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586章 外藩

說是料理,其實倒也不至於。

——過往千百年,朝鮮半島並不曾敵對中原的任何一個華夏政權。

準確的說,是既不敵對,也不親近——雙方壓根兒就沒什麼交集。

考慮到芥子朝鮮的存在,讓朝鮮半島對華夏文明有了些許認知,也可以說朝鮮半島對華夏文明,是中立偏向友好,以及好奇。

再加上華夏文明天然具備的強大同化能力,以及文明先進性、制度優越性,朝鮮半島對如今漢室,其實還是頗有些神往的。

劉榮依稀記得,先帝元年年末,朝堂舉大朝儀,召內外藩屬入朝覲見時的場景。

彼時,先帝老爺子的意思,其實是試探一下關東諸侯,看哪幾家敢來長安,哪幾家不敢來;

再透過各家宗親諸侯來或不來,從而對各家諸侯‘反或不反’的立場,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

最終的結果,有意料之中的部分,也有出人意料的部分。

——作為吳楚七國之亂的主導者,將先帝老爺子視為‘殺子仇人’的叛軍頭子,吳王劉濞稱病不朝,甚至還搬出太宗皇帝特意頒下的‘許吳王不朝長安’詔,無疑是沒有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想來也是;

早在太宗孝文皇帝早年間,吳太子劉賢被時任儲君太子,也就是先帝老爺子一怒之下拿棋盤開了瓢,吳王劉濞就再也不曾朝過長安了。

兒子把人家的兒子給一棋盤砸死,太宗皇帝自然也是心中有愧,便也沒過多追究,甚至還給吳王劉濞不朝長安,給補上了一套合法手續:賜鳩杖,許吳王不朝。

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有不少插曲。

——在先帝用棋盤砸死吳太子劉賢后,太宗皇帝的第一反應是低調處理,息事寧人。

於是便派人收斂吳太子遺體,草草給送回了吳都廣陵,既沒有給說法,也沒有給足體面。

衣缽傳人屈辱慘死於長安,吳王劉濞悲怒交加,也是半點不給太宗皇帝面子,直接甩出一句‘既然死在了長安,就葬在長安吧’,便又讓人把吳太子劉賢的遺體送回了長安。

如此一來,太宗皇帝‘低調處理’的目的自然落空,遮羞布徹底被捅破。

自那時起,吳王劉濞便幾乎不曾掩飾過對先帝,乃至對太宗皇帝、對長安朝堂中央的敵視。

只是太宗皇帝在位,吳王劉濞不敢反,也不能反。

直到先帝即立,吳王劉濞才終於有了舉旗造反的膽量,以及造反的‘正當理由’。

——殺我兒子的仇人,居然做我漢家的天子了!

——寡人不能忍!

甚至即便是這樣,吳王劉濞最終的舉兵檄文,也沒有半個字提及自己慘死的太子劉賢,而是說:皇帝削藩,乃左右有宵小蠱惑,故而起兵清君側,誅晁錯。

在此背景下,吳王劉濞當年要是真敢入朝覲見,那先帝絕對做得出軟禁劉濞一聲,甚至斬草除根的事來。

故而當年,吳王劉濞不朝長安,在所有人的意料當中。

齊系、淮南系諸王則應召入朝,也同樣是題中應有之理。

畢竟彼時,齊系、淮南系諸王,大都還立場不明,屬於吳王劉濞和長安朝堂都在爭取的‘騎牆派’。

應召入朝,看看長安朝堂能給出什麼條件,也完全可以理解。

插句題外話——當時,劉榮在少府搗鼓的瓷器剛打響名氣,時任齊王劉將閭還曾恬不知恥的要求劉榮交出工藝,空手套白狼。

後來,先帝告訴劉榮:劉將閭這是在試探長安,為了爭取齊王這個齊系諸王領頭人,能付出怎樣的價碼。

至於劉榮答應或拒絕,卻根本影響不到劉將閭的最終決策。

因為從最開始,劉將閭就打定了主意,要讓吳王劉濞和長安鷸蚌相爭,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至於瓷器的製造工藝,不過是劉將閭‘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隨手試探而已。

言歸正傳。

吳王不朝,齊系、淮南系皆朝,都未曾讓人感到意外。

倒是趙王劉遂,居然也在當時稱病拒絕入朝,就稍有些出乎長安朝堂的預料了。

畢竟趙王一脈,與太宗皇帝、先帝這一脈,並沒有根本的矛盾或仇怨;

哪怕趙王劉遂打定了主意,要跟隨吳王劉濞舉兵,也完全沒必要在當時的情況下,透過拒朝長安來暴露自己的立場。

也正是因為趙王劉遂拒朝,長安朝堂才看清,或者說是確定了其‘潛在逆賊’的成色;

再加上劉榮這個穿越者的暗中推動,最終,趙王遂在整個吳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都沒能把叛亂範圍擴散出趙國本土——甚至都沒能擴散出趙都邯鄲。

至於其他的諸侯——代王、燕王皆朝,實屬尋常;

梁王劉武更是第一個入朝,自然也是為了和先帝商討、籌措叛亂應對事宜。

也就是在彼時,鬧出了那出著名的‘皇太弟’戲碼,搞得劉榮不得不演技爆發,配合先帝演了好幾個月的大戲……

在當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關東諸侯,哪家入朝了,哪家沒入朝’之上;

不久後,又轉移到了儲君皇太弟這一爆炸性新聞。

但劉榮卻依稀記得:當時入長安覲見的,不止有關東宗親諸侯,也同樣有漢家的外藩。

如南方的嶺南百越——除了南越王趙佗那隻老烏龜沒來,閩越、東越的國君,都主動上奏表示願意入朝。

只是彼時,先帝忙著推動《削藩策》,以及應對即將辦法的吳楚之亂,沒工夫搭理嶺南,便以‘路途遙遠’為由,恩准了閩越、東越二藩不朝。

還有西南夷的夜郎、靡莫、邛都、滇等外藩,也都派出了使團入朝。

自然,還有朝鮮半島的馬韓、辰韓、弁韓、真番等名義上的‘外藩’。

是的;

在秦還沒來得及收服朝鮮半島,便二世而亡後,漢家成為了朝鮮半島延續傳統,臣服華夏中原王朝的新目標。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