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隨後又買了老鼠籠和老鼠夾,但都沒起效,尤其是老鼠夾。不知那老鼠聰明到什麼程度,它竟然會用土塊或水泥塊觸發老鼠夾,然後再吃掉上面的誘餌逃之夭夭。
至於家中的貓,只有最大的那隻敢於和這老鼠搏鬥,卻也是敗多勝少,甚至還被老鼠咬掉了半隻耳朵。
幾番手段幾番周折,前前後後折騰了半個學期,這大白老鼠依然毫髮無傷,活得越來越滋潤。
但夜路走多終會遇到鬼。
陳舟四年級暑假過後,開學第一週週末,放星期末假回家時,看到那白毛老鼠的皮被掛在了倉房牆上。
一問姥爺才知這事發生得蹊蹺離奇。
他姥姥小時候被狗咬過,很是畏懼狗,所以家裡向來是不養狗的。
村裡風氣不錯,沒有小偷,平日裡關上門不上鎖,家裡也不丟東西,養狗的人家主要是聽個動靜,有人串門方便迎接。
陳舟姥姥家后街的一戶人家,算起來是他的舅姥爺,家裡養了條賊眉鼠眼的大狼狗。
這傢伙也聰明得很。
它會把自己的狗食分享給母雞,然後偷著把母雞摟進狗窩裡給它下蛋吃。
還會抹脖套解鏈子,半夜溜出去玩,白天再回來,躲在狗窩裡假裝無事發生。
當時陳舟姥姥家養了五六隻貓,所有貓都在院子的樹下吃食。
每天陳舟姥姥都會和好菜湯拌飯,放在樹下,等貓回來自己就會到那裡吃,遇到家裡改善伙食,貓還能吃到幾塊肥肉或是啃啃人吃剩下的骨頭。
只有一牆之隔,那條大狼狗經常翻牆跑到陳舟姥姥家偷吃貓食。
恰好,那隻白毛大老鼠見人類奈何不了它,膽子越來越大,也開始覬覦起貓食來。
也是它命中該有此一劫。
據陳舟姥爺描述,差不多在農曆十四十五這幾天,月亮正圓,那老鼠半夜去樹下偷吃貓食,不巧遇到了那條大狼狗。
大狼狗滿肚子壞水,連主人的棍棒皮鞭都不怕,偷雞攆鵝的事常幹,欺負村中小狗,拉幫結派劫道也常有它的影子,一見有隻老鼠偷吃它的小灶,直接就撲上前撕咬。
那老鼠雖然體型碩大,能與貓搏鬥,可這狼狗足有80多斤,常穿穴逾牆,身體健壯,反應迅速。
極致的體型差距使老鼠無法發揮它的智力優勢,
且樹下沒有老鼠洞,地形開闊,月光明亮,視線清晰,它想逃也沒地方逃。
只在瞬息之間,這隻縱橫一時的白毛老鼠就結束了罪惡的一生,被大狼狗銜在口中,結果了性命。
大狼狗是個對食物很挑剔的傢伙,不屑於食用老鼠肉,幹掉這隻偷吃它小灶的傢伙,就隨口將白毛老鼠丟在一旁,自顧自吃起貓食了。
陳舟姥爺在屋內窗邊目睹了這一切,見大狼狗立功,殺死了白毛老鼠,便沒有出門驅趕它,讓它安穩地吃光了一整碗貓食。
次日清晨,他把白毛老鼠剝了皮,掛在倉房牆壁上。
此事在村中也算傳奇,幾乎人人都聽過大狼狗和白毛鼠精的離奇故事,不過大狼狗後來的下場卻不是很好。
兩年後陳舟舅姥爺家裡買了一批羊,冬天羊下羔子時,小羊羔在羊圈中常常失蹤。
因為大狼狗案底累累,家裡人的第一個懷疑目標就是它。
但農村那時沒有監控,也在大狼狗窩裡找不到實際證據,一時間誰也沒有理由找它麻煩。
隨後一段時間,家中的羊羔又陸續失蹤了幾隻,陳舟舅姥爺忍無可忍,活活將大狼狗堵在窩裡打死了。
哪承想,大狼狗死了以後羊羔失蹤並沒有停止,逼得陳舟舅姥爺將羊羔抱回屋裡養了一冬天,才挽回了一些損失。
直到兩年後,村裡有戶人家養雞,冬天被禍害了六十多隻雞,佈下天羅地網,才逮住罪魁禍首——猞猁。
這傢伙吃雞隻喝血,不吃肉,以平均每天十隻雞的速度,給那戶人家造成了重大損失。
村民滿腔怒火,哪顧得上它是什麼保護動物,掄起鐵鍬鎬頭草叉,將它堵在雞圈裡活活打死。
猞猁死後,有人上秤一稱,發現這傢伙足有六十斤。
貓科動物的六十斤可不同於狗的六十斤。
猞猁彈跳力驚人,能銜著獵物飛簷走壁,別說一隻小笨雞,就是十幾斤的大鵝也不在話下。
村裡人都說那年陳舟舅姥爺家裡的羊羔其實是被猞猁叼走的。
當然,羊羔究竟是怎麼失蹤的,誰也不知道。
就是前幾天被大狼狗叼走,後幾天被猞猁叼走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時沒有監控,許多往事最終都只能掩藏在迷霧中了。
……
如今陳舟家中養的這八隻老鼠頗有白毛前輩的風範。
日夜與貓相伴,它們竟也習慣了,只是平日裡保持緘默,很少磨牙,也不經常跑動,與臥室遙遙相隔,還算安靜。
挪開鼠圈上的石板,提燈往漸已擁擠的“老鼠宿舍”看。
還未觀察圈內餘糧是否充足,陳舟驚訝地發現,那兩隻公老鼠竟然已經騎在母老鼠身上,開始為他的試毒鼠繁育下一代了。
“好呀,這下一窩不得給我弄六七十隻小老鼠,我的大餐終於要有著落了。”
見到辛辛苦苦養了一個多月的老鼠辦起正事,陳舟喜笑顏開。
確定老鼠的伙食還充足,為了給辛苦的“種公”補充營養,他又往鼠圈裡放了幾顆兔肉丸子和幾條小魚乾。
照顧好試毒鼠,他小心翼翼地拿走油燈,輕輕蓋上石板,生怕打擾了老鼠們的正事,這才回到臥室休息。
坐在床上,往菠蘿木塊上刻印記的時候,陳舟突然發現,不知不覺間,竟然已經在島上度過三百天整了。
再有兩個多月,他就要在這座孤島上度過第一年了。
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許多自己從前不敢設想的事情。
搬運了一整船的物資、自己挖掘搭建庇護所、狩獵、種植並收穫糧食、養殖山羊……
同時還救下了一條狗兩隻貓,抓住龍貓和老鼠,將其飼養到可以繁殖下一代。
與同時期的魯濱遜相比,他的各項進度都有質的提升,這一方面源自原著帶來的先機,另一方面也要歸功於他勤勞的雙手和更加先進的思維方式。
匕首鋒銳的尖端刺入菠蘿木楔中,顏色愈發深沉的木屑從指縫中滑落。
吹熄燈火,又是一天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