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豬草.如今卻見仁德之主,以【仁德】之道行王天下,我的智慧告訴我,如今尚未到達出世的時候,但偏偏我的性子,就告訴自己,在這不恰當的時候衝動,是我遵從內心的選擇我不願再看蒼生受苦了”
此時,李軒就看著旁邊的‘孔明’。
在李軒的眼裡。
他一直就是智慧,理性的化身,華夏上下五千年來,最厲害,最出名的智者之一,羽扇綸巾之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強橫存在。
而如今,這個‘角色’就告訴李軒。
最後,替我做出決定的,就不是理性和智慧。
在面對這‘亂世’中抉擇的時候,做出決定的居然就是自己的人性.
在面對劉玄德的三顧茅廬時,放棄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去拋棄智慧告訴自己的‘隱居’。
因為我就是那樣的人。
最後替我做出人生抉擇的,是我的火。
李軒此時也終於知道,自己‘成為’臥龍先生的決定要素是什麼。
最具備智慧的人,也不一定需要按照自己的智慧去行事。
去遵從自己的本心罷,哪怕,這是你的智慧反對你做的事情。
這便是我。
這便是.我們了。
在那邊高欣欣拍攝的《新三國》片場,劉備他們的戲份已經結束了,高導暫時負責霸主曹操的戲份。
直到拍攝‘赤壁之戰’的時候才合流
“好好的在那邊找找感覺,等我們合流的時候,再飆戲吧。”
“可以的。”
此時的劉和偉就遺憾的告別陳建波。
之前的對戲裡,自己還是差了他半籌。
兩者之間本來就陳建波拿的獎和人氣更高一點,感覺上差一點,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而且在這畢竟比勁比霸比強的三國裡,曹操就從頭強到尾,無論是人物的個性還是他的軍隊,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強和個性。
魏蜀吳。
三國的絕對核心,其實就在魏國裡,就在曹操裡。
在這位曹孟德的身上.
無論是角色的強度,還是演員的強度,劉和偉就略遜一籌.就絕對略遜一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去做飆戲的行為的話自己就確實是差了不少的取勝元素。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這一次在高欣欣自己拍完之後,再去李軒那裡拍。
可能反而是好的地方。
高欣欣還是試圖控制,用自己的節奏去帶戲,但劉和偉便覺得,自己和高欣欣的氣場..還是有些差異化的。
也許這一能讓自己完全發揮。
也更好一些。
此時,胡君也是看出來的,劉和偉算比較年輕的視帝演員,自然在對戲方面會沒有陳建波那種老視帝強。
而且劉和偉他作為演員有一個特殊的點就在於,他是沒有自帶氣質的。
不像陳建波,本來就帶著能自然扮演曹操的氣質氣場那種‘奸’感,比起鮑國安的‘梟’有了一點差異化。
這也是這一次《新三國》的企劃裡,和前作不同的差異化地方。
既知怎麼都比不上,那就強化特徵,做差異化競爭。
你前作的曹操是‘梟雄’那我就做‘奸雄’,反正兩者都是曹操的性格特點。
都是曹操的本相。
重點就在於,劉和偉,他要做什麼樣的.劉玄德,他要做什麼樣的劉備.
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君主,
這就是他所選找到的感覺。
皇室正統,大漢劉氏,
我就有著最正統的皇族血脈,還有仁德之心。
這應該就是劉備了。
智慧,溫厚,從微末之處崛起,這些都是劉備的標籤,屬於劉備的感覺。
自賣草鞋之人始,連同一個殺豬佬和一個賣米的大漢,一起爭奪著天下之道理。
三國這種企劃。
主角其實就兩個,劉備和曹孟德。
又或者說是主視角,去看這爭奪天下霸業的作品裡,
群像劇。
是武將們的君主。
也是觀眾們的君主。
哪位主公更具魅力,更具感覺,哪位主公就是勝利者。
就是主角。
“我總感覺我表現出來的仁德,就差了那麼一點點,總感覺和曹孟德站在一起的時候弱了氣勢.雖然說蜀國一直弱於魏國,但好歹也是煮酒論英雄裡被認證的那位英雄,怎麼樣,也不能弱去太多。”
此時的劉和偉就跟旁邊的“二弟”嘀咕。
胡君也不說話,就劉關張這三個角色裡,最簡單的是張飛,其次就是關羽。
劉備還是有太多複雜的演技感覺。
需要演員自己的發揮來跟進.
“其實,我和陳建波聊過這件事,他還在說呢,劉備這小子是真的運氣好,開局就擁有張飛和關羽兩大猛將,然後是趙雲,孔明,龐統,五虎上將,這些各個都有獨門絕技的猛人們聚集在身邊,回看曹操,就沒有那麼多可以稱道的猛人他都有些嫉妒,作為‘曹操’的視角來看,我這草鞋劉憑什麼擁有這麼多的名將。“
“大哥,仁德啊仁德!你可是仁德之主,善良的人當然是想追隨你了。”胡君此時的話也有點心虛的吧——亂世擇主,因為他好善良。
善良的表達也是一種尺度——不是老有人說嗎,劉備其實是個挺虛偽的東西。
前作的《老三國》裡,就絕對是這樣認為,這樣表達的。
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床帳後面藏著五百刀斧手的傳言現在還甚囂塵上.前作也是這麼拍的,孔明的冷汗就被真實的拍了出來,也就是前作的《老三國》版本里,確實是預設的有三百刀斧手的,假如孔明的回答不對。
那真的就是刀斧手出來了。
已預設了,劉備其實更多的性格,是因為宏圖霸業的偽裝.
也就是說,‘仁德’和‘狡猾’的感覺需要相互交融.
還是‘無過’的完成劉備的拍攝,就照著前作的來,仁德,智慧虛偽的感覺,各混一點進去。
不過,劉和偉內心就在想著,一個虛偽的東西,能騙到那麼多當世的英雄豪傑也算是一種本事和心計了,也是因為這樣,他在招攬名將方面才比曹操更強。
在劇本圍讀的時候,高欣欣也是這麼建議的。
讓劉備的‘虛偽’更真一點。
這樣,才讓他更有亂世梟雄的氣質,才讓他甚至有一種,比曹操更有趣的特質。
一個‘奸詐的梟雄’。
和一個‘虛偽的梟雄’。
才符合這亂世之中建功立業的基調啊。
此時,劉和偉思考的時候,已經來到了下一場戲的拍攝片場。
這一次來片場,早就佈置好了,甚至連圍讀,對劇情都沒有,直接進入到三顧茅廬的戲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