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央視經歷了一次大改版,首次採用全高畫質訊號播出,同步調整欄目結構。
這是因為地方電視臺的崛起造成了收視率的下滑危機,同時新華社將要籌備電視臺的訊息也加劇了競爭壓力。
在這一次的改版中,《實話實說》、《走近科學》等老節目被淘汰;
與此同時,《藝術人生》、《開心辭典》等口碑精良的節目從其他頻道引入,打造精品欄目矩陣。
這一次的訪談營銷,劇組本來是打算放在自家旅遊衛視的《魯豫有約》,後者是現在全國收視率僅次於《藝術人生》的訪談類欄目。
央視這一次為什麼主動邀約呢?畢竟排隊等著上節目的嘉賓和劇組還有很多。
主要是因為今年春晚的小小風波,讓老趙和臺裡有了些小齟齬,兩下需要緩和;
另外,改版後精品節目的頭道菜,怎麼也得有些“珍貴食材”吧?
否則叫主持人朱君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恰逢劇組因為小劉意外懷孕,電影上映前的宣傳路演強度很低,只有在上畫後透過這種宣傳方式打一劑強心針。
同時,也可以對近來評論界的一些觀點做“友好交流”。
畢竟批評的權力還是要給成青松等人的,即便路寬的電影也從來不是一言堂,朱大珂等人各種惡評、差評也不是一兩天了,總歸觀眾眼明心亮。
網友和影迷們對他在輿論上不搞高壓線的做法還是比較認可的,這一點,即便是黑粉都說不出個不字來。
21號下午兩點半,守候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終於等來了節目開播。
伴隨著《藝術人生》熟悉而略帶深沉意味的片頭音樂,隨即畫面切回演播室現場。
主持人朱軍身著筆挺西裝,步伐沉穩地走到舞臺中央的訪談區旁。
“探詢藝術真諦,感悟人生智慧。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我是朱軍。歡迎大家。”
稍作停頓,他將目光投向舞臺一側的大螢幕,指向螢幕上的海報畫面:
“今天做客我們《藝術人生》的,是剛剛創造了國產文藝片票房奇蹟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的主創團隊!這部被觀眾稱為‘史上最純淨愛情’的電影,讓我們在寒冷的初春感受到一份直擊心靈的溫暖和感動。”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山楂樹之戀》的張一謀導演!”
“在影片中將憨厚質樸、又暗含歷史創傷的村長詮釋得入木三分的老戲骨——趙苯山老師!”
朱君的介紹抑揚頓挫,節奏也把握得不錯,在此處稍作停頓,先請兩位出場接受掌聲。
張一謀和趙苯山聯袂出場,步伐穩健地同觀眾致意,繼而和主持人握手。
老謀子面對朱君和觀眾笑容憨厚:“我倆穿成這樣,是不是有點兒像趕集的?”
趙苯山捧哏:“等那兩口子出來就更像了。”
現場一陣爆笑和掌聲,似乎誰跟這位小品王在一塊兒都能特別適配,自然地獲取喜劇天賦。
朱君笑著介紹:“接下來這兩位,他們的愛情從銀幕延伸到現實,也成為了這部影片獨特魅力的註腳。”
“讓我們歡迎在片中飾演老三的路寬導演,以及我們美麗的女主角,飾演靜秋的——劉伊妃女士!”
在觀眾熾熱的目光和鏡頭聚焦下,兩口子笑著出場,路老闆穿著得體的休閒裝,體貼地輕扶著身邊妻子的腰背,動作自然流暢。
小劉的衣物寬鬆,外搭一件剪裁簡潔的米白色薄款開衫,更添了幾分婉約與從容,也略微遮掩了一下孕肚。
他並沒有因為上節目就把自己勒得很緊,整個人仍舊充滿鬆弛感。
即便是懷孕的狀態,她的整體身形依舊挺拔修長,穿著低調的矮跟平底鞋,“二次發育”後的身高已接近175公分,儀態嫻靜。
現場觀眾的掌聲更大了,“老三”、“靜秋”的角色呼喊不斷,顯然這部電影已經相當深入人心。
《藝術人生》現場錄播的觀眾只有150多位,由當期嘉賓的粉絲透過熱線、官網、雜誌等渠道報名參與的社會觀眾、媒體代表和北平本地的大學生組成。
從今天現場舉著的燈牌來看,小劉的粉絲含量極高,畢竟不是誰都像大學生這麼空閒自由的。
“歡迎路導、歡迎伊妃!”朱君笑著上前握手,沒忘記即興提起剛剛趙苯山的玩笑:
“兩位算是來《藝術人生》比較年輕的嘉賓了,確實如剛剛趙老師所說哈,跟我們像是兩個年代的人。”
藝術人生、藝術人生,沒有個四五六十歲的,又何來的履歷和感想談人生呢?
