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牌大學的財務管理專業,找工作是不難的,當然陳光良希望她加入家族企業。
“我當然是加入媽媽的企業中,幫媽媽打理財務了!”
蔣梅英手中有家投資企業,資產將近6000萬美金,投資專案包括地產、證券等。
“好,我看乾脆這個暑假你開始實習!”
陳樂怡說道:“好呀”
她沒有其她的心思,就是想幫母親分擔。
蔣梅英的投資企業,陳文錦四年前也開始加入,但一直也是‘兼職’。
而陳光良說過,蔣梅英這一房,女孩子也要分家產,所以不可能虧待陳樂怡。
.......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58年秋。
香港的地產已經停止下跌,甚至開始回暖的跡象。
此次下跌,只是單純的供大於求,經過接近一年的消化,市場已經重新緩過來。更何況,隨著香港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勢必會帶動地產。
次輪下跌,地皮最高跌幅70%,但這也是少部分地盤,例如原業主破產和瀕臨倒閉,屬於撿漏性質。
而長實集團無疑撿漏成功,這段時間拿下10幢樓的地盤,可建2000多個住宅單元的龐大。
會議室。
陳光良說道:“從1959~1961年,長實集團計劃要售出3000個住宅單元的目標,相當於每年銷售1000個。而且,我們不能動用手中的那些唐樓地盤,畢竟才建十多年時間呢!也不能動用那些大幅地盤,那是將來的大型專案儲備地盤。所以,所需地產原材料只能從外面購入。”
長實集團的唐樓,有1000幢以上,很多都是一個區域,以後隨時可以重建。
長實集團的大幅地皮,像是包括北角的‘宋城’(原月園),九龍灣的時代拍攝基地(原)此類。
當然,加上時代影城在北角園明山的‘原製片基地’,以及維他奶在北角的工廠等等,這些陳氏企業還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
地產部負責人陸孝清,說道:“港府有意擴大西環的馬路,而平安銀行在那邊的倉庫必然要拆卸,我建議購入平安銀行的在那裡幾個倉庫,修建住宅大廈。與此同時,我們一邊銷售,一邊再購入儲備地盤。”
平安銀行畢竟是銀行,不適合直接做地產。
另外,此時的地皮和建築費的比例在2:1,也不適合合作。
買賣地盤,對平安銀行最公平。
“行,既然西環要發展,也不能拖累,就讓平安銀行賣出手中的倉庫。”
接下來,由陳文傑彙報了百德新街專案、長江廣場專案的進展。
長實集團動工的專案不少,還包括美麗華酒店的側翼,建了一幢17層高的大廈,還有一幢等60年代再建。
總體來說,在這一階段,長實集團的戰略是‘以戰養戰’,即用發展地產(銷售為主)賺到的錢,來投資商業地產(酒店、寫字樓、購物中心,出租為目的地產)。
與此同時,長實集團還要保持著充足的土地儲備。
會議結束後,長實集團的住宅樓盤立即開始準備陸續的動工。
........
維港塑膠。
李家成在辦公室裡,計算著財務。
從1955年開始做塑膠花,也是哪一年遭遇‘最大危機’,但隨後因為有平安銀行的貸款,轉危為安。
1955年,盈利20萬;1956年,盈利50萬;1957年,盈利80萬;而今年才過去9個多月,就已經盈利80萬。
雖然已經躋身年盈利近百萬的企業,但李家成依舊感覺到——塑膠花產業不會長久,所以他想進入地產行業。
只是他手中不過一兩百萬的資金,實力還是太弱小。
“購買一幅工業地皮,應該是足夠了。至於建築費,我可以分期支出。應該問題不大!”
李家成思考一番後,做出這樣的決定。
雖然李家成做出這個決定非常英明,但他現在受限於維港塑膠能提供他的資金不多,註定不可能有前世的成就。
按照李家成的計劃,他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建立起一座工業大廈。更重要的是,三年後的塑膠花可能走下坡路。
哪怕是1967年他想抄底,也不會有太多的資金供應。
陳光良當初也算到這些,才做個好人,扶持一下李家成。
.........
這一天,陳光良召回海外的侄子陳文博。
他這個侄子是1935年出生,今年23歲,去年大學畢業後,便在歐美各大造船廠和航運公司學習。
雖然侄子沒有陳光良的子女聰慧,但也是刻苦穩健,而且也是畢業於英國名牌大學——帝國理工。
所以,陳光良自然也會親自培養。
在辦公室裡,陳光良、陳光聰兩兄弟,陳文銘、陳文博兩堂兄弟,坐在一起。
“文博,說說看,歐美的港口是個什麼情況?”
陳文博得到任務,自然有調查,他馬上說道:“停了越來越多的船隻,很多船隻的年份比較久遠。這第一是如今航運開始不景氣,第二是這一部分船隻到了淘汰的年齡。”
“價格呢?”
陳文博隨即說道:“價格很優惠的,一艘船隻要6萬美金,還可以允許4萬美金的貸款,簡直就給送一樣。我覺得一些船,維修保養一下,還可以使用一段時間。”
陳光良點點頭,這個侄子還是有認真調查,不是個草包。
認真做事,就已經足以。
稍後,陳光良說道:“那就給你一個任務,你去歐美的各大港口,買下這些船隻。記得只要便宜的貨。拿回來後,能使用的,我們就維修保養一下,可以賣給別人,也可以自己使用;不能使用的,就在將軍澳拆卸,發展拆船產業。這一波,別說這些商船到了淘汰的浪潮,就是歐美的航母都到了拆船的時候。香港可以發展一波拆船產業。”
雖然拆船汙染環境,但此時英國都還沒有擺脫汙染的重工業,香港自然無從談環保的話題。當務之急,是先發展經濟。
至於造成的汙染,幾年就消失了,畢竟大海是很大的。
陳文博一下子感受到被重用,而且是大伯的重用,當即說道:“大伯,我保證做好這件事。”
陳光良說道:“我們陳家的,自然沒有弱者。好好去做!”
“是,大伯”
將這個侄子安排一番後,陳光良也算安心下來。
如今在環球集團,有他的弟弟陳光聰,有他的三子陳文銘,還有他侄子陳文博,也算得上家族成員兵強馬壯了。
而環球集團雖然此時積攢了大量的現金(主要來自蘇伊士運河關閉期間),但明年開始,也要造新船,造大船,所以不愁資金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