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我一書封神

第320章 聽陳揚的課,能成為大神。(求訂閱)

……

一個星期之後。

陳揚在震旦的《網路文學發展史》課程正式開始。

陳揚一進場。

一眾同學都是興奮的站起來,異口同聲的說道:“老師好。”

“同學們好,請坐。”

陳揚不知道其他的大學會不會一直按著傳統。

反正震旦一直堅持從小學上課的禮法。

每當上課的時候,都是一眾學子起立,向老師問好。

老師點頭之後,一眾同學這才座下。

“各位同學,好久不見,我是陳揚,此前幾年也在震旦上學。但一恍時間,畢業已經多年。接到蘇校邀請,想讓我在震旦開幾節課。我呢,雖然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不過,要我講漢語言文學,那實在是沒資格。好在寫了這麼多年的網路小說,對於網路文學倒是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接下來這一段時間,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網路文學。”

“不過,上課之前,我看了看名單。我很奇怪啊,你說學中文,學文科類的一眾同學對於我的課感興趣。怎麼學理科的,學工科的……對於網路文學也這麼感興趣?”

這讓現場眾人大笑。

其中一位工科博士站了起來:“陳揚老師,我雖然學的是工科,但我一直有一個成為作家的夢。”

另一位也站了起來:“我也是。”

“我也是。”

不少人都是舉手。

可以說。

不管是學文科的,還是學理科的。

成為作家,可能很多人都曾經想過。

可惜後來因為種種,最後成為不了。

但哪怕如此,大家內心其實對於寫作,對於成為作家還是很期待的。

畢竟。

作家就像上帝一樣。

每一次寫作,作家就像上帝造夢。

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職業啊。

陳揚也是微微笑了起來。

他其實也是啊。

只不過。

他比不少人更為幸運一些,能成為作家。

而且還能靠這一行吃得上飯。

“看來大家都想成為作家啊。不過,我研究了一下。不管是我們震旦還是北大更或是清華,都沒有專站培養大家成為作家的課程。甚至,都沒有一門培養大家怎麼寫小說的課程。就拿我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講的也是古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文學評論……等等。”

“很多時候不少人會懷疑,講這些有沒有用,講這一些好像與能不能成為作家,並沒有太大的聯絡。但事實上,寫作這種東西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工式,我們只能透過對於其他一系列與文學相關的理解,最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寫作道路。”

“不過在網路文學這一塊來說,我覺得稍微會比傳統寫作更為清晰一些。或許,聽完我的課程之後,大家對於網路文學,以及如何寫網路小說,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

和大家稍微互動了一下。

陳揚便正式開講。

“說起來,網路文學的歷史很短。我們目前普遍定義的網路文學元年,是1997年痞子蔡寫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然,在他之前,有沒有網路文學?當然也有。不過,那個時候可能大家還不是特別將這個文學定義為網路文學,直到他出名之後。”

“有沒有同學能夠說一下,什麼是網路文學?”

陳揚提了一個問題。

很快就有學子舉手回答:“發在網上的作品,就是網路文學。”

陳揚點頭:“說得非常好。”

陳揚繼續說道:“理論上來說,發在網上的作品就是網路文學。但,他只是網路文學1.0時代。在當時,雖然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們知道了他是網路文學。可是,當時的網路文學與我們現在的網路文學並不一樣。”

“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只要我把作品發到網上,那他就是網路文學了。於是,因為這個概念,當時產生了第一代網路文學網站,榕樹下。”

陳揚一邊說,一邊開啟PPT。

“大家也可以搜尋一下這個網站。”

“這個網站站長叫朱威廉,他是一位美籍華人。建立網站的時候,他也沒有太大的想法,就是他喜歡寫點東西,網上又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他就建立了。並且,在建立之初,榕樹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發展,並吸引了很多現在我們都能叫得出名的一眾作家。”

“比如李尋歡,安妮寶貝,今何在,郭小四,韓韓……等。這一些作家,有一大堆還活躍於目前文壇,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作家當時成名,真的是天賦亦稟嗎?”

