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過來看看。你們現在開通了幾條線路了?”
方唯和大家打過招呼,隨後問起了線路的事情。
“目前還只是瑤嶺鄉一條線路,不過相鄰的村子每天都至少有兩趟車。去往縣城是早上和中午各一班車,從縣城發往鄉上是中午和傍晚各一趟車。”
聽到問話,鄧元恩趕緊回答道。
之前說各村都要通班車,那只是一個說法,實際上有些村子挨的很近,鄧元恩他們就最佳化了線路。
這樣既可以節省費用,也能方便大家,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錯,你們考慮的很周到。其他鄉鎮準備什麼時候通車?”
縣裡給批的線路包括縣裡到各鄉鎮(來回),雖然現在只是經營了一條線路,別的線路回頭也是要搞起來的。
“等明年春節後就會陸續開通,現在主要是營運車輛不夠,我們下的訂單要到那時候才能交貨。”
鄧元恩解釋了一下,主要是因為客運這件事比較倉促,就算是拿著現金去買車也需要時間。
方唯點點頭,這個道理他自然懂,所以就沒有再說什麼。
至於搶了某些人的生意,這件事不在他的考慮之中。不說合作社,光是運輸公司就有多少人?開大車的一個個身強力壯,野性十足,有大客車駕照的又能好到哪兒去?
他們不會主動惹事,畢竟公司有規章制度。但要是有人挑事,恐怕是找錯了物件,絕對會碰的頭破血流。
而且在新林縣幾乎沒人敢主動招惹瑤嶺集團的人。
“行了,你們忙吧,我走了。”
方唯看了一圈,覺得客運這一塊很快就會走上正軌,便駕車返回了家裡。
說起來也挺好笑,他那天還和王林說了縣裡“地頭蛇”的事情,可事實上瑤嶺集團就是本縣最大的“地頭蛇”,只不過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時間匆匆。
集團公司那邊開始準備年終決算工作,今年集團公司財務部的壓力很大,他們需要和下屬各單位對賬,然後還要匯總報表。
表面上看成立集團公司增加了人手,多了一部分工資費用,但卻理順了企業治理結構,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只不過他這個董事長有些懶,經常不在總部,而是讓常務副總幹著總經理的活兒。
他暫時兼著總經理也是有目的的,他要看看蔡桐和胡林偉到底誰能挑起集團公司的重擔,到時候就會把這個職位交給誰。
他的內心裡是傾向於蔡桐的,要不然他不在公司的時候也不會讓對方代行職權。
只不過做企業不能光看遠近親疏,另一方面還得看能力。
蔡桐和胡林偉心知肚明,知道這段時間是對他們的考驗,所以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玩命的工作。
這天上午。
方唯接到了蔡桐的電話。
“支書,我這邊接觸到了非洲的客戶,他們對我們的【南光五號】稻種很感興趣,打算訂購一批嘗試種植一季。”
這是公司第一次主動接觸國外客戶,之前出口稻種都是由湘南省外貿聯絡的。
蔡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國外的客戶,出口方面的事情他準備交給粵省外貿公司。沒辦法,公司沒有外貿經營權,而且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非洲?是哪個國家?”
方唯愣了一下,他倒不是有什麼歧視,主要是擔心回款的問題。
“準確說的話,對方也是一家農業公司,在非洲擁有龐大的耕地。支書,你放心吧,不會是騙子,粵省外貿作為中間人兩頭籤合同,咱們沒啥風險。”
蔡桐哈哈一笑,詳細解釋了這裡面的情況。
方唯這才搞清楚客戶的身份,人家也是國際巨頭,購買【南光五號】自然為了利益最大化。
粵省外貿在中間也是有利潤的,所以才會兩頭籤合同,出口風險人家承擔。
“這就好!按照你說的數量,對方可不是小小的嘗試一下,採購量起碼佔了咱們一季產量(南光五號)的一半左右。”
方唯隨後誇獎了蔡桐幾句,等這筆生意做完,誰出任集團公司總經理也應該有結果了。
兩人隨後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很快就結束了通話。
晚上。
吃過晚飯,方唯和盤蓮花出去散步。
他又說起了外出巡視的事情,倒讓盤蓮花感到很驚訝。
“三哥,現在成立了集團公司,有專門的巡視員,你還這麼辛苦,有必要嗎?”
“有必要!我不能總坐在辦公室裡看檔案聽彙報,不去一線巡視,就掌握不了第一手的資料。”
不管公司發展到什麼程度,方唯都不會丟掉這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