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美元拍電影都算小專案?
陳奇順勢進入下一趴,介紹接下來的拍攝任務,投影機開啟,放了一些相關的東西。眾人又跟土老帽似的的看傻眼,一位市領導問:“小陳啊,你是說能在銀幕上看到活的恐龍?”
“對!利用電腦特效和實體的機械模型,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真實。”
“除了特效大片,集團在未來會以以下幾種型別作品為主:主旋律、體現我們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展現國外生活的、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這是集團3年內的片單!”
螢幕畫面變幻,咔咔咔列出一串片名。
電影:《風聲》《功夫熊貓2》《新龍門客棧》《精武英雄》《黃飛鴻》《唐人街探案》等二十多部。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潛伏》《我愛我家》《無悔追蹤》等等,也有十幾部。
倘若在80年代初,陳奇萬不敢拿《風聲》《潛伏》出來。那會表現兩黨的影視作品界限分明,正就是正,反就是反,果黨就是作為反派出現的。
後來為了統戰臺灣需要,從《血戰臺兒莊》開始逐漸加入一些正面元素——主要在抗戰上。
《功夫熊貓》第一部出來後,第二部就立刻投入製作了。
《無悔追蹤》改編自一部小說,說解放初期,一個公安懷疑一個教書匠是臺灣特務,但老沒抓到證據。雙方鬥智鬥勇40年,世事變遷,教書匠也思想轉變,最後自首。
原版電視劇由王志文、劉佩琦主演。
馮褲子還把它改成了電影《抓特務》,可能今年上映吧,不確定。
陳奇大概介紹了一下這些作品,聽的眾人興致盎然,大領導對《潛伏》表示關注,也深切問了問《北京人在紐約》。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外國的月亮就是圓,美國的尤其圓。他們沒去過美國,但把美國想象成人間天堂,流淌著奶和蜜,大街上隨處撿錢。
我很瞭解美國,根本不是那樣的。我拍這個劇,說白了就是告訴大家美國到底什麼德行……我們去紐約實景拍攝,讓觀眾看看他們的富人區,更看看他們的窮人區以及各種風土人情……”
陳奇做了不少的改動,比原版更刺激,聽的眾人一愣一愣。
大領導明白了他的用意,沉吟片刻,給這部劇定了調子:“政治上沒問題,內容上麼,也是當下需要的。好好拍!”
說完又笑道:“《潛伏》你也別落下,你看看大家,聽你講述就把我們的癮頭勾起來了。”
“一定一定!集團每年平均出產5部電視劇,可以一起拍。”
“那我們就等著嘍!”
不怪他們感興趣,以前沒有這麼寫的。也不用顧慮《潛伏》有沒有原型,這劇熱播後,起碼七八個人被說是餘則成的原型,只能說當年處於這種情況的地下工作者並非個例。
眾人待了兩個多小時,起身離開。
他送下樓,臨上車時,大領導忽道:“小陳,我看你那些電影選用的香港元素有點多,內地的略少,會不會對我們的電影產業造成衝擊?”
陳奇一時想說很多,到嘴邊只變作四個字:“不破不立!”
“……”
大領導頓了頓,沒再說什麼,上車離去。
舊制度幾乎無法平穩的轉變成新制度,甚至可以把幾乎去掉。想讓大陸電影重獲新生,開創繁榮,必須打破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當然他也不會一味的扶持港片,既扶持又打壓,歸根結底是要讓大陸電影起來。
(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