只能說路老闆是個轉世的老魔,順帶又催熟了一個現世的小魔女。
眾人在沙發上坐下,路寬笑道:“趙老師就這點不好,夸人也不當面誇。”
“哈哈!”
朱君選擇以給劇組打廣告的方式開場:“上午剛剛出爐的票房數字很喜人,《山楂樹之戀》取得情人節檔、文藝片票房冠軍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先恭喜各位哈。”
“一謀導演,跟我們聊一聊當初接這部電影的由來吧,怎麼想起拍這樣一部愛情文藝片的?”
老謀子坐得離主持人最近,抬起話筒:“當時應該是六月份我記得,是吧小路——”
“對,六月,那天應該在大興封閉彩排完。”路寬記得很清楚,因為那會兒他就想著怎麼撬張衛平的牆角了。
張一謀點頭:“對,奧運之後的電影,本來跟衛平我們倆商量,科恩兄弟的《血迷宮》,還想找徐正超當編劇,和苯山老師合作一把。”
“但是小路當時跟我聊,《血迷宮》的基調和喜劇沒有辦法共生共存,劇本很不好弄,後來他就把《山楂樹之戀》的書推薦給我,當時問界已經買了版權。”
老謀子回憶道:“那天我記得很清楚,伊妃來給小路送衣服,奧運彩排到凌晨我們一塊兒去吃了燒烤。”
“晚上回家我就看這本書,通宵看完,一直到最後靜秋穿著紅衣服喊愛人那裡,眼淚直流,止不住地流。”
“我當即就決定,要拍這麼一部純淨沒有雜質的電影,似乎就是那一瞬間的事情。”
現場大屏適時地閃過諸多《山楂樹之戀》的電影片段,大家看了幾十秒,隨即響起掌聲。
訪談算是初步進入狀態,朱君也順勢開始延伸話題的深度和廣度。
畢竟《藝術人生》的核心思路是“用藝術點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
目的就是透過深度挖掘藝術家的真實人生經歷,將明星還原為普通人,引發觀眾對生命本質的共鳴。
很顯然,為了《山楂樹之戀》的宣傳,今天的重點在這對“網紅夫妻”身上。
“伊妃應該是比張導要更早看過這部小說的吧?”
鏡頭適時給到小劉特寫,引起電視機前的粉絲們一陣激動。
女明星的俏臉圓潤豐腴了幾分,面板透出健康溫潤的光澤,流露出一種孕育生命獨有的飽滿之美。
然而胳膊和小腿依然保持著清晰的線條,顯得骨肉勻停,整個人的體態管理得極好。
孕期的變化更多地體現在臉部的柔和感與身體散發的溫潤光輝上,絲毫不顯臃腫笨拙。
“是,我也是第一時間就看了這本書,很感動。”小劉點頭:“那段時間我在人藝上班,路寬忙奧運會整天不著家,我就自己看書追劇。”
“那這個角色是你自己主動想演,還是說張導、路導建議你來出演,繼續挑戰陌生角色的?”
劉伊妃笑道:“兩者都有,我自己也想挑戰一些不同時代、性格、面貌的角色,豐富自己的表演經驗。”
“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張導的建議,讓路寬跟我演對手戲,這簡直太有意思了!”
看著絲毫不加掩飾的戀愛腦美女,臺下一陣鬨笑。
大家對她這副模樣也是見怪不怪了,或者說這位內娛頂流從來就沒有掩飾過自己的心思,從生日那一天開始,敢愛敢恨就是她的標籤之一。
朱君笑道:“我們經常都聽說兩口子最好別在一個單位工作、或者最好別從事一個行業,否則很容易有意見不合的時候、產生矛盾。”
“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位的體驗如何?”
他轉向張一謀:“你們兩位可能會粉飾太平,我先問問導演和趙老師怎麼講?”
“哈哈!”臺下響起掌聲。
張一謀咧嘴笑道:“說實話不是小瞧伊妃啊,但小路在導演和表演上的專業性,讓我一度以為他們倆在劇組中的相處模式,就是前者說、後者聽。”
“其實不是這樣。”
老謀子成功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昔日的片場暴君還改了性子不成?
