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每一個挑釁我們的人,都將成為我們立威的墊腳石!
讓他們明白,招惹我林浩然,就是與巨大的風險和慘痛的代價為伴,遲早有一天,不再有人敢挑釁我們。
“馬先生,你說咱們惠康超市突然搞這個大促銷,和記黃埔那邊會不會跟呢?”林浩然笑著問道。
惠康超市今天的這個訊息,就是馬世民讓人放出去的!
因為老闆林浩然此前讓他加大打壓和記黃埔的力度。
所以,馬世民便準備從惠康超市開始。
之所以敢以優惠30%的力度,原因自然也很簡單,他們除了資金充足之外,還有一個底氣,那就是朗維集團這個新成立的快消巨頭。
如今,朗維集團旗下擁有像紅牛、喜力、巴黎歐萊雅、嘉士伯、卡夫亨氏、士力架等等二十多個品牌,而這二十多個品牌,又擁有將近兩百種產品,如今已逐漸構建起一個頗具規模的跨國快消集團。
這些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國際知名品牌,如今基本上已經成為香江市民常用的產品。
所以,他便想到了一個打壓百佳超市的計劃,旗下所有惠康超市的門店,從後天開始,對超過兩百種日常必需品和生鮮食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降價促銷!
這期間,朗維集團所生產的產品,價格降低15%給整個惠康連鎖超市供貨。
而降低15%的價格,雖然會讓朗維集團旗下的這些快消品牌減少不少利潤,但香江市場只是這些快消品牌的一個小市場罷了。
平攤到整個集團的全球業務中,這點利潤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透過這次促銷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從長遠看是利大於弊。
但對惠康超市而言,這15%的成本優勢,結合集團撥付的專項促銷資金,使得他們能夠以比其他競爭對手,尤其是百佳超市低得多的成本,發起這場為期一個月、幅度高達30%的兇猛價格戰。
這根本不是公平的競爭,而是一場單方面的碾壓。
馬世民聽到林浩然的問題,輕笑一聲,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圓窗邊俯瞰著華燈初上的香江市中心。
“老闆,他肯定會跟。”馬世民語氣篤定,彷彿在陳述一個既定事實,“李加誠沒有選擇,百佳是他零售業的重要棋子,也是和記黃埔現金流的重要來源之一。
他一旦退縮,市場份額瞬間崩塌,供應商信心瓦解,匯灃銀行與渣打銀行都不敢繼續借錢給他,那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他只能硬著頭皮跟上,哪怕明知是飲鴆止渴。”
林浩然點了點頭,雖然他沒有什麼管理經驗,但作為如今名震香江的商業巨亨,輕而易舉地便理解了馬世民所說的意思。
馬世民繼續道:“我甚至能猜到他的反應,他一定會下令降幅比我們更大,試圖在聲勢上壓倒我們,同時,他會去威逼利誘他的供應商,還會內部節流,試圖擠出每一分錢來打這場仗。”
林浩然滿意地點點頭:“那我們下一步?”
“下一步?”馬世民微微一笑,“等他所有的掙扎都變成徒勞,等他耗盡最後一點現金流和信用的時候,就是我們收穫的時候。
我們可以讓一些主流媒體,適時報道一下和記黃埔可能存在的資金鍊壓力,到時候,必定會引起許多人的興趣,甚至是尋根問底。
如此一來,和記黃埔的資金鍊問題肯定就瞞不住了,供應商會擠破頭來要求提前結算,資本市場會用腳投票,股價會一瀉千里。
再加上如今地產業不景氣,他們想要透過房產變現難度加大,到時候,李加誠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回天乏術了。”
林浩然眼中露出滿意的眼神,他欣賞馬世民這種步步緊逼、不留餘地的風格。
雖然他知道,僅憑這幾點,就想把李加誠打垮,無疑是痴人說夢,一位商界大佬,哪有那麼容易就被輕易打垮?
