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855章 汽車專案的合作

很快,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楊文東便見到了一機部的相關領導,並且逐一進行了介紹;

這次一機部領頭的,是一位姓周的局長;

一行人先是參觀了下一機部的歷史展覽,隨即來到了三樓的一間會議室,這個時代,燕京也是沒有什麼高樓大廈的,大部分部門工作的房屋,也不是很高,而是面積很大。

寒暄一會後,很快就進入了正題,周局長道:“楊先生,我們知道,您在英國買下了一家汽車品牌,所以我們想詢問一下,您有沒有興趣,與我們合作?”

“如何合作法?”楊文東問道;

之前他與大領導已經說好了,會合作,但怎麼合作,還是有待商量的;

周局長道:“楊先生,您可否知道1978年的時候,通用汽車公司的ceo托馬斯·墨菲曾經來到內地,與我們協商了一套合作方案,也就是雙方共同投資,比例是51%與49%,貴方佔49%;

其他方面,就是.”

楊文東也是認真的聽著,這套內容,其實就是前世未來外資汽車行業合作的基本模式,直到內地汽車產業崛起,才放開了持股限制,所以這一套,沒什麼好談的,比例方面是改不了的;

但對於外資汽車來說,其實他們無所謂,因為即使只佔股49%,可絕大部分利潤,估摸著8成左右還是在他們手中,內地這邊的合資方,只能說吃點殘羹剩飯罷了;

根本原因在於技術在外資方手中,車型授權、專利授權、還有海外供應商指定等特權都在外方手中,一款合資汽車連換一個螺絲,都得經過海外總部的同意.

過了會,待周局長將大概條件說完後,楊文東並沒有直接同意,而是說道:‘大概條件我知道,但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協商的。’

原先歷史上,大眾與內地的各種談判,一共花了接近6年,雙方談判了上百次,才最終談妥,可想而知,這種合作,會涉及太多,即使是楊文東這個老闆,很多技術、質量方面也不是很懂,還需要專業人士來協商。

“那是當然,我今天所說的,也就是一個框架。”周局長笑道:“我希望能夠儘快引入一款海外的轎車,能夠在國內生產。”

“嗯,那你們決定引入mini哪一款車型了嗎?”楊文東又問道;

別看mini只是一家年銷量47000輛的小品牌,可目前卻有6款車型。

周局長道:‘我們想引入mini1000車型,這款車型也是主打的城市通勤,動力方面,也不算很差,均衡性不錯,也是我們需要的小型車。’

國內這邊既然想引進國外汽車,那自然對國外的很多品牌也進行了調查,甚至早期還透過進口買了不少車型;

楊文東收購mini後,mini品牌也進入了國內視線,於是也進口了幾輛車,進行了駕駛測試;

這種小型車,舒適度肯定比不上中大型的,但國內現在也不追求多舒適,有的開就不錯了,要知道,現在很多政府領導,還是騎腳踏車上班的,四個輪子的車再差也比兩個輪子的強多了;

mini的車型都比較小,省油,但經過測試之後,其最小型動力的車子,在國內一些道路上不是很方便,可能也是因為國內的道路比不過西方嗎,所以商量之後就試圖引進動力更強一點的mini1000;

其實這種型別的小型車,大眾、豐田也有,甚至賣的比mini還要好,只是跟這些大公司談判,難度太高了,而mini現在屬於華人,大家就好商量了。

“1000車型,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楊文東點點頭道,

他雖然不是很瞭解汽車,但自己旗下產業的幾款汽車還是知曉的,

mini1000車型,也是mini目前動力較大的車型,馬力45,這個看起來不大,但本身車子也小,足夠了;

當然,在內地,如果是跨城行駛,碰到不好的土路,可能也不太行,這就沒辦法了,畢竟mini主打的本來就是西方人的買菜車,放在國內,城市裡開沒問題,跨城就不方便;

但大部分人的車子,都是在一個城市內開的,mini抓住這個市場就可以了,遠途的話,讓以後的桑塔納來負責就行了,或者以後自己有機會再收購其他品牌,將其他車型引入進來。

如今最重要的是,先達成合作,讓mini成為內地第一款引入的轎車公司,光是這一點,就能被載入歷史了,且進入內地市場越早,越可以獲得品牌知名度。

原先歷史上,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就是吉普與桑塔納,在90年代,這兩款車的名氣可是如日登天,如果不是吉普長期擺爛加上犯了一些不可容忍的錯誤,那在新世紀後,怎麼著也是能夠獲得一片穩定市場的。

“那就好。”周局長頓了頓,又道:“楊生,還有一個大問題,也是如今我們與很多國際車企談不妥的,那就是外匯平衡的問題。”

“這方面,我知道。”楊文東點點頭道:“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在東南亞有接近1000家汽車零售店,等以後內地的mini汽車生產出來後,只要沒有質量問題,便可以出口;

我也準備認真的在東南亞市場經營屬於我自己的汽車品牌,這樣一來,國內國外都有的銷售,國內的外匯方面,自然也就平衡了。”

外匯平衡政策,是國內改開之後,最困擾外企的一個政策;

也就是說,任何一家企業來內地投資,必須要保證在國內銷售的同時,不能花費國內的外匯儲備;

這就有兩種方法,要麼,你全部國有化生產,都在國內採購,那自然就不會消耗外匯,要麼,你進口國外零部件的同時,也得賣一部分成品出去;

就是這一點,讓很多外企放棄在國內建廠,他們來內地市場,是想賺國內錢的;

可國內本身就缺外匯,缺到糧食、教育與基建都不夠了,怎麼可能同意來投資的外企消耗自己的外匯?

上汽大眾專案談了很多年很多次,跟這也有很大的關係。

ps:求月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