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繼承小工廠到全球財閥

第720章 兩虎相爭,李加誠喜憂參半

兩大超市巨頭的價格戰,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每一家門店都彷彿成了風暴的中心,人潮從開門那一刻起便未曾停歇。

反倒是一些規模較小的超市,今天基本沒有什麼生意,老闆或者員工都只能在店裡拍打蒼蠅。

“麻煩讓一讓!這裡還有油!”在旺角的一家惠康超市內,店員聲嘶力竭地喊著,剛推出來的一車朗維集團旗下某個特價食用油,幾乎在幾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主婦們眼疾手快,購物車裡堆滿了紙巾、罐頭食品和清潔用品,她們精打細算,比較著傳單上的每一個價格,臉上交織著搶到便宜貨的興奮和擔心好東西被買光的焦慮。

另一邊,觀塘的百佳超市情況更為火爆。

由於宣傳上的降幅數字更為驚人,這裡吸引了更多尋求極致便宜的顧客。

個人護理品區域更是重災區,洗髮水、沐浴露、洗衣粉等的貨架前圍得水洩不通,工作人員補貨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搶購的速度。

收銀臺前的長龍從店內一直蜿蜒到店外,不少人一邊排隊一邊計算著今天能省下多少錢,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集體性的消費狂熱。

“哇!百佳的紙巾真的比惠康便宜兩毛錢一包!”

“快點去多拿幾桶花生油!惠康的特價油快賣完了!”

“兩邊都看看,哪裡便宜就去哪裡買!”

這樣的對話在香江各個角落上演。

公共交通上,隨處可見提著兩大超市醒目購物袋的市民;

茶餐廳裡,人們討論的不再是股市樓市,也不再討論嘉道理家族失去香江大酒店控制權的事情,而是哪裡還能買到便宜貨。

這幾乎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購物節”,只是發起者並非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更深層次的市場博弈。

在中環長江實業的辦公室裡,李加誠面對著每小時一報的銷售資料,面色凝重。

最初的報告顯示,百佳超市憑藉更激進的降價策略,在開市後的頭幾個小時內,客流量確實實現了對惠康的反超,部分核心門店的業績甚至同比增長了驚人的400%,超市裡被堵得幾乎水洩不通。

這還是因為超市空間有限,一次性不可能進去太多人,結賬的速度也較慢,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流量的進一步攀升。

否則,營業額只會更加恐怖。

百佳超市總經理面露喜色地說道:“李生,看來我們的策略奏效了,惠康超市顯然客流量沒有我們百佳超市的多,營業額肯定也沒有我們多。”

李加誠卻緩緩搖頭,手指重重地點在報表上那刺眼的“毛利率”一欄:“奏效?你看清楚這個數字!營業額是上去了,但我們每賣出一件貨,就是在流血!這不是銷售,是補貼!是燒錢!”

他看得非常透徹。

這就是在虧錢賣吆喝。

百佳的降幅之所以能比惠康略高,完全是建立在和記黃埔承受更大虧損的基礎上。

百佳要打出降幅35%的招牌,代表著每一分錢的優惠,都需要從和記黃埔本已緊張的資金鍊中硬生生擠出來。

“採購部和供應商的談判怎麼樣了?”李加誠沉聲問道。

“李先生,供應商的讓步非常有限,尤其是朗維集團旗下的品牌,比如喜力啤酒、歐萊雅那些,價格咬得很死,一分錢都不肯減。說是集團規定,全球統一供貨價。”

百佳超市總經理面露難色,“我們只能在其他一些本地供應商那裡拿到少許折扣,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說,幫助不大。”

李加誠的心沉了下去。

他最擔心的情況正在發生。

在提出百佳超市35%的降幅優惠時,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朗維集團的問題,可當前局勢,讓他不得不頂硬上!

林浩然掌握了部分快消品牌源頭,就等於掐住了渠道的脖子。

百佳不能下架這些暢銷品牌,否則會流失大量顧客;

但如果給這些暢銷品牌優惠,又是在用自己的利潤為對手的產品做嫁衣,甚至還要倒貼錢去補貼。

這簡直是一個兩難的陷阱。

隨著時間的推移,另一個問題開始凸顯:庫存。

由於預估不足,或者說低估了香江市民在極致優惠面前的購買力,百佳超市的多款熱門特價商品在下午時分便開始陸續售罄。

“不好意思,特價米已經賣完了。”

“紙巾?等等吧,倉庫正在搬貨,但不知道還有沒有。”

“特價洗衣粉?明天請早吧,或者買這些沒有促銷的產品。”

