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加入wto的談判,算是所有國家當中談的最漫長的。
這裡面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我們自己的一些顧慮和擔心,也有其他國家的一些要求和刁難在裡頭。
但是關鍵的問題還是在市場化、關稅、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
有江輝這個經濟領域的權威人士幫忙把關,並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方案以及公關措施,效果自然完全不一樣。
當然,如今的大環境跟歷史上也已經不同。
像是汽車、半導體和裝置等領域,歷史上為了保護華夏相關的產業,在關稅下降方面,我們是有很多顧慮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雖然華夏的這幾個產業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是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就算是逐步的降低關稅,江輝也有信心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其他人說這句話,相關部門的領導不一定相信。
就算是相信了,也同樣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
可是江輝說這句話,那就不一樣了。
畢竟寶馬汽車集團、嶺南半導體、珠江科技和南山裝置等公司就是江輝建立的,並且一直引領著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
可以說,降低國內的進口關稅之後,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江輝旗下的這些企業。
如今江輝都不擔心自己的公司會受到衝擊,這充分的說明相關政策的調整和妥協,對這些企業的影響還處於可以可以接受的範圍。
甚至這些調整,最終能夠變為好事。
畢竟華夏這邊進口關稅是下降了,別的國家進口華夏產品的關稅,同樣在下降。
在江輝看來,這其實是好事來著。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部分競爭力不行的國內企業,肯定是會被淘汰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總不可能一直依靠上級撥款或者給與政策支援來活著吧?“小江,看來還是你的方案有效果啊。”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跟十二個國家取得了一致意見。”
“上週美利堅那邊也正式的點頭了。”
“按照這個節奏,再努力一把,我們就能掃平所有的障礙,正式簽署加入wto的協議了。”
1994年的冬天,天氣很冷。
但是朱建生的心卻是非常的火熱。
一直進展緩慢的入世談判,在他手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這是天大的好事啊。
“趁熱打鐵,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爭取把剩下的國家全部都搞定。”
“最好是能夠給全國人民一個巨大的春節禮物。”
江輝知道許多問題卡在什麼地方,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
甚至是提出自己的判斷意見,這對於事情的推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很多時候,問題就在於沒有人敢輕易的做出妥協的判斷。
或者說不知道妥協點放在什麼地方才是比較合適的。
妥協的少了,對方不滿意。
妥協的多了,自己內部有許多企業不滿意。
把握好了這個度,事情就好辦了。
有著後世眼光的江輝,對於把握這種度的事情上面,是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的。
“借你吉言,希望接下來的談判能一切順利。”
……
在跟著談判團隊推進各種談判的時候,江輝也沒有完全不管寶馬汽車集團那邊的事情。
最近幾年,整個集團新修建了不少的工廠,各種產品的產能都算是比較充足。
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比較少出現。
這個時候,要是能夠進一步的擴大出口市場,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方總,劉總,張總,我要是預估的沒有錯的話,最快一個月內,最晚一年內,我們就會正式的加入wto。”
“再把中間的緩衝時間考慮進去,基本上今年下半年開始就可以享受wto的最惠國待遇。”
“到時候我們的產品進入到世界各地的市場,會變得更加容易。”
“你們一定要充分的抓住這個機會,帶著我們的供應鏈一起走出國門,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去。”
方向對了,企業的發展才會比較順利。
加入wto是大勢所趨的事情,整個集團肯定是要朝著這個方向去調整自己的戰略。
“特別是手機、電腦、晶片、裝置、特殊鋼和零部件等相關的產品,更是要快速的擴大出口的規模。”
“我們在海外的分公司,可以儘快的組建或者擴建起來。”
相比汽車這種大塊頭,其他產品顯然是更加容易快速的在國際市場上增加銷量。
畢竟華夏在這些領域的成本優勢,實在是太明顯了。
當然了,江輝肯定也不會為了擴大市場,一味地把售價給降的太低。
那樣子沒有意義。
只要比人家有個兩三成的成本優勢,結合自身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產品銷量基本上就不需要擔心了。
如果還是賣不好,一般也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銷售方式不對,亦或是其他的問題。
“江總,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從國際上引進一批人才。”
“雖然這些年我們集團自己也培養了許多人才,各個公司都有進軍國際市場。”
“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擴大國際市場,還是需要招募一些一直在國際企業上面工作,精通國際貿易的人才。”
方慧慧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來,寶馬汽車集團這邊都是走的自主發展為主的路線,適當的從北極熊等地引進技術人才。
伴隨著華夏經濟的快速發展,寶馬汽車集團的薪酬待遇跟國際普通水平的差距已經在快速的縮小。
這個時候,按照正常薪水招募國際人才,或者是提高一些薪水來吸引人才,已經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至少寶馬汽車集團已經有這個能力去給國際人才支付高薪。
“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我們就願意給予市場化的薪酬待遇。”
“不過我覺得還是要優先考慮港城人等華人為主,要不然不同員工之間的文化差異太大,估計很難讓他們對我們集團有比較高的認同感。”
江輝不覺得單靠錢就能讓員工有歸屬感。
企業發展壯大到了一定階段之後,雖然每個人都是螺絲釘了,但是如果人才普遍沒有歸屬感,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這個是自然,我會注意的。”
聽到自己的方案獲得了認可,方慧慧的心也穩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