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崛起的百年豪門

第437章 獲得巨資

他和陳文傑,算是新管理高層的代表人物,當然僅限地產業。

陳文傑也發表了意見:“這個專案的施工進展,可以作為1962~1964年的分批銷售專案,這樣,我們及擁有源源不斷的住宅供應。與此同時,再加上其他的專案,我們每年至少保持著1000個住宅以上的市場供應。”

陸孝清笑道:“有了這個專案,我們每年可以保持著1500個住宅單元的供應,牢牢的佔據著香港第一大地產開發商的地位。”

長實集團也會購入地皮,作為每年的開發專案。

陳光良說道:“好,就這樣的節奏保持。商業地產一旦投入運營,長實集團每年的利潤便非常客觀。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烏節路,我也打算開發一個商業綜合體,所以長實也需要購入一幅地皮。”

這些資金,一下子就落入陳光良的個人手中,當然陳光良也是拿自己的錢買下的。

陳文傑當即說道:“新加坡的烏節路,目前僅董氏百貨.....如果我們開發一個商業綜合專案的話,首選是連卡佛百貨,但同時,可以建一幢一流的商業寫字樓......”

酒店不需要,因為香格里拉酒店會單獨興建。

有管理層質疑道:“新加坡的經濟,是否能支撐起連卡佛這個高階百貨,以及一幢一流的商業寫字樓?”

陳光良說道:“我相信華人為主的地區和國家,前景都不會差的,所以新加坡的發展潛力,也會起來的。更何況,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眾人便不再質疑。

主要是長實集團的實力,也非常強。

很快,地產會議結束,長實集團高速運轉起來。

........

3月底,百德新街、記利佐治街、怡和街的‘三角地帶’的銅鑼灣地帶購物中心,正式開業。

銅鑼灣地帶購物中心,和大丸百貨,僅隔著一個記利佐治街。

長實集團本身也是一體化開發,所以兩幢大廈之間,還可以透過地下通道連通,讓市民和遊客可以隨意在百貨和購物中心進行逛街。

大丸百貨,是傳統的百貨模式;而銅鑼灣地帶購物中心,則是新型商業模式——購物中心。

兩者的根本‘不同’,是‘百貨’他是‘非自助式購物’,而‘購物中心’是‘自助購物’;‘百貨’是由一家企業統一進行管理,基本都是自有品牌,但‘購物中心’是招商,引進不同的品牌和品類。

兩種不同的商業零售模式,一時間形成非常直觀的比較,讓市民和遊客盡情購物。

陳光良帶著屬下,視察了百德新街商業綜合專案,當看到不管是大丸百貨,還是銅鑼灣地帶購物中心,都是爆滿的客流時,他露出滿意的笑容。

有這一個商業綜合性的成功,足以讓香港市民見識到‘長實集團’的實力和信譽。

稍後,陳光良又去了百德新街其它專案。

其中三座公寓大樓,也已經全部出租出去,差不多是680戶。

而且三座公寓大樓的一層,都是商業性用途,租賃給商戶。

他走進一家‘惠康超市’視察起來,‘惠康超市’是香港第一個超級市場品牌,目前門店數已經突破十家。

至於英資,現在依舊沒有反應過來,倒是牛奶公司組建了一個品牌,但現在牛奶公司還是華資周錫年的產業。

當然,屈臣氏是香港零售企業的代表,其擁有很好的條件。

在惠康超市裡,陳光良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咦,為什麼沒有袋裝大米?”

一眾屬下們也是差異,惠康超市的負責人說道:“我們的大米,主要供應商是環球貿易,他們本身就沒有袋裝大米。甚至,整個香港都沒有袋裝大米。”

也是陳光良逐漸脫離了群眾,居然這麼一個問題,他居然到現在才發現。

稍後,他便說道:“袋裝大米是趨勢,一袋5KG、10KG、20KG等,更方便選擇。所以這一點,惠康超市可以聯合環球貿易,試著推出袋裝大米。”

“好的,我記下來了。”

透過這樣的細節,陳光良相信累計下來的優勢和信譽,也是讓陳氏企業的品牌,保持著足夠的競爭力,甚至是壟斷力。

........

這一日,陳光良召開了‘長江工業集團’的集團會議。

在會議上,他聽取了各產業負責人的工作彙報。

新豐紡織集團的林建雲,彙報道:“目前,本港的紡織產業面臨惡性低價競爭、海外聯合市場的限額等壓力......針對這些,新豐紡織集團主要制定三種策略:第一,做高品質紡織,提高紡織技術.....第二,追求高附加值,逐漸形成以成衣為主的紡織......第三,海外投資,我們在尼日尼亞的紡織廠已經建立,當地在英資撤出後,留下大量的外匯,但本地商品匱乏,是非常理想的投資地。當然,我們也面臨著當地政Z不穩定的環境。”

紡織成衣產業,從來都是‘長江工業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

而新豐紡織,更是香港紡織業的‘啟蒙者’、‘領袖’等地位,新豐紡織集團為香港培養了大量的紡織人才,相當於香港紡織的‘黃埔軍校’,從而帶動了整個香港的紡織行業。

香港的工業,比前世同時期領先3~5年,這其中就有紡織業發展更好,品質更高的一個原因;在和日本紡織業競爭時,香港紡織業佔有的份額比前世更多,這就是一種改變。

陳光良稍後說道:“尼日尼亞那邊,要注意和軍方的關係,可尋求一個軍方人物作為靠山之一。非洲不像其它地區,軍事政~變的可能性很快,我們要未雨綢繆。”

林建雲點點頭,說道:“好,稍後我會傳達。”

實際上,‘資訊差’的優勢太明顯了,新豐紡織一踏入尼日尼亞,就發現當地太適合投資紡織工業——大量的外匯、商品的匱乏。

他們所建的工廠,生產出來的布匹,在當地就是‘軟黃金’。

當然,像是一般投資者,肯定急著撤回資金。

但新豐紡織則不痛,他們要投資更多的紡織廠,甚至後續還會投資成衣廠等等,作為一個長期投資。

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紡織集團,是陳光良一直以來的目標,現在看似是在全球建立紡織、成衣工廠;但一旦新豐紡織集團大舉進入‘品牌服裝’是,那麼這個全球的供應鏈,是相當的珍貴,相當於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陳光良一直沒有對新豐紡織減少支援,反而非常的上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