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管也都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一道道目光紛紛看向螢幕上,神色平靜的徐良。
諸多目光中,有不解、有佩服、有懷疑……
在這麼多雙眼神的注視下,徐良微道:
“大家覺得崑崙航空航天計劃怎麼樣?”
回應他的是整個會議室裡的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好一會兒後。
崑崙工業coo林彬才緩緩道:
“大家可能有各種各樣的顧慮。
主要是覺得技術太複雜,火箭製造和發射難度太高,太消耗企業研發和運營資金。
甚至連國家允不允許私人公司製造和擁有火箭,都要打上大大的一個問號。”
眾高管不由點起了頭,這番話說到他們心坎裡去了。
造火箭聽起來是挺牛逼,挺唬人,可也要考慮現實困難。
阿三、棒子等國。
要麼經常摔火箭,要麼根本無法制造火箭。
這可是一個國家都無法辦到,或者辦好的事情。
憑什麼崑崙工業能做到,且做好?
林彬話鋒一轉。
“起初我跟大家持同樣的懷疑態度,可徐總成功說服了我。
我覺得大家不應該抱著舊思維來看待新事物、新產業。
計算機在二戰末期研發出來的時候,體型有一間房子那麼大。
主要用於軍事作用,比如計算彈道。
六十多年過去了。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小型化、民用化、低成本化了。
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人們的工作、娛樂用品。
飛機也是一樣的轉變過程。
現代飛機的穩定和安全性越來越高,航程越來越遠,成本越來越低。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火箭也會經歷同樣的發展過程。
別看它現在是個大傢伙。
乃至傾國之力都無法打造出一款效能真正優越的火箭。
但隨著時間推移。
火箭遲早會民營化,用途也會變得越來越廣泛。
不再僅僅是載人航天和發射衛星。
還可以載客進行太空旅遊。
甚至給空間站和地外行星基地運輸物資等等。
當然了,這個技術進步過程或許不會來得太快,但一定會形成這樣的趨勢。
崑崙航天是在規劃一個百年大計。
真正意義上實現一次民族工業技術的領先。
其重要性、其影響,不單單用金錢就能夠完全衡量。”
聽完這一席話,眾人也明白過來。
老林肯定是早就跟大老闆溝透過。
而且得了大老闆授意,要跳出來給他充當白手套和嘴替。
不過話又說回來。
航空航天的前景確實如對方所說,潛力巨大。
西方越來越多私人航空航天公司的出現就是明證。
而且作為科技企業高管,眾人也很清楚提前佈局技術賽道的重要意義。
對於公司研發和製造火箭其實也談不上多大的牴觸。
只是慣性思維讓他們總覺得過於異想天開。
同時,還有點擔心對於崑崙航天的巨大研發投入,會拖慢整個集團的發展。
這時候,雷俊也開口了。
“大家也不用擔心政策方面的問題,國家已經決定對崑崙航天大開方便之門。
開放民營航天產業試點是其一;
其二,還會對我們開放一些基礎性的航天技術。
省去我們造輪子的工夫。
直接站在全球第三大航天強國的肩膀上進行發展。”
一聽這話,六大事業群、崑崙研究院的數十名高管直接炸開了鍋。
國家支援!
這一句話頂過千言萬語。
既然國家都允許和支援崑崙工業發展航天事業,那他們也沒有什麼反對的必要了。
而且說起來,崑崙航天跟他們也只是兄弟公司關係。
對大部分事業群和公司的業務造成不了多大的影響。
對航空航天事業群影響最大。
這家集團曾經最小型、最不得志的事業群。
現在增加一家航天科技公司以後。
算得上是真正走上了一條硬核科技路線。
想到這,眾人都朝事業群總裁李澤湘和子公司大疆ceo王韜看去。
經過前面一番震驚後。
王韜已經徹底接受了即將進軍航天事業的爆炸性資訊。
此時他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看向徐良的目光充滿了狂熱。
作為科技發燒友兼航空夢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