李加誠縱橫香江幾十年,歷經風浪,其韌性、人脈和應變能力絕非常人可比。
僅僅依靠零售業的價格戰和輿論壓力,或許能讓他傷筋動骨,陷入極大的被動,但要說就此一蹶不振,甚至讓林浩然能“收穫”其核心資產,確實為時尚早,也低估了“李超人”的能量。
但是,林浩然卻無須置地集團能夠徹底打垮和記黃埔。
僅僅是加大李加誠的資金鍊緊張程度,再把和記黃埔的股價打下去,對林浩然而言,便足夠了。
因為,他如今可是還在暗中覬覦著和記黃埔。
股價下跌,有利於銀河證券公司以更快更低成本地去吸納更多的和記黃埔股份。
而加大李加誠的資金鍊緊張程度,則是讓對方在面臨巨大現金流壓力時,更容易做出一些“斷臂求生”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決策。
當李加誠陷入資金鍊困境的時候,擺在李加誠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拋棄和記黃埔,要麼拋棄長江實業。
而長江實業是李加誠的起家之本和家族事業的絕對核心,承載著他所有的聲譽和根基。
相比之下,和記黃埔雖然龐大,卻是他後來透過一系列資本運作“蛇吞象”得來的戰利品,其控制力相對不如長江實業那般根深蒂固。
當真正的危機來臨,必須做出捨棄時,李加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保住長江實業。
這是他的底線,也是他的命根子。
林浩然看準的正是這一點。
他不需要立刻摧毀李加誠的整個帝國,他只需要持續施加足夠的壓力,迫使李加誠在“長子”長江實業和“次子”和記黃埔之間做出痛苦的選擇。
到了那個時候,手握大量現金、且早已對和記黃埔優質港口、地產和零售資產垂涎已久的林浩然,就可以從一個被動打壓的對手,轉變為一個“雪中送炭”的潛在“救星”或者“強勢的收購者”。
原本,因為長江實業持有和記黃埔足足40%股份的原因,讓他並沒有對和記黃埔產生任何的收購念頭。
可這幾個月時間裡,李加誠的做法,的確惹怒了林浩然。
即便對方是香江華商前輩,可一而再、再而三地站到自己的對立面,甚至聯合英資試圖組建“倒林聯盟”,這已經觸及了林浩然的底線。
商場如戰場,講究的是實力和手段,而非資歷和情面。
既然對方先亮出了刀劍,那就不能怪自己反擊的拳頭太重。
林浩然雖然年輕,卻深諳“打蛇打七寸”和“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道理。
之前的幾次交鋒,或許還留有餘地,但李加誠這次的舉動,無疑表明了他頑固的敵對立場。
對於這樣的對手,任何的仁慈和猶豫,都是對自己和旗下龐大商業帝國的不負責任。
他的思路變得清晰無比:持續高壓打擊,到迫使李加誠現金流枯竭、股價暴跌,再到在對方最脆弱的時候,要麼逼迫其出售和記黃埔核心資產換取現金自救,要麼透過二級市場吸納和幕後談判,極大程度地增持和記黃埔股權,甚至謀求控股地位!
一旦控制了和記黃埔,就意味著控制了香江更多的貨櫃碼頭、龐大的地產儲備、遍佈港九的零售網路(百佳、屈臣氏)以及眾多有價值的業務。
這將使林浩然的商業帝國再次膨脹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真正成為香江獨一無二的巨無霸,再無任何人能撼動其地位。
雖然,和記黃埔與置地集團旗下有許多領域都重疊了,但是這根本不是事兒。
一加一有時候不只等於二,也可能會大於二!
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和壟斷優勢,將產生驚人的價值。
一旦將和記黃埔納入麾下,首先,香江的貨櫃碼頭業務將基本由林浩然旗下公司主導。
置地旗下的葵涌5號碼頭以及香江空運貨站加上和記黃埔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幾乎壟斷了香江的海空物流命脈。
屆時,定價權、航線選擇權都將極大程度地向他們傾斜,任何想做進出口生意的公司,都繞不開林浩然旗下公司。
這份穩定的現金流和戰略價值,無可估量。
其次,地產方面。
置地在港島核心區擁有大量優質寫字樓和商場,而和記黃埔在新界、九龍乃至港島非核心區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和住宅開發專案。
兩者結合,將形成從高階商業地產到大眾住宅的全覆蓋,土地儲備將冠絕全港。
現在雖然地產行業即將陷入地產危機,但林浩然知道,相比未來的香江地產行業而言,現在的香江房價,不過是處於一個低谷罷了。
開發節奏、市場定價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甚至可以相互配合,用商業地產的租金收益反哺週期較長的住宅開發,平滑現金流波動。
第三,零售網路。
惠康超市加上百佳超市,門店數量將佔據絕對優勢,徹底壟斷香江大型商超市場,形成雙品牌運營,可以針對不同商圈和客群進行精準定位,徹底掌控香江的超市渠道。
屆時,不僅朗維集團的產品可以暢通無阻,任何快消品牌想要進入香江市場,都必須看林浩然旗下零售企業的臉色,渠道費用和議價能力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屈臣氏的藥妝和個人護理網路也能與置地集團旗下的萬寧品牌形成互補和聯動。
這個念頭一旦生根,便迅速變得無比誘人和堅定。
之前的打壓或許還帶著懲罰和立威的性質,那麼從現在起,行動的目標已經升級為一場旨在吞併和掠奪的精準資本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