此時。

直播間處。

一眾網友,以及一眾圈內的作者也是議論紛紛起來。

“是啊,這些作家不就是有很強天賦嗎?”

“李尋歡,韓韓……他們肯定有很強天賦啊。”

臺下一眾同學也是這般認為。

陳揚卻是笑了笑:“要說天賦,多少有一些天賦。但真正讓他們成名的,不是他們的天賦,而是載體的不一樣。”

“陳揚老師,什麼是載體?”

“就是承託文字的物體。”

陳揚說道:“最早文字的載體可能就是大地,岩石……我們的祖師拿著石頭或者是樹枝,在大地上畫畫,在石壁上創作。但是,時間一長,這一些字或圖都會消失。後來,我們的祖先就想到了在龜甲上面刻字,於是就有了甲骨文。”

“再後來生產力更為先進了,我們的祖先就在織物,如布,綿,錦……上寫字。再到後面,就是到竹子上寫字,於是有了竹簡。再後來發明了紙……直到網際網路出現之前,我們一直都是在紙上寫字。”

“當然也不完全是。在發明紙之後,我們的載體也有過一些變化。比如,我們出現了一些雜誌,報紙,期刊……等等,這一些載體雖然也是紙,但每一個載體的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拿最早的甲骨文來說,因為龜甲很硬。要想刻在上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祖先所刻的甲骨文並不多,每次刻字都是幾十個字,一百多個字左右,有的甚至就只有幾個字。”

“而到了織物,竹簡時期。寫字就更為容易了,但也只是相對容易。寫在布上容易是容易,但布太貴,穿都不一定有這麼多衣服來穿,更不用說拿來寫字。於是更多的是寫在竹子上,可寫在竹子上其實也不方便,至少在攜帶這一塊不是很方便。既然寫在竹簡上不方便,所以很多寫在竹簡上的文字一般也不長。”

“比如說道德經,只有5000字。論語也是1萬多字,易經也只有幾千字。為什麼他們不寫長,因為寫長一來攜帶不方便,二來也不容易傳播與複製。最長的就是寫在竹子上的史書了,如漢書,大概有70多萬字。但這70萬字,也是作者花了40年的時間才寫成。要是換成我,70萬字,高峰時期,我一個月搞定。”

“噗……”

冷不防的陳揚一句我一個月搞定70萬字,卻是讓眾人目瞪口呆。

隨後則是掌聲瘋狂襲來。

直播間內一眾同行作者樂不可吱,沒想到不揚神在上課的時候都來了一個裝逼。

不過裝逼是裝逼。

但人家一個月70萬字是真的。

當時陳揚在寫《我有一個裝逼打臉系統》的時候,就瘋狂的更新過。

你不服都不行。

“直到紙的出現,我們所寫作品的長度,這才多了起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載體的不同,對於書寫內容有著非常大的限制。甚至就是有了紙之後,也不是你想寫長就寫長。一系列的作品除了受到紙的約束之外,還會受到當時印刷條件的約束。有很多先賢寫的經典,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儲存與印刷,也就沒有流傳下來。”

“我們回到榕樹下這一個網站。可以說,榕樹下為代表的網路平臺做為網路文學的載體,他又與傳統的紙質有了很大的區別。

這讓大家在上面所寫的內容,可能不再是與傳統紙質出版的那些作品一樣。

之前沒有紙的時候,是字寫得少,每一句都像微言大義。

有了紙之後,作品寫得長了,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了。

於是出現了小說,戲曲……等在當時並不當文學的類目。

再到近現代。

又有了散文,現代詩,小說,劇本等。

那麼。

由紙再到網際網路。

他又有了一個巨大的變革。

初期1.0版本的變革,他還是那麼的巨大。

他的變革是寫作手法的不一樣。

他的寫作手法更為的天馬行空,更為的富有想象力,更為的接地氣,也更為的語言多樣化。

隨即。

大螢幕上,陳揚例出了“今何在”的名言: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我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我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