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九月中上旬,港島中環添華道,華潤公司總部。
“領導,上邊又發來一封電報。”
楊宗禮從電報議員手中接過電文,看到上面的資訊之後,不由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自語說道:“居然要求蒐集過去十多年有關於龐加萊猜想的專業期刊論文?這些人可真是夠麻煩的,蒐集這些論文來幹嘛呢?只能看不能吃,這不是純屬浪費錢嘛”
說實話,楊宗禮對此是非常不滿的,因為專業期刊論文並不便宜。
如果只是訂閱一兩本,那麼沒什麼關係,但前些日子要求購買過去三年內的數學期刊,這不是純屬找事兒嘛。
因為專業期刊都是隻接受訂閱的,現在還保留過去一年或者兩年內期刊論文的人,大機率都是那些學者教授,想要從他們手中獲得這些期刊,不得多花錢啊?
現在更過分,居然要求蒐集關於龐加萊猜想的專業論文,這花費的錢財就更多了。
然而,蒐集這些論文有什麼用呢?這不就是純粹廢紙嘛,難道它們還能變出金子不成?
浪費錢就不說了,現在上面要求進口化工等方面的裝置,外匯本來就極度緊缺了,這個時候居然還要浪費這些外匯去購買廢紙?
所以楊宗禮很愁。
外面已經是黃昏,維多利亞港的夕陽很美,但是楊宗禮沒心情欣賞。
今天晚上,他需要參加霍府的一場晚宴,沒心情發愁這些。
霍府晚宴搞得十分隆重,楊宗禮只是在外面露了臉,很快就被請到書房詳談。
書房內,霍英東已經等候多時,兩人坐一起敘舊閒聊,然後很快進入正題。
等聊完正事之後,霍英東這才突然問道:“楊領導,我看到你剛才來的時候,好像一直皺眉,是不是有什麼為難的事情?還是說我能不能幫得上忙?如果有需要,儘管開口,我一定會盡我所能.”
楊宗禮沉默著,沒有馬上開口,因為他知道蒐集論文這件事確實很難,而且京城華潤公司總部那邊發急電過來,也說明了要求快一點。
但凡他這邊有辦法,也不想麻煩霍英東。
“是這樣的,霍先生.”
沉默過後,楊宗禮還是把他的麻煩說了出來,但霍英東聽完之後,卻是笑道:“如果是其他事情,或許很麻煩,但這件事應該很簡單,我認識華裔數學家陳省身,或許他能夠幫忙.”
陳省身在全球數學界都挺出名的,其一直長期活躍在山姆數學界,現在是伯克利分校教授。
霍英東之所以認識對方,也是透過對方的學生丘成桐才認識的。
而最近這幾年,丘成桐也是聲名鵲起,今年他就受邀在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並且被媒體稱讚是下一屆菲爾茲獎的有力競爭者。
“真的麼?這樣會不會很麻煩?”楊宗禮聞言,心中一動,如果能夠跟陳省身、丘成桐他們這樣的人建立聯絡,那必然是非常好的事情。
儘管陳省身在一九六一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美國科學院推舉為院士,並且加入了這個國家,身份從此不再是中國人了。
但如果對方能夠回來大陸這邊進行遊學什麼的,對內地數學界來說也是一大好事啊。
“不會,怎麼會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