這種級別的從業者,無論做導演還是演員,應當是要求絕對的掌控力的。
“伊妃她經常會有自己的見解,有時候會很執拗地堅持、有時也是聞過則喜,總之不是我以為的乖學生的模樣,這很特別。”
張一謀舉例:“有一場戲是兩個人不好意思牽手,老三拿一根樹枝牽著靜秋過河,大家應該還記得。”
“其實當初設計的時候,是老三一直把手往後伸,最後把膽怯的靜秋嚇得撒手,樹枝掉地後,她被老三捉住了手。”
“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段戲,是老三一直往後伸手,靜秋的手一直後退,但仍舊死死地抓住末端,捏到手指發白才被捉住。”
老謀子笑道:“我跟小路認為前者合適,但伊妃選擇後者,實際表演出來效果確實也不錯。”
朱君:“我們採訪一下伊妃是怎麼想的?”
小劉抬起話筒:“寫靜秋面色煞白地丟掉樹枝,是因為時代的重壓叫她心生怯懦,她不能犯錯否則無法留校,這其實和趙老師話語權被剝奪等其他細節是一個道理。”
“但其實這部電影中的老三本來就已經很積極主動,考慮到靜秋之後第一次叛逆地對母親撒謊、請假去醫院陪伴他這個情節,我認為人物在前面的反抗心理還需要鋪墊。”
“那麼在哪裡鋪墊,能體現出人物的害怕和渴望的矛盾?這個樹枝過河的戲份是很好特寫視窗。”
“靜秋的乖和怕,是時代給她的外殼,但當她一直到退無可退地捏住樹枝時,仍舊選擇給自己、給老三一個機會,這是她自認為做了全部對的事情後,最後的期冀,也是對時代的消極抵抗。”
劉伊妃的話聽得電視機前和現場的觀眾都頻頻點頭。
朱君感慨道:“能說服這兩位,伊妃看之前的工作看來是下了功夫的,很了不起啊!”
小劉謙虛笑道:“他們兩位都是大導演,胸懷和視角都寬廣博大,這種小女生暗戀別人的小心思自然不懂了,哈哈!”
“路導怎麼看?”
男子從老婆手裡接過話筒:“其實表演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或者說它本身就沒有一個完全絕對的評價標準。”
“比如剛剛提到的細節,其實從專業表演理論來分析,小劉堅持的死抓樹枝細節賦予了靜秋主體選擇權,符合斯坦尼體系‘角色的貫穿動作必須由內而外’原則,這是她作為演員本身實踐結合理論的認知。”
“但每一位導演的工作習慣不同,像我在商業片裡就習慣於給演員指定表演正規化,直接告訴她需要什麼,不需要演員有太大的自主性,因為我要把控整部影片的節奏和質感。”
“但像這樣的文藝片,張導會提供給演員更多的表演空間、細節設計、心理活動外部化的模糊性指導。”
“還是回到剛剛的片段裡,小劉的提議強化了人物在時代壓迫下的被動抵抗,更達到了張導提倡的'心理活動外部化'效果,即讓情感張力透過細微動作自然浮現,而非直接陳述。”
路老闆笑著總結道:“要問我的評價,我只能說這是優秀導演和優秀演員之間的觀點碰撞,也許這是每一位創作者都渴望的工作方式,非常難得。”
一番鞭辟入裡、深入淺出的剖析,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頗有些上表演公開課的感覺。
朱君笑著總結道:“我們都看過很多路導的演講和採訪,今天親眼看見才知道是真的才思敏捷。”
“這番話既肯定了伊妃作為演員的獨立思考,也維護了一謀導演的權威,兩頭都顧上了啊!”
小劉捂嘴笑道:“他不做導演可以去搞男公關,蠻在行的,哈哈。”
張一謀等人笑著鼓掌,朱君轉向趙苯山:“趙老師這次跟伊妃也有對手戲,有沒有什麼感觸?”
趙苯山笑道:“說實話,原先以為是個溫柔似水的姑娘,現在看特別有意思,骨子裡有狠勁兒!有倔勁兒!”
“直到跟小劉母親聊天才知道,小劉姥姥原來也是我們東北的,那這股勁兒就不奇怪了。”
老趙三兩句話不要就要甩包袱:“後來我才算是知道小路怎麼淪陷的了,這丫頭厲害啊!”
劉伊妃嗔道:“趙老師,您不能瞎說啊,是路寬追的我又不是我追的他,這個真沒有!”
“對對對,我這話容易造成誤會了。”趙苯山看向臺下的攝影,“要不剛剛這段掐掉?”
