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麼一套相對健全的輪轉體系,漢家的軍隊,才逐漸從原先‘只認將軍,不認天子’的狀態,逐步轉變為劉榮理想中的正常狀態。
——關於這一點,劉榮原本是不急的。
因為劉榮非常清楚,很多時候,政策、體制,並非越先進越好,而是越符合時代背景、文明程序越好。
好比當今漢室,最應該大規模列裝的先進武器,是以鋼、鐵為材料的冷兵器;
至少百年後,漢家才具備列裝入門級熱武器——如遂火槍、簡易炸藥等玩意兒的客觀條件。
至於技術含量更高、火力更強大的先進熱武器,如自動步槍、膛線炮,乃至導彈、無人機之類——壓根兒就不是這個時代能玩兒的轉的,甚至都不是這個時代養得起、玩兒的起,以及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
同樣的道理:政治體制體系、治國政策剛略,也並不是照搬後世的先進經驗,就一定可以在這個時代取得效果的。
還是那句話;
前進半步,那叫進步;
前進一步,那叫跨時代;
前進一步半,那就要扯著蛋了。
便說軍隊——在如今這個時代,劉榮真正應該推動的‘進步’,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明確軍隊指揮系統,並進一步劃分‘將’和‘帥’之間的區別。
能在有生之年,讓漢家每一個軍官指揮官,都成為戰時窩在中軍大帳想策略,而不是身先士卒搞騎砍,就已經是劉榮‘有效推動華夏軍隊進步’了。
至於軍官對軍隊的過高掌控力度——倒不是說沒辦法解決,而是受限於時代侷限性,解決起來非常麻煩,且多少顯得有些沒必要。
因為在這個時代,民眾的文盲率,那都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而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認哪怕一個字;
能認出自己的名字,就已經算得上是‘有文化’了,若還能寫出自己的名字,更直接就是街坊鄰居眼中的讀書人!
這個時代的文盲率有多高、知識壟斷有多嚴重,只需要提一點就可見一斑。
——在當今漢室,能寫會認的人,可以無條件進入體制內!
只要能寫會認,你就可以就近到地方郡衙、縣衙,在證明自己能寫會認後,被授予官職,免試吃上皇糧!
亦或者,也可以找一家地主豪強,亦或豪商富賈,人家也絕不會虧待你這個知識分子。
要麼把你當門客養著,要麼把你當賬房先生用著,實在不濟,也總會讓你去給他們家的孩子啟蒙,終究是餓不著你。
如果,你也和劉榮一樣,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卻並未能像劉榮那般,出生就佔據了皇長子的崇高身份,也沒有關係;
只要你能花費一點時間,把九年義務教育賦予你的文化素養,轉變為對這個時代的語言、文字的瞭解,那你就可以憑藉‘能寫會認’四個字,直接解決基本的溫飽生存。
讀書人如此稀缺,能寫會認就能無條件吃皇糧,這個時代的文盲率,也就可見一斑了。
而文盲率,雖然無法直觀體現出民眾的道德素養,卻也能從某種程度上,側面體現民眾的認知程度。
底層民眾是千篇一律的文盲,能寫會認者千里挑一;
再加上封建時代皆有的人口流動限制,使得底層民眾往往窮其一生,都可能出不了自己所在的縣,乃至自家所在的鄉。
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民眾的認知,其實是侷限在極其狹隘的程度的。
誠然,他們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行為準則,有一套淺顯易懂的思想道德認知;
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亦或是遠親不如近鄰之類。
但你要是問他們:什麼樣的人值得信任,什麼樣的人應該防備,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信之類?
他們大機率會回答你:我分不清好人壞人,也不知道什麼人能相信;
我只知道我爹孃不會害我,我族親不會害我,鄉鄰也不會害我。
至於外人——哪怕不會害我,我也信不過他。
尤其是在出遠門的時候,底層民眾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幾乎是完全本能的尋找親朋好友,亦或是鄉黨。
哪怕到了後世,類似這樣的情況也不絕於耳。
——孩子去外地上學,父母找當地的友朋親鄰託付;
——一家人外出旅遊,首先想到的是當地的舊相識;
——某人入職某單位、某公司,父母首先想到的,也是‘誰誰誰的孩子也在這兒上班,你倆互相照應著’之類。
而在當今漢室,底層民眾出遠門,幾乎只存在一種可能性。
參軍入伍。
和後世大部分小國一樣,如今漢室雖然算不上全民皆兵,卻也有著近乎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
男子十四歲開始參加冬訓,磨練軍事能力,十七歲開始準備應召入伍;
二十歲‘始傅’,開始承擔納稅人的職責,並正式開始承擔勞役和兵役,且必定會在二十五歲之前服兩年兵役——一年戍衛邊疆,一年拱衛京都。
這種時候,鄉黨的重要性,就會得到最直觀的體現。
大老遠跑去北方邊塞/皇城腳下,沒個人照應怎麼行?
尤其戰場生死之地,要是沒人照應,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於是,參軍入伍計程車卒們,開始本能的以‘鄉黨’為紐帶報團取暖,並對同鄉抱以近乎絕對的信任。
到了戰場上,接收到上級的命令,士兵的第一反應絕非服從,而是和左右的同鄉戰友商量:咋整?
要不要聽從命令,前往某地駐紮/留守原地?
雖然最終,必然會得出‘不服從命令就要完蛋’的結論,但這個商量的過程,本身就讓同鄉們進一步繫結在了一起。
而這種情況,顯然讓軍隊的指揮系統無法接受。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但這個道理,是無法和底層出身,認知不足的兵士們講清楚的。
但每回下命令,同鄉出身計程車兵們,都這麼‘商量一番’,這也不是個事兒啊?
怎麼辦?
簡~單。
直接將同一籍貫的兵士和軍官,都放到同一編制下即可。
你是下邑的,你戰友也是下邑的,你們的伍長甚至是你鄰居家的好大哥!
伍長的命令你不聽,鄰居家好大哥的命令,你總不至於還不聽吧?
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