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辦報都是有政府背景,要麼是有著很大的資本支援,亦或者像杜月笙這種滬市的頂級勢力在背後,最後便是文人辦報。而陳光良畢竟只是一個‘小老闆’,倒不是說辦報很費錢,而是似乎沒有必要的‘動機’吧?
陳光良知道周瘦鵑的所想,開口說道:“我想辦一份商業性質的報紙,不摻和政治、不算明顯的進步報紙,只打算以商業新聞為主。”
周瘦鵑有一點點理解陳光良的想法了——一個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商人,或許真的想在商界揚名立萬,所以準備辦一份商業性質報紙。
隨即,他開口說道:“商業性質的報紙,去年底才剛剛倒下一張報紙,那就是《商報》,此時這家報紙的機器,還冷冰冰的躺在倉庫裡呢!”
陳光良不僅沒有被嚇到,反而覺得是一個機會,問道:“那好啊,正好我可以盤下這個《商報》的裝置,另起灶爐。”
周瘦鵑見陳光良就和一個新手一樣,忍不住繼續勸道:“你知道《商報》為什麼倒閉嘛?”
陳光良搖搖頭,他不太關心這些。
說實話,他雖然打算辦一份商業性質的報紙,但一定是會靠《蜀山劍俠傳》、《天龍八部》這些小說來開啟銷量;真正的商業新聞和評論,則需要逐步建立一個網路。
周瘦鵑繼續道:“因為三大報中的《新聞報》,深受商人們的喜歡;反之,《商報》以前更受知識界和學生青年的喜歡。再加上這份報紙當初在‘打倒軍閥(北洋)’和‘擁護軍閥’中搖擺,所以最終倒閉。”
陳光良點點頭,靠著周瘦鵑終於瞭解了很多事情。
“周兄能不能來幫我辦報,盈虧由我自負?”
周瘦鵑笑著搖搖頭,說道:“我好不容易捱了那麼多年,也算是積累了一些資本,打算再過一兩年就準備退休。”
額,你不是才33歲,談什麼退休!見陳光良有些疑問,周瘦鵑補充道:“我喜歡蒔弄花草,所以退休後想專心此道!”
原來如此!
陳光良想起來了,周瘦鵑在盆景、養花和草領域很出名,後世的蘇州還有他的故居,他前世還曾去遊覽過。
但此人好像在六十年代被人給搞死了?
算了,算了,不幹自己的事情。
當然,陳光良繼續向周瘦鵑請教一些辦報的事情,瞭解這行業裡面的門道。
這個年代辦報,基本都是財團和靠山在背後,總經理、協理、廣告部經理等負責管理,總編和主筆、編輯等負責內容。
這裡面的財團和靠山,基本不負責報紙的經營,但會給報紙定一個調子;而總經理、協理實質上,就是財團和靠山的代言人。
例如現在《商報》裝置的主人,便是方椒伯,曾連任兩屆上海總商會副會長,實質上他的靠山是傅筱庵,而傅筱庵則是北洋軍閥的代言人。
如今北伐軍打敗了北洋軍,那麼不僅方椒伯已經失勢,就是傅筱庵也被北伐軍通緝,而去了北方。
不過方椒伯當年擔任副會長時,能在兩派中持中立和公平的態度,所以倒沒有被民國政府針對,但《商報》顯然也是辦不成了(也有銷量的原因)。
瞭解到這些資訊後,陳光良打算去碰碰運氣,畢竟他對於辦報的信心還挺大的。
而且他說是不參與政治,但實際上他肯定是‘投機者’一個,所以不怕辦報紙期間選邊的問題,很簡單嘛,誰代表政府,就投資誰。
在一間房子裡。
“情況不對!”
“大哥,什麼情況不對?”
王憲成說道:“我們中了陳光良的圈套,他根本就無意繼續購入愚園路地皮,只是利用我們在炒高愚園路地皮而已!”
王俊成一聽,也立即反應過來,猛拍一下大腿後說道:“這個王左義也不老實,他為了追求成交,肯定沒有告訴我們所有的實情,比如陳光良手中具體有多少畝愚園路地皮。”
最近這段時間,他們已經收購下足足30來畝的愚園路土地,西段價格已經平均在3200元每畝,中段已經4500元每畝。
由於加入其它地產商,所以他們也沒有考慮太多,反正就是速戰速決拿地皮。
“哎”王憲成嘆了一口氣,說道:“簡直是為別人做嫁衣,我們炒高了地皮,最佔便宜的便是愚園路的大地主陳光良,那個地產新貴。”
“現在怎麼辦?要不要乘機再賣掉?”
“不可,若是如此,愚園路的地皮可能下跌,我們會折本的。”
別看又來幾家地產商關注這邊的地皮,但只要現在王氏兄弟要出售剛剛買下的地皮,那麼短時間內,愚園路地皮可能恢復至半個多月前的情況。
“那就拿著唄,反正也不可能虧吧?”
王憲成眉頭皺起來,他的財富其實也就剛剛百萬的樣子,但他打算再過一兩年給四個兒子各分配20萬大洋,自己剩下一些修建一幢花園式別墅,準備好慢慢養老。
“就這樣吧,問題不大!”
確實問題不大,若是拿在手裡,總歸能賺到錢。
陳光良也不是坑他們兄弟倆,只是單純的利用他們來炒高愚園路的地皮。
說到底,愚園路地皮至少還有一倍多的漲幅,無需發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