隊已經平整出了機場,接應30餘架戰機降落在機場上,透過畜力拖拽將戰機藏進山谷裡。

每到黃昏時刻,總會有一批來自里奧蘭喬的運輸機抵達,降落在這個野戰機場上,從運輸機上的卸下滿載的油料罐。

當第二天晨曦剛剛展露時,這些運輸機就會迅速起飛,搭載部分特別行動隊員返回里奧蘭喬,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亞利桑那方面軍的目標,就是要轟炸北美航空的發動機工廠。

從野戰機場繼續向北,約550餘公里以外就是坎卡基縣的北美航空等發動機工廠,也是北美唯一能夠大批次生產航空發動機的核心企業,為美軍大量需求的裝甲卡車和越野卡車提供核心動力。

通用公司的發動機工廠也在擴建中,可大馬力發動機的生產線不成熟,只能為普通卡車提供動力。

要是炸了這個坎卡基工廠,美軍至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恢復不過來,那對帝國遠征軍就大大的有利了。

悍婦中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是620公里,這意味著從臨時野戰機場補充油料起飛後,剛剛夠得上。

返程時再次在此降落,補充油料後返回里奧蘭喬帝國一方的野戰機場。

中途經停兩次,實現對千里之外的發動機工廠致命轟炸,這一秘密計劃已經籌備了半年之久。

1932年2月6日

三百六十餘架悍婦轟炸機於下午五時許,從5個野戰機場陸續升空,在120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向著東北方野戰機場方向飛去。

下午六點一刻左右

編組成大機群的悍婦轟炸機一架接一架的壓低機頭,穩穩的降落在野戰機場上。

在上百名手持旗子計程車兵指揮下,悍婦轟炸機一架接一架地向前滑行,靠著左右兩邊整齊的停下。

如果注意就能看到,在這些轟炸機的背後,有一堆又一堆樹木雜草掩蓋的凸起,那是藏在這裡的塑膠油料罐,專用於為悍婦轟炸機加油。

士兵們熟練的用推車拖著油料罐來到轟炸機前,引出油管子,開始用力的搖動手搖泵,為轟炸機新增油料,掛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