類似的告示或店員的口頭通知出現在多家百佳門店。

搶購的人群發現,許多心儀的低價商品已然斷貨,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相比之下,準備更為充分、供應鏈支撐更強的惠康超市,雖然客流可能略遜於巔峰時的百佳,但貨品供應相對穩定,給了消費者一種“這裡更可靠”的印象。

一些在百佳未能盡興的顧客,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鄰近的惠康,將繼續消費的熱情和預算釋放在了那裡。

直至晚上十點,持續了一天的搶購潮才漸漸退去。

兩份最終的銷售報告分別擺在了林浩然和李加誠的案頭。

施勳道別墅,林浩然坐在三樓起居室的沙發上,看著手中的這份報告,內心倒也沒有太大的波瀾。

身旁,郭曉涵坐著看電視,電視里正是晚間整點新聞,播放著兩大超市那恐怖的人流量。

林浩然看了眼電視上的畫面,又將目光放回手中的資料。

這是惠康超市總經理給他傳真過來的,當資料整理好之後,他這邊便收到了。

惠康超市被列入的促銷產品,大多數朗維集團旗下的產品,諸如飲料、個人護理產品、啤酒、家庭護理產品、包裝食品等等。

朗維集團這幾個月可一直都沒有停止收購行動,除了國際上一些林浩然列出來的品牌之外,基本上香江本土一些有名的快消品牌,也都逐一被朗維集團收購了。

比如維他奶、李錦記、廖孖記腐乳、麼鳳話梅王、雙妹嚜花露水、九龍維記牛奶、綠寶橙汁汽水、紅燕子啤酒、長元米酒等等。

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香江市民日常比較喜歡購買的香江本土快消產品,而朗維集團收購它們,也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資金。

畢竟,這些不過是一些本地知名品牌而已,在國際上卻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甚至很多都沒有走出香江市場。

這也是為何百佳超市根本避不開朗維集團的原因。

要是真的所有朗維集團旗下的快消品牌都從百佳超市那邊下架,許多顧客進去超市的第一反應便是疑惑,進而便是失望。

畢竟,本土知名品牌在當地是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的,許多市民都習慣了用某個品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便如同根深蒂固的大樹,難以輕易撼動。

百佳超市若真的將所有朗維集團旗下的快消品牌下架,無異於自斷其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將自己置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浩然哥,今天我也去了中環附近的惠康超市,好多人,我都擠不進去,後面就沒有進去了。”一旁的郭曉涵看著新聞,一邊饒有興致地對林浩然說道。

林浩然微微一笑,捏了下她那可愛的臉蛋說道:“你就別去擠了,萬一出了什麼問題,我豈不是心疼死?”

“我這不是想湊湊熱鬧嘛,更何況我還知道惠康超市是浩然哥你的,就更想去體驗一下了,誰知道會有這麼多人?”

郭曉涵俏皮地吐了吐舌頭,依偎在林浩然身旁,眼睛依舊盯著電視畫面,裡面不斷切換著超市裡熱鬧非凡的場景,以及記者在現場採訪消費者,大家對這場價格戰的看法。

林浩然輕輕摟住郭曉涵的肩膀,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這場價格戰看似惠康在第一天取得了相對優勢,可他知道,這僅僅是第一天,就看百佳超市能堅持多久了,李加誠更不是個會善罷甘休的人。

而且,這場價格戰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後續的供應鏈調整、消費者心理變化以及市場競爭格局的重塑,都充滿了變數。

而在和黃大廈,李加誠的辦公室裡,依然燈火通明。

即便是晚上十點多了,他依然沒有回去。

李加誠的手中,拿著一份報告。

報告顯示百佳超市今日創下了史無前例的單日營業額記錄,同比暴漲近380%。

但緊隨其後的,是同樣觸目驚心的虧損數字。

巨大的客流未能帶來利潤,反而加速了失血。

喜的是市場份額暫時守住了,甚至有所反擊;

憂的是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而且這種模式根本不可持續。

特別是,原本他期望那些促銷產品可以帶動一些沒有加入促銷的產品銷量,可事實卻是讓他有些失望。

從報告上來看,雖然其它產品的確都略有上漲,可上漲的幅度相比虧本的促銷產品帶來的損失而言,簡直是杯水車薪。

他自然知道,和記黃埔如今的情況,經不起多久這樣的消耗。

李加誠眉頭緊鎖,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

此刻的他,喜憂參半。

喜的是,暫時穩定了局面,讓百佳在這場激烈的價格戰中不至於一開場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在消費者心中還保留著一定的競爭力;

憂的是,這巨大的虧損如同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吞噬著公司的資金,長此以往,公司必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