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崛起的百年豪門

第444章 泡麵之爭

1962年3月,東京銀座的一家高階料亭內,紙門緊閉,十餘名身著西裝的日本商界精英圍坐在一張長桌前。

空氣中瀰漫著清酒的醇香與刺身的新鮮氣息,卻無人動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主位上那位頭髮花白的老者身上。

“諸君,“日本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田中久雄放下茶杯,聲音低沉而有力,“五年來,我們向那個香港人支付了總計超過兩百萬美元的專利費。我們的市場被他用低價策略蠶食了近四成。今天,我們必須做出決定。“

坐在右側的三洋食品社長松本健一拳頭砸在桌上,震得碗碟輕響:“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康師傅的泡麵每包比我們便宜5日元,他們這是在傾銷!更重要的是,那個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居然倒戈,將自己的品牌日清泡麵,賣給康師傅,他就是個假日本人,實際上內心是想做華人。“

“問題是他們的專利壁壘,“大和食品的常務董事山本推了推眼鏡,“只要我們還生產泡麵,就繞不開他們的工藝專利。“

角落裡,一個年輕些的男子輕咳一聲:“我聽說,我們已經找到方法修改了和麵工藝,可以規避康師傅的部份專利。“

田中久雄眼中精光一閃:“細川君,說下去。“

被稱作細川的男子微微前傾身體:“關鍵在於脫水工序的溫度控制。康師傅的專利明確限定了85-90攝氏度的範圍,但我們的實驗表明,92度同樣可行,而且不影響口感。“

會議室內頓時響起一片低聲議論。

田中久雄抬手示意安靜:“專利律師評估過了嗎?“

“嗨伊,“細川點頭,“巖田律師事務所認為有70%的勝算不會被判侵權。“

松本健一激動地站起來:“那還等什麼?我們立刻——“

“冷靜,松本君,“田中久雄打斷他,“技術規避只是一方面。我們需要全面戰略。“他環視眾人,“我提議成立'和食聯盟',三方面出擊:第一,聯合向通產省施壓,要求重新審查食品加工專利政策;第二,共同研發規避專利的新工藝;第三,建立價格同盟,與康師傅打一場市場爭奪戰。“

“資金如何分配?“有人提問。

“按市場份額比例出資,初步預算五億日元。“田中久雄的回答乾脆利落,“同意的請舉手。“

十二隻手齊刷刷舉起,在昏黃的燈光下投下堅定的陰影。

.......

春節前夕,陳光良來到日本。

經過三年的‘造船’,環球集團已經擁有300萬噸的總載重量,其中12艘10.3萬噸的油輪、4艘5.6萬噸的油輪,成為核心主力。而油輪佔據三分之二的總噸位,貨輪則佔三分之一的總噸位(100萬噸)。

當然,環球集團的噸位中,二手船依舊有100萬噸左右。

雖然在1959~1961年這三年期間,陳光良稱之為‘猛造船’;但事實到了1962年,陳光良依舊決定繼續大造船。

原因有兩個:第一,從1961年底開始,世界航運開始復甦;第二,環球航運要在1967年蘇伊士運河關閉時,總噸位達到500萬噸,而且要新船佔比要在80%左右。

基於此,陳光良來到日本,自然是準備繼續造船。

“陳先生,歡迎您來到日本,我是日本造船工業會的會長檜垣幸人,很榮幸這一次作為你的嚮導!”一名政府官員,直接來到機場迎接。

他知道眼前的香港商人,可謂日本既敬佩,又嫉妒的人物。敬佩的是,陳光良在世界上的商業地位,以及對日本造船業影響較大的人物;嫉妒的是,此人帶領香港工業,對日本進行高強度的競爭,而且很多領域不落下風,而且此人有產業在日本形成壟斷——例如拉鍊、泡麵。

“多謝,我也很榮幸檜垣會長能親自來機場接我,你們實在太客氣了!”陳光良和氣的說道。

他在日本造船,那是高消費,他在日本的那些小產業賺不了幾個錢;但是,他在日本造船,本身就圖日本造船成本低、條件好,同時日本航運公司又承租他旗下大量的船隻。

另外一方面,他還在日本投資證券、地產等,賺的也不少。

當晚,檜垣幸人等人召集日本幾個造船廠的負責人,在東京的一家酒店為陳光良接風洗塵。

期間檜垣幸人提及道:“陳先生,聽說你喜歡大型的油輪,正好我們今年有一艘13.2萬噸的油輪下水。不知道你是否感興趣?”

陳光良笑著說道:“當然!”

油輪當然是越大越好,畢竟1967年蘇伊士運河關閉,足足要關到1974年,差不多八年時間。

在這期間,大型油輪和貨輪,才是真正的賺錢;而小型油輪和貨輪,不僅拉貨拉的少,關鍵經過好望角的條件也困難,大風大浪可不能透過。

檜垣幸人連忙將大阪造船廠的負責人岸田希人,拉到身邊,介紹道:“大阪造船廠的負責人岸田希人,這家造船廠的船塢正好有空,可為陳先生造13萬噸的油輪!”

如今日本造船業發達,而造船需要船塢,所以有時候需要政府來安排。

岸田希人連忙說道:“不知道陳先生你需要幾艘?”

陳光良笑著說道:“我這個人喜歡做大生意,所以我想要四艘!”

此言一出,又有兩家船廠的負責人紛紛圍了上來,爭搶這個訂單。

檜垣幸人連忙做出安排:“那就等陳先生考察完畢後,我們再安排訂單在哪家船廠造,如何?”

“當然,我正有此意!”

稍後,大家平靜下來。

宴會中,也有日本不少航運界的大亨參加,環球航運和日本航運界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合作的地方,是日本航運公司喜歡租賃他手中的船隻,這是節約成本。

競爭的地方,自然是香港航運的崛起,以及環球航運的船隊規模,自然會直接的競爭。

期間,三井船舶的負責人一井保造,便說道:“陳先生,我們日本的航運公司,租賃下貴公司不少船隻,而你又是在日本低價造的船隻。你說這樣的迴圈,是不是我們日本是你航運帝國重要的一環?”

陳光良瞭解這個一井保造,他是三井財閥的重要代理人之一,其很擅長海運競爭。所以,他實際上是來‘找茬’的,因為大家是競爭對手。

“哈哈”陳光良笑了起來,隨即說道:“不可否認,我們和日本造船業、航運業,既是合作關係,也是競爭關係。因為日本海員的工資高出香港海員很多,再加上日本在世界上有不少戰爭受害者,故香港的船隻在日本很受歡迎。所以,我們是互相需求和成就!”

一井保造聞言,只能佩服的說道:“陳先生一語擊中”

環球航運在日本最大的兩個客戶是日本輪船公司和山口汽船有限公司,而一井保造所在的三井船舶,如今總噸位在100萬噸的樣子,是日本三大航運巨頭。

當然,三井船舶也租賃了一些環球航運和香港的船,不過佔比不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