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黃金時代

第1244章 視察與片單

“滴滴!”

上午時分,兩輛小汽車低調的駛入了東方集團大院,停在了一號主樓樓下。車門一開,幾位領導下了來,陳奇、石方禹等人早已等候。

他現在見領導沒啥波動,見太多都麻木了,特平淡。

當然面子上還是要表現出歡欣鼓舞的,忙上前一步迎過去,領導也適時的伸出手,笑道:“石方禹同志!陳奇同志……大家好啊!”

“您也好,給您拜個早年!”

“你們這裡挺忙的吧?”

“還行,過年都是總結性事務,您身體怎麼樣?”

“好,我還年輕的咧!”

嘮著嗑上樓,其實沒啥可視察的,視察什麼啊?東方集團的一草一木上頭都清清楚楚,陳奇去年沒怎麼去美國,《故事會》都斷更了。

但組織上要表態度,一是談判立了功,要給予關切;二是看看集團的未來動向。

象徵性的參觀了一下,很快來到了會議室。

大領導一瞧會議室裡的裝置,投影機、錄影機、電視、電腦等一應俱全,略感意外:“小陳啊,你們電子化辦公應用的很快嘛!”

“我們向科技產業拓展,自然先從內部做起,我還建了個機房,每週一天給職工們培訓。”

“嗯,有這種意識很好!”

眾人落座,開始彙報工作。

陳奇先講了集團在南巡講話背景下的一些新規劃,就是把以前不那麼明確的工作明確了,比如科技和地產。領導明白科技,因為軟體和電腦已經在做了,且是組織上批准的。

但關於地產,領導問:“你仔細說說,為什麼要搞地產?”

“比如我們計算機的生產園區、開發中心,都需要規模不小的土地來建。與鋼鐵、紡織、機械那些國企一樣,只是產業變成了計算機。我想至少在京城、深圳一南一北建兩個大園區。

還有文化。

我們和京城市政府聯手搞的懷柔影視基地,那個其實也算地產,但我更願意用文旅專案來形容。所謂文旅,就是文化+旅遊,以文化為核、以旅遊為表,打造有特色的地方名片。

目前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廣東影視城。

那裡最早只有一座外景基地,幾條仿古街,但我們把劇組拉過去,就得提供配套的衣食住行,於是順理成章的開發酒店、商場、飯店。而外景基地越建越好,劇組來的也多了,演藝圈自帶宣傳屬性,名氣打出去,我們再設計一些展現嶺南文化的節目,跟中旅合作拉海外遊客來玩,就變成了今天的景象。

包括周邊的村民,做點小生意開個小飯館,或者加入後勤公司生產服裝道具,收入都提高很多啊。

懷柔的影視基地剛建完不久,等《神話》上映了,名頭也能打出去了。不僅能作為北方的影視拍攝中心,還能作為景區吸引遊客……”

陳奇巴拉巴拉講了很多,最後道:“而且我們在香港有自己的影院,內地如果開放了,我們在內地自建影院,那也算地產。所以集團發展到今天,貌似與地產無關,實則很多業務都需要地產的支援。”

“那就是文化、科技、地產三大塊,如此一想都是從文化孵出來的。”大領導道。

“確實是這樣!”

陳奇的深圳園區都在建了,但沒有明確說是地產,現在他提出來,是想正式列入集團發展規劃——房地產這攤子太大水太深,他可不想全面鋪開,抓住集團的這些外延產業就夠吃的。

想到此處,他索性道:“我與好萊塢初步談了一個合作意向,電影叫《泰坦尼克號》……我在爭取來中國拍攝……造一艘泰坦尼克號大船……”

“……”

現場人都是第一次聽聞,大領導的眼睛都有點大:“這個專案能落地麼?”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爭取過來!不過在此之前,我已經確立了一個稍小的專案,片名叫《侏羅紀公園》,預算6000萬美元。”

領導們不愛搭理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