路老闆咳了兩聲:“這個可以有!這期節目問界贊助了,這以後都屬於珍貴史料。”
臺下瞬間響起笑聲掌聲,覺得這幾人坐沙發上跟演小品似的,什麼話題跟苯山大爺搭上線總顯得特別招笑。
朱君轉向路寬:“剛剛張導和趙老師兩位都表達過對伊妃的評價了,路總是不是也和我們聊一聊?”
劉伊妃嘴角彎彎看著老公開玩笑:“某些人說話要仔細斟酌啊,你的小孩現在在我手裡。”
現場觀眾又是一陣輕笑。
“本來就準備誇你來著,這麼一弄感覺有水分了。”路老闆玩笑了一句,旋即神色輕鬆道:
“咱們這個節目叫藝術人生,其實對於小劉而言,我算是看著她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當然,既然談論的是藝術人生,那拋卻所有關於片酬、代言、出場費等等市場價值評估標準,單就她作為一個演員的‘藝術人生’來看,其實是經歷了不同階段的。”
今天的訪談慢慢進入了深水區,這個節目的受眾想聽、想看的就是這種來自專業人士的互相剖析、審視,從他們的視角去看各自在藝術生涯中的喜怒哀樂。
劉伊妃也表情溫婉地看著面前的男子,這個她的靈魂伴侶。
“2002年,十四歲半的小劉到《金粉世家》劇組,一直到2004年《異域》拍完,在這個過程中參演的角色,除了白秀珠這個剛入行的嘗試,都是王語嫣、陸雪琪、趙靈兒、小龍女這類清純、仙氣的青春偶像角色,在電影裡也就是《爆裂鼓手》的女侍應生,或者《異域》中的功夫演員。”
“這段時間是她夯實表演基礎、掌握基本表演能力的過程,在職業技能上從一個素人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演員。”
臺下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片譁然。
國內三大傳統的表演院校對在校生不是沒有提前出道的限制,中戲甚至出現了黃定於利用簽字權尋求性賄賂的醜聞。
但這兩年隨著資本狂熱注入與明星時代的崛起,娛樂圈就像是一鍋被烈火反覆熬煮的浮華濃湯。
沸騰的泡沫裹挾著名利與慾望,導致許多演員耐不住藝術創作的寂寞,連人藝都在遭受大量的人員流失。
但是當所有人回頭再看,原來在2004年已經基本算是登頂內娛小花之首的劉伊妃,在這位大導演眼裡也只不過是專業技能過關,初步成為合格的演員。
兩相對比,可想而知現在這幫半路出家的科班學生們是有多不靠譜。
“從2004年以後,她的路就更寬了。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可以去嘗試很多不同的角色,其實張純如這個角色是比較取巧的,畢竟有現實人物作為對照,花費了一年時間來準備,最後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在這之後,我認為她自己選擇去人藝進修、沉澱自己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她需要在這個階段,把拿到第一個影后桂冠的過程慢慢地咀嚼消化,進行‘如何將個體生命體驗轉化為普遍藝術形象’這個命題的探索。”
路老闆側頭看了眼劉伊妃,面帶笑意:“一直到今天這個靜秋的角色,從我的視角如何做出評價?我突然想到梅蘭芳先生對曲藝後輩的期待——”
小劉好奇地看著他,在心裡猜測這位表演路上的領路人會講什麼。
“靜水流深,形魂相契。”
朱君捧哏:“路導給我們解釋一下,展開講講。”
“靜水深流是表象,就是用剋制的外化表演,承載驚濤駭浪的時代創傷,這是用減法做加法的功力。”
“而形魂相契是內涵,指的是演員將角色的靈魂與自身的外形、氣質完全融合,至少是在這個根據她的特點改過人物背景的靜秋身上,我認為是做到了。”
臺下掌聲雷動,電視機前的粉絲們在他的娓娓道來中,回想一路走來劉伊妃的眾多經典形象。
不同年齡、職業、愛好的人在不同的角色入坑,人們已經習慣於見到她在聚光燈下的巧笑嫣然,今天才猛然反應過來——
從2002年開始,小劉已經足足走過八年的演藝生涯。
在這個過程中,她如同一條蜿蜒的小溪,從最初的清澈見底到如今的逐漸深邃。
驕傲任性的白秀珠,不食人間煙火的王語嫣,靈動純真的趙靈兒;
清冷孤傲的小龍女和陸雪琪,英姿颯爽的藍月;
隨即便是轉型之後,註定要在影史留名的張純如,以及這個純淨如碧玉的靜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