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叔,德國的寶馬汽車代理權,拿下了沒有?”期間,陳文銘也是瞭解情況起來。
“拿下來了,我們現在呀,代理的汽車品牌已經二十八個了。包括佳特利(凱迪拉克)、標域(別克)、雪佛來(雪佛蘭)等美資汽車,以及日本的本田、日產、五十鈴,還有就是英、意、法、德等國的多種名牌汽車....”
吳浩熱情的介紹起來。
他要這位公子明白,他們環球貿易做的規模也不小。不僅掌握著香港油米、山珍海味等的貿易,亦掌握著香港的汽車、電器、化妝品、建材等行業。
陳文銘當即說道:“環球貿易在香港擁有八家汽車有限公司,每年銷售香港50%的汽車,這一個汽車服務中心也是不太夠呀!”
吳浩點點頭,說道:“不錯,我們在長沙灣也投資了一個汽車服務中心,預計1年後建成。一共十二層,總面積12萬平方尺。這兩個汽車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我們在香港汽車銷售領域,便是無可撼動。”
兩人交流了很多環球貿易的業務,陳文銘是環球集團的‘繼承人’,陳光良有意讓他在各個領域出現,熟悉自家的業務。
這時候,陳文銘主動說道:“浩叔,環球貿易的業務做的那麼大,總部大廈和環球航運在一起,也多有不方便。我建議,環球貿易購入中環的地皮,建立總部大廈——環球貿易中心。”
他知道,環球貿易和環球航運不同,環球貿易是一家‘員工持股’的企業,父親佔股權的70%,另外30%大概有1000個職工持有。
而如今,環球貿易的員工有近2000人,遍佈全球的各個地方。
吳浩馬上意動,他也是環球貿易的股東,持股0.3%,而這家企業的資產值已經有六七千萬港幣,且業務蒸蒸日上,有實力去完成這樣的目標。
“文銘,這事我覺得可行。我看,你乾脆來負責這事的籌備,晚點我和老闆講講。”
“好”
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幹成這件事。
環球航運、環球貿易,本身也是兩個系統。
........
陳文銘向陳光良彙報——環球貿易有意建總部大廈時,陳光良是欣然答應這個想法。
“正好雪廠街與德輔道的交匯處,有一幢地盤要出售,地盤面積1.41萬平方尺,業主是傅老榕家族。你可以去談談!”
陳文銘好奇的問道:“這個傅老榕家族是奧門的賭王,在香港也是擁有很多物業,德輔道中8號的廣東銀行大廈和球義大廈,還有德輔道中的太古洋行舊址。沒想到,他們肯出售物業。”
此時的傅老榕沒有死,後世廣/東銀行大廈和球義大廈,被傅老榕後人賣給了置地;置地又將雪廠街的荷蘭行和有利銀行舊址,四處物業進行合併,建成‘皇后大道中九號’。
當然,後來置地又將這幢物業賣給了中資企業,創下90年代初的天價交易。
而陳光良說的這幅地皮,實際上前世是被恆昌貿易行買下,不過這一世的恆昌貿易行規模很小,畢竟環球貿易崛起,根本就沒有它的發展空間。
“奧門的賭牌被爭的很厲害,傅老榕出售物業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總之現在中環的地價很高,傅老榕家族出售也是正常。”
“好的,我和浩叔一起去談。”
陳光良說道:“多學,你還年輕!”
“是,父親”
看著陳文銘離開的背影,陳光良露出欣慰的笑容,不管怎麼說,陳文銘有一點私心是好事。
這件事中,看似是購買一幢總行大廈的事情,實則陳光良看出來,陳文銘記住了一句話——航運具備強烈的週期,多元化經營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目前,環球航運在香港的物業,也就德輔道中的環球集團大廈,另有少量的倉庫,在地產領域的投資很少。當然,環球集團還控有香港航空50%股權。
陳文銘透過購入總行大廈,來投資香港物業,是不錯的選擇。
擁有這兩幢大廈後,將來再收購下九龍倉,環球集團便在香港擁有足夠的根基。
當然,環球集團要一直堅持做航運,哪怕是八十年代後,也要發展貨櫃業,保留少量的油船運輸。
........
“大哥,你覺得這個價格合不合理?”
在香格里拉飯店,陳文銘宴請大哥陳文傑,請教地產上的問題。
他接觸了傅老榕家族後,對方開價2500萬港幣,這個價格還真是一般人都捨不得買下的。
而陳文銘也有些嫌貴,但又不想失去這次機會。
陳文傑笑道:“商業地皮這個東西,有一定的市場價格參考,但終歸是要考慮你是否想要。這幅地皮我們長實集團本來想買下的,這不是正好環球貿易有意建總行,便交給你去談。所以說,價格能接受,就要買下來。優質的物業,是不愁買家的,特別是現在東南亞和歐美資本來港,他們未必沒有這種魄力。”
“有道理”陳文銘高興的說道:“其實吧,我也是怕買貴了,讓老爸不高興。”
陳文傑搖搖頭,說道:“要說在這方面,我們加起來也比不過老爸,他喜歡的東西、看好的東西,是不怎麼在乎價格的,只要不是太離譜。”
陳文銘一愣,沒想到大哥已經對父親如此的瞭解,果然是他們的大哥。
“嗯”
隨後,兄弟倆交流起工作來,他們是一母同胞,關係更加的親密無間。
陳文銘還說道:“老三馬上就要從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了,他肯定是要加入長江工業集團的。老爸最近又鼎力支援香港理工學院的籌建,以後香港若是能發展成日本那樣的經濟就好啦。”
陳文傑搖搖頭,說道:“很難的!父親也只是盡力去支援香港工業的發展,但香港畢竟底子太弱,地區太小,很難有日本那樣的工業體系。當然,正因為香港地區小,所以只要某些領域發展起來,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不知不覺中,兄弟倆也站在了香港大局層面,來討論。
他們四兄弟都明白,目前來看的話,老大在長實集團、老二在環球集團、老三在長江工業集團、老四加入平安金融集團。
接班的話,他們從來不說。
他們也明白——父親的身體情況,他們也未必有其好。但他們也是有目標的,那就是成為父親最好的幫手之一,分擔父親的壓力。
所以,這也是他們主要奮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