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機械廠

第453章 到底誰給誰挖坑?

自從上次陳露陽在哲學系辦公室,拒絕了李正繁他們的‘哲學翻譯’邀請,

除了平時上課以外,

他私下裡跟哲學系的諸多老師幾乎就斷了聯絡。

畢竟陳露陽的主業不是哲學,也不參與哲學系的相關工作,猛不丁被李正繁叫到辦公室,估摸沒好事兒。

果然,剛一進屋,

李正繁就一邊倒水一邊隨口道:“聽說你最近在做通用化零件的專案?”

陳露陽謙虛道:“還好,就是打算做幾個標準零件。”

李正繁笑著開口:“學校那邊對你這個專案很看重,連廣播都念你了。”

不對勁~陳露陽臉上微笑,但是大腦裡卻已經瘋狂的轉動起來。

這李正繁早不找自己,晚不找自己,偏偏這個時候找自己,肯定是想幹點啥。

而哲學系想要自己的,無非就是讓自己給他們當實習編譯。

之前他沒時間,現在更沒時間了。

只不過對方畢竟是老師。

他第一次已經很強硬的拒絕人家了,再繼續強硬也不好。

所以!本著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原則,陳露陽微笑道:“那都是廣播宣傳的,真要說成果,那早著呢。”

“說起來,李老師你們要不要也加入我這個專案?”

噗!李正繁剛倒進嘴裡的熱水差點沒噴出來。

“你說啥?”

單純正直的李正繁瞪大了眼睛,一副見鬼似的看著陳露陽。

陳露陽瞧見李正繁震驚的模樣,心裡瞬間有底了。

他把小板凳往李正繁的方向貼了貼,一本正經開口道:

“李老師你看哈~”

“我現在做的通用件零件專案,本質上就是勞動分工、工業邏輯、工具理性在社會中的體現。”

“這跟咱們哲學裡的技術理性正好能連線起來!”

聽到“技術理性”這四個字,李正繁的臉都變了。

他甚至還極其不自然的左右瞧瞧,似乎想看看屋子裡是不是裝了什麼竊聽器。

看到李正繁這有些僵硬的臉色,陳露陽更放心了。

很好……

非常好!那跨專業弄個專案,哪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就說張殿才吧,

第一次自己主動去找他的時候,張殿才連話都懶得跟他多說一句,直接就把他打發走了。

按照李正繁的表情,估計自己再說幾句,對方就會找藉口拒絕自己。

一旦李正繁先開口拒絕,那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說其他的事兒了。

想到這,陳露陽的眼神中閃過一道計謀得逞的得意。

繼續道:“李老師,雖然我的專案是工業化專案,但跟哲學系的聯絡是相當深刻的。”

“我認為我的專案完全可以從現代工業的技術實踐出發,探討工具理性與人類社會結構之間的互動。”

陳露陽的小嘴叭叭的,一句接著一句講。

李正繁瞪大了眼睛,一句順著一句聽。

正講到一半,辦公室的大門被推開,蕭輝著急忙慌的走了進來,表情上帶著一絲尷尬。

原本為了今天的談話,方便給李正繁一個勸誘陳露陽的環境,哲學系的老師晚上都給自己安排了事情,早早回家,爭取不在辦公室裡待著。

但是蕭輝實在是有個著急的資料,只能回來取。

剛一進屋,

蕭輝就覺得屋裡的氣氛有點不對。

至於哪裡不對,他還說不上來。

就是感覺怪怪的。

就在他拿了東西,轉頭就要離開的時候,陳露陽的話從他背後響起!“李老師,我做的是機械部件標準化,而標準的背後,是對理性系統的抽象建構。”

“舉個例子。”

“一枚墊片,從3種車型整合到1種規格,要考慮製造精度、安裝餘量、互換匹配。”

“而這一切最終都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透過理性抽象,實現複雜系統的秩序協調。”

李正繁微微一怔,竟不自覺點了點頭。

“再說‘工具理性’,這不是黑格爾、韋伯到哈貝馬斯都在討論的嗎?”

陳露陽的語氣帶著一絲蠱惑,開始一句一句的腐蝕眼前的單純哲學老師。

“技術若不加以哲學反思,最終只會異化為效率至上的冷硬系統。但如果嵌入對人的尺度和社會結構的理解,就能在標準化中體現人文取向。”

“李老師,我真覺得,咱們哲學系不能置身事外!!!”

“如果哲學系能參與我這個專案,”

“哪怕只是設立一個‘技術與理性’的課題小組,也能體現北大哲學的現實關懷。”

蕭輝站住,

蕭輝回頭。

蕭輝詫異!

安靜的辦公室裡,陳露陽彷彿是個做傳銷的,一門心思的誘哄李正繁加入自己的專案。

全然不在乎哲學系主任站在旁邊看著他的表演。

是的~他是故意噠~我就是當著你們領導的面談這些事,徹底表明態度,

以後別總惦記讓我打白工的事兒!這叫什麼?這就叫反客為主!說完了自己想說的,陳露陽一臉期盼的看著李正繁。

來吧~拒絕我吧!

拒絕完了我馬上就走,頭都不回的走!

“那如果我們答應進入專案的話,你能給我們提供什麼?”

嗯?!

陳露陽猛地下意識回頭,一臉狐疑的看向蕭輝。

啥意思???這話啥意思!陳露陽壓下心底的不對勁,繼續忽悠道:“我們這個專案,不僅可以提供大量工業現場的第一手材料,還能把工具理性、勞動組織、標準化設計的案例還原給哲學系,作為反思的素材。”

“比如零件互換本身,其實就是康德意義上的‘綜合判斷’,它要求先驗地抽象共性,再經驗性地落實於具體操作。”

說那麼多,

換算成人話,就是我這個專案能提供工業實踐。

“這些還不夠。”

蕭輝輕輕搖搖頭。

接著,

剛剛還匆匆拿著資料要出門的蕭輝,慢悠悠的轉身拉過一把椅子,坐回到了辦公室裡。

“工業實踐的價值我們承認,也確實值得哲學去介入。”

“但你要我們哲學系出面掛名、立項、寫材料、對接評審,還得再配幾位老師組稿、指導、跟進……這可不是小事。”

“你剛剛不是說,通用件專案背後,是康德的‘綜合判斷’,是工具理性的現代實踐嘛?”

“那咱們總得知道你說的是哪句話、哪個邏輯、哪個論證基礎。”

蕭輝頓了頓,輕描淡寫道,“你舉了個康德的例子,就不能是你自己瞎編的,對吧?”

陳露陽微微一怔,腦中迅速閃過“糟了”兩個字。

果然,蕭輝的聲音不緊不慢地繼續響起:“是合作就要講標準。”

“你說你能把技術與哲學融合,那好,我們配合你做專案,就得清楚你說的理論是不是原典支援、術語是不是翻譯準確。”

“哲學是搞推理的,不是講感覺的。”

他語氣仍舊不急不慢,卻句句擊中要害,“哪怕你真能搞成工業奇蹟,但你要拉著哲學系出成果,我們就不能拿一堆模糊感慨去寫專案報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