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老鼠懷孕後,算上提子、母山羊,家中的孕婦總數飛漲到了八個。
好在這些孕婦不用陳舟悉心伺候,尤其是母山羊和提子,連投餵食物都不需要,給他省了不少心。
……
自7月26日開始,陳舟的“製陶計劃”正式動工。
時隔近一年,貼吧老哥傳授的製陶制瓷要訣大多已從腦海中消失,多虧他早早將這些事記在了筆記本上,不然就要從頭摸索了。
貼吧老哥的“小竅門”主要以制瓷經驗為主,關於製陶只有少少幾行。
其中交代了燒製的陶器如果器型比較大,不能用一整塊泥巴一次性塑造成型,而是要將泥巴捏成長條,一圈一圈往上摞。
陶器燒好後,可以敲擊或透過盛水來驗證陶器能不能用。
除此之外,貼吧老哥的小竅門中還提到了:製造大型陶器,比如缸和罈子,除非陶土質量極高,不然是無法完全用泥巴塑造的。
就像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一樣,為了穩住陶器的形狀,最好在泥巴中放置一些編織好的藤條或者樹枝,那樣能顯著增加燒製大型陶器的機率。
此外,製陶的泥巴也有講究,可用紅色黏土,也能用白色黏土或黑色黏土,在和泥的時候,最好要往裡面摻些沙子。
至於土和沙子的比例,貼吧老哥並沒有說明,只能靠陳舟自己摸索。
……
泥巴陳舟有的是,從島上產出的白土到屋裡分毫未動的可食用土,顏色五花八門。
和泥的技術也不用愁——
搭建房子和了不知道多少次泥,對於泥與水的配比,他早已熟記於心。
既然材料不缺,26日,陳舟便直接進入正題——搭建燒陶窯。
製造陶器的最高目標必然是燒製出帶釉的大缸,但那是最終目的,眼下事情還得一步一步來。
陳舟決定先造個小燒陶窯試試水。
他直接在平臺上挖了個灶坑,然後把泥塑造成泥塊,砌在灶坑四周。
燒陶窯中間需要製造一塊用於透火的泥板——這玩意也是從貼吧老哥的“小竅門”中學到的。
根據老哥所說,這塊放置陶器的泥板要足夠厚實。
在泥板表面需打上大小均勻,分佈整齊的圓形貫穿孔洞,以便於火舌從孔洞中鑽上去,舔舐未燒製的陶器。
陳舟做事有點強迫症,為了製造合格的泥板,他特意用木板圈出了一個規整的模具。
調配好泥與水的比例,將硬度剛剛好的白泥巴塞進模具,制平邊緣,削平表面。
待白泥巴足夠規整後,他用直尺在泥板上印下了長寬均勻的方格,最後在方格中間繪製圓圈,並用匕首挖掉了圈內的泥巴。
修理好這個圓柱形孔洞後,再如法炮製,製造下一個孔洞。
孔洞全部挖好,拆掉四周的木框,陳舟將泥板搬運平臺上的桌子上晾曬,待晾乾晾硬了,就可以拿到燒陶窯中使用了。
製造好第一個泥板後,陳舟又連續製造了七個泥板備用,隨後才繼續搭建燒陶窯。
小型燒陶窯沒什麼技術含量,預留煙道後很快就搭建完成。
點燃木柴,在灶膛中架起火,燒硬陶窯內部。
做好準備工作後,陳舟耐心等待了一下午。
期間他取出存放在窯洞中的可食用土,又去挖了些河沙海沙,蹲在地上除錯泥和沙子的配比,企圖找到一個合適的比例。
終於等到白泥板晾乾,燒陶窯的最後一塊拼圖組裝上。
26日晚,紅通通的火焰燃起,陳舟捏好的幾件巴掌大的陶器進窯燒製。
從小窯上方往下看,能觀察到火焰尖端像一條條活著的蛇類,從泥板的孔洞中爬上來,不斷燎動小陶器的屁股。
木柴燃燒的溫度沒有木炭燃燒的溫度高,陳舟拿捏不準第一次燒製是否能成功,便取出火種在一旁點起篝火,提前用平底鍋煎肉,準備晚餐。
煎肉過程中,他陸續往窯底添了幾次柴。
待窯中火焰漸漸熄滅,熱量散發得差不多,他才用兩根長木棍夾出燒好的小陶器,觀察燒製效果。
此番燒製,陳舟一共準備了六個小陶器。
其中包括一個非常粗糙的小胖狗,兩個小貓陶器,還有三個小茶杯。
從燒製結果來看,此次燒製可以說非常失敗。
火力過猛,小茶杯全都被燒塌了。
兩個小貓陶器也被燒出了裂痕。
只有小胖狗,仗著器型大,且用料厚重,沒有完全毀容,隱約還能看出“狗”的輪廓。
用匕首敲了敲小狗陶器的外殼,聽到略顯堅實的聲音,陳舟感覺這個陶器製造得應該比較接近成功,便把它保留了下來。
完全晾涼後,趁著來福吃飯,他拿著這個奇形怪狀的“小胖狗”給來福看,期待能看到它欣喜的表情。
不料來福根本懶得瞅陳舟手裡那個土塊一樣的破玩意,一心盯著煎肉,目光堅定,搞得陳舟連連批評它不懂藝術。
……
26日第一次燒製陶器後的一週多時間裡,陳舟一直在研究陶泥的配比和爐內溫度、燒製時間等問題。
貼吧老哥寫漏一句話,往往就意味著十幾甚至幾十件陶器的犧牲。
失敗的次數太多,他甚至專門挖了個坑用於掩埋“殘次品”。
靠著對金屬熱處理的理解和現代教育體系養成的思維方式,陳舟用本子上一行行資料在腦海中搭建起了屬於自己的製陶經驗大廈。
後面幾天,成功燒製的小陶器越來越多。
小杯子、小茶盅、小花盆以及各式各樣的陶製玩偶擺滿了臥室窗臺。
除燒製成功率提升,陳舟捏製坯子的手藝也有顯著提高。
目前,他最滿意的作品是一件方形茶壺。
製造這件器皿的時候,他使用了捏泥成棍,然後一層層摞起來的技術。
待“米其林輪胎人”模樣的茶壺外壁大體形成後,再往一側壺壁上掏出一個洞,安裝好預製的茶壺嘴。
隨後在另一側安裝茶壺把手。
粗坯製造好後,陳舟還要用匕首或鐵片抹平泥棍間的縫隙,將整件器皿修整得足夠勻稱規整,最後處理茶壺內部的凹凸不平處,才算結束整個茶壺的準備工作。
方形茶壺的前期準備工作足足有七個多小時,燒製它時,陳舟提心吊膽,生怕自己的辛苦毀於一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