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401章 挖人

聽到這裡,不止李光楠鬆了口氣,包括雷俊在內的崑崙高層們也鬆了口氣。

崑崙工業集團涉及的行業太多了。

而且很多都是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

壓力太大了。

“呵呵,徐總不嫌我這個老頭子煩人就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這種寶貝,我們崑崙工業永遠不嫌多。”

談笑了幾句後,會議的氛圍明顯輕鬆很多。

雷俊笑道:“徐總,現在崑崙工業的主要問題,我認為人才問題比資金更嚴峻。”

徐良點頭示意他繼續講。

“崑崙工業研究院是在吸收微軟亞洲研究院三十多名骨幹的基礎上成立起來的。

之後又從海內外吸收了上千名優秀工程師。

尤其是上次收購華夏數碼,讓崑崙工業研究院的人才隊伍和研發實力大大提升了一截。

極大的解決了我們研發人才不足的問題。”

說起華夏數碼,所有開會的人臉上都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

聯想積累了幾十年,才攢出了上萬名優秀工程師團隊。

結果直接被崑崙工業一鍋端了。

其中最優秀,最頂尖的一批吸收進了崑崙工業研究院。

剩下的則補充進了各大事業群的售後團隊。

極大的提升了崑崙工業各大事業群的售後服務水平,提升了競爭力。

可以說,崑崙工業的成功,聯想貢獻頗多!

徐良面帶微笑,看著慷慨陳詞的雷俊,心裡暗道老雷太實在。

怎麼說得跟人販子一樣?他只是給華夏數碼天天做外包的優秀工程師指了一條明路,不希望看到人才被埋沒而已。

雷俊不知道大老闆的內心戲。

“後續我們又斷斷續續地從海內外各大科技公司挖來了幾百名工程師。

林林總總加起來,現在的崑崙工業研究院,已經擁有4000餘名研發人員。”

徐良連連搖頭。

“太少了!

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再加快一點動作。

現在的人力根本無法支撐多線出擊。

美國的科技巨頭,一條業務線動輒就是幾千名研發工程師。

將來甚至會擴大至上萬人。

要想正常運營和維護一個承載數億,甚至數十億使用者的平臺。

幾千上萬名工程師是少不了的。

將來矽谷產生五萬人、十萬人的巨廠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聽到這番話,周圍高管皆露出了思索之色。

他們突然悟了,崑崙工業在魔都建立的總部,可不就是按照入駐十萬人的規模給規劃的嗎?

雖然整個專案的建設平均分為了四期。

但每期入駐員工數量依舊高達2.5萬人。

這哪裡是腦力密集的高科技公司啊。

簡直就像是一家血汗工廠。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生活區、娛樂區、休閒區的大廠科技園區。

除了沒有配學校和醫院,跟上世紀的官企大廠差不多了。

整體待遇也算是全社會最高的一批人了。

當然了,新世紀的大廠沒有工人組織。

高管們現在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徐總做大做強崑崙工業的決心。

原本他們還覺得張江科技園總部園區建得過大了一點。

只是考慮到房地產很有搞頭。

加上又有官方提供了專案建設的一半貸款,這才沒有進行勸諫。

雷俊:“徐總,我們現在缺乏的是高素質人才。

就算把國內科技公司挖空,一時半會兒也湊不齊那麼多的科研人員。”

徐良微微頷首,人才建設的問題確實有點棘手。

崑崙工業研究院做的都是前沿科技專案,如無人機、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晶片,現在又加上一個航空航天。

一般的人才只能當一顆螺絲釘,缺乏的是技術骨幹和技術領軍人物。

而且這種人還得是複合型人才。

比如說工業網際網路,既要懂工業,又要懂網際網路。

不然做出來的產品可能無法真正解決市場需求。

東西都不好用,用了生產效率反而還下降了,自然也就沒法獲得市場份額。

徐良:“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全面爆發。

爆炸的衝擊波從銀行業席捲到了各行各業。

各行各業的公司日子都不好過。

自然也就削減了廣告預算,普通居民則緊衣縮食的減少消費,降低個人債務。

很多在華爾街混的華僑、華人都回國了。

加入國內的銀行、基金、證券、保險公司。

這是一場巨大的人才回流行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