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585章 別鬧

至於老上單于之後,現軍臣單于繼承大位,算是搭著冒頓、老上兩代單于所知道的大勢和慣性,將匈奴帝國進一步推向了巔峰。

但正所謂,盛極必衰。

說匈奴人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也好,又或是遊牧文明的制度缺陷巨大、體系太過落後也罷;

亦或是被農耕文明降維打擊,被劉榮這個穿越者開掛欺負……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如今的匈奴人,早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正走在不斷衰敗的下山路上。

反觀漢家,經過自有漢以來,五十年始終如一的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憑藉華夏曆史,乃至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文明盛世:文景之治,將漢室綜合國力迅速推高。

而且劉榮很確定:經過文景之治後的漢室,僅僅只是有了和匈奴人對抗的能力,卻還遠遠沒有達到國力的極限、巔峰。

哪怕沒有劉榮這個穿越者搗亂,未來數十上百年,漢家也依舊會在昭宣之治後,於宣帝在位年間,達到真正的巔峰;

而後,才會在那位‘亂我家者,比太子也’的漢平帝手中,逐步走向衰敗。

這也就是說,匈奴人在走下坡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人會越來越弱、越來越不扛打。

反觀漢室,正走在強勢復興的道路上,每過一天,漢家的力量就會強上一點。

尤其是在奪取河套之後,漢家更是完全不急於透過‘賭國運’形式的決戰,來解決匈奴人的問題了。

——時間站在漢室這邊。

隨著時間的推移,河套能養出越來越多的戰馬,漢家也能訓練出越來越多的騎兵,來和匈奴人的騎兵叢集抗衡。

每過一年秋收,少府內帑就能擁有更多的存錢、存糧,以及所有需要的軍事物資,供前線將士吃穿用度。

最重要的是:劉榮的存在,讓漢家未來的每一天,都走在迅速強盛的道路之上。

每過一天,漢家的綜合國力就會更強一點,制度體系就會更完善一點,未來發展前景就會更好一點,發展上限就會更高一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真實的國仇家恨、屈辱感,以及強烈的萬民所望,驅使劉榮一有機會,就以最快速度找匈奴人報仇的話,劉榮其實偏向於拖。

如果這並非現實,而是一把遊戲,劉榮最希望的解決匈奴人的方式,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拖。

拖到最後,匈奴人都快把自己玩兒死了,漢家也苟發育苟的無可匹敵了,再一路平推解決亞洲,才是劉榮理想中的狀況。

雖然現實中無法這麼操作,但劉榮有意無意間,卻也還是偏向於再拖一拖、再等一等的。

一來,是如今這個時間節點,連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在位年間都還沒到。

——放在原本的歷史上,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節點,文景之治都才剛顯露盛世之況。

穿越者能做的事有很多,卻也有很多的事做不到。

比如一壺水,就是需要五分鐘才能煮沸,哪怕你是穿越者,你也得老老實實等五分鐘;

比如一個人,就是要十幾二十年才能長成,就算你是穿越者,也無法讓一個五歲的娃兒,成為你最信重的禁軍統領。

一樣的道理——作為穿越者,你可以制定先進的制度,可以用更具價效比的方式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加快發展程序;

但這裡的‘加快發展程序’,卻並非是指把原本需要四十多年的文景之治,給縮短到三五年。

劉榮的存在,讓漢室的發展速度加快了些,固然沒錯。

但歷史上的‘文景之治’,在劉榮這個位面,卻少了大半個‘景’,也同樣是毋庸置疑的現實。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節點,漢家並沒有比原歷史線上的同一時間節點強大太多;

更是遠沒有原歷史線上的漢武大帝年間強大。

再有,便是絕代雙驕衛青、霍去病,還是讓劉榮有些半憧憬、半心虛。

——雖說時勢造英雄,但英雄,往往也造時勢。

作為皇帝,劉榮當然明白:只要自己想,就完全可以在這個位面,找到另外的絕代雙驕。

哪怕沒有歷史上的衛、霍給力,也起碼能湊合著用。

但另外一方面,劉榮心裡又隱隱有些犯嘀咕,生怕沒有衛霍,換了旁人,蝴蝶的翅膀就要改變歷史走向,讓華夏民族的崛起遭受意料之外的打擊。

雖然這個可能性極小,但劉榮還是不敢賭。

萬一呢?

萬一匈奴人,就非得衛青、霍去病才能收拾、料理乾淨呢?

萬一除了他倆,其他人上就都要送人頭呢?

別說不可能!

歷史上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在判漢投胡之前,也從未有人看出其明顯遜色於衛、霍!

漢武大帝給予貳師將軍的支援力度,甚至比給予衛青、霍去病的還要更大!

劉榮只能透過穿越者的視角,以一種馬後炮的方式,來確定歷史名人‘行不行’。

而在某一範疇內,相較於自己培養、挖掘不存在於歷史上的人,劉榮還是更傾向於被歷史檢驗過、證明過的歷史名人。

——程不識再香,能香的過霍去病?

甚至就連程不識,都是劉榮根據歷史記憶,一手扶持起來的;

換做其他籍籍無名,都沒能在青史上留下痕跡的無名氏?

別~鬧了~

只能說:劉榮原本是不迷信的。

但在經歷過一次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穿越之後,有些東西,劉榮還真不敢再像從前那般,堅定不移的將其視為‘愚昧’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