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年代從1977開始

第359章 陳井底的新聲和新生

兵貴神速。

第二天錢進請了半天假。

上午建築大隊正式成立,他作為帶頭大哥肯定要主持成立大會。

晚上安頓好安果縣來的一百零八將,他和王東回到泰山路筒子樓那兩間簡陋的辦公室裡。

門口的牌子已經換了,《泰山路勞動突擊隊辦公室》改成了《海濱市勞動突擊總隊辦公室(暫)》。

裡面桌子上有一張市區內地圖,上面用紅藍鉛筆粗略標註了泰山路街道里的幾棟樓,都歸屬於西關裡那片區域。

徐衛東指著標註的地方說:“從前天開始,咱的建築隊就過去了。”

“街道向區裡申請了水泥磚沙之類的材料,建築隊分開,同時從五家下手……”

“光靠建築隊這點人手,修修補補個防水裂縫什麼還行,搞樓頂重建這樣的大工程不行!”錢進搖搖頭,“而且怎麼分散開了,一下子去了五家?”

坐鎮辦公室的龐工兵解釋說:“錢總隊,沒辦法的事,家家告急,這個能哭那個能鬧。”

“我跟他們說了,咱建築隊不擅長蓋樓補屋頂,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家一家來修。”

“但不行啊,沒有這個覺悟——我是說遭災的這些人家,哪怕他們家裡短時間內修不好,只要有人去幫忙維修他們就滿意。”

最後他搖搖頭:“還是需要一支專業的建築隊,這是大活。”

錢進說道:“我今天去安果縣就是為了拉起一支建築隊來。”

龐工兵撓撓頭:“啊?你去安果縣拉人了?”

錢進詫異的問:“王東知道呀,他沒跟你說?”

龐工兵搖搖頭,又急迫的問:“那你湊齊人了嗎?”

錢進看他態度有異,不答反問:“怎麼了?”

龐工兵嘿嘿一笑,不大好意思的解釋說:“咱建築隊裡不是有西坪生產大隊的一批工匠嗎?”

“他們得知這次總隊要組建建築大隊,跑來找你沒找到,他們就找我協商,說是他們家鄉還有一些好手藝人,問問能不能帶過來。”

錢進聽後點點頭:“行啊,帶過來呀。”

建築工匠,他這裡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回城知青太多,要解決他們的工作,必須得需要搞勞動密集型企業。

女工進飯店進服裝廠,男工最好就是進建築隊。

錢進了解了一下,八十年代商品房就要出來了,另外這個年代還將誕生一大批的居民建築:

工人新村!

所以建築大隊不會沒活的,只要他們能蓋樓建房子,那麼以後生意少不了。

建築生意那利潤可就厲害了。

這樣他早就想好了,找老工匠當師傅帶知青進工地,從工人新村開始蓋起,一步步打造出一支建築鐵軍。

之所以從工人新村入手,是因為工人新村跟日後的農村自建樓房很像,沒有高樓大廈,最多四層樓,甚至是三層樓。

普通的建築工匠就能蓋得了這樣的樓房。

此次的暴雪坍塌樓房修繕工作,只是開胃菜。

從總隊長口中得到確定答案,龐工兵挺高興的,但又有些擔心:“錢總隊,他們想跟現在這些建築工一樣,進咱泰山路街道拿城裡的戶口。”

錢進滿口答應:“不就是個戶口嗎?能解決,問題是他們的人能行嗎?”

龐工兵不敢說,他打電話給居委會,把還在居委會里加班的老槐叫來了。

老槐在居委會里制定接下來的施工計劃,被叫來後有些手足無措。

他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即使肩負著幫父老鄉親找門路進城的重任,還是不知道怎麼說,看到錢進就尷尬的笑。

錢進主動問道:“你們西坪的好手藝人不是都已經錄用到咱突擊隊裡了嗎?還有嗎?”

“有的是。”老槐老老實實的說,“除了俺西坪生產大隊,還有東窪、南嶺那幾個大隊,他們都有好木匠、泥瓦匠啥的。”

錢進問:“手藝呢?”

“都是老把式,手藝好著呢,就是平時沒活幹,在家種地。”老槐說。

他知道錢進重視人才,便努力開啟了話匣子:

“那個東窪的老張頭,他那木匠活,榫卯做得嚴絲合縫,比我還好咧。”

“還有東窪的李瓦匠,他砌牆有一手,又快又直,以前俺大隊蓋豬圈還是請的他來指揮。”

“南嶺有個王石匠,他打石頭是一把好手,六五年六六年的時候,還去縣裡蓋過小學呢,聽說他當時還學了架子工,會搭架子。”

錢進一聽,確實有人才。

這樣他一拍桌子說:“老槐叔,明天你用居委會的電話給你們公社打電話,找你們大隊長說一聲,讓他去把那些有好手藝的師傅給我請來。”

“先別說肯定能給解決編制和戶口的事,就說市裡有活幹,管吃管住,按工計酬,待遇從優!”

他實在沒時間去現場考察了,為了避免魚龍混雜、魚目混珠,只能把人叫過來考察。

考察透過的他想辦法給解決戶口,無法透過的那隻能哪裡來的回哪裡去了。

“好——啊不,是!”老槐急忙應道。

錢進問道:“不是?”

老槐尷尬的說:“是是是!”

第二天一早,他起床吃了飯後沒有直接去崑崙山路的培訓學校,而是先去城南的供銷社招待所。

紅星公社鐵匠陳井底所就職的那個招待所。

錢進現在手上有了建築大隊,那還得有個信得過的人當大隊長。

他昨晚思來想去,就陳井底最合適!

陳井底年輕有精力,且對他很欽佩,甚至可以說是對他忠心耿耿。

另外他心靈手巧,雖然以前是幹鐵匠的,可他有家傳的銀匠手藝。

再一個他進入招待所後一直在默默學習,電氣水暖四大工程專案多少都會一些。

去年過年的時候,陳井底來給他送禮,那時候兩人聊天,錢進得知錢進對在招待所裡什麼都幹,又學習了木工和泥瓦活。

反正招待所裡桌椅板凳、門窗牆壁的小修小補,全是他一手包辦,幹得又快又好。

這樣他就是一個全才了。

當然他不是天才,這些活也就是能幹,而不是精通。

但錢進要的就是一個各行各業都懂一些的人,能夠在宏觀上起一個綜合調控的作用。

當人,這個人還必須得是他的心腹,必須得信得過!

在這方面陳井底也不是特別合適,他性格比較內斂甚至懦弱,當大隊長未必能撐起隊伍來。

錢進覺得這點不要緊,大柳樹公社民兵大隊的那位副大隊長常住海開始辭職了,用不了幾天就可以來他手下報到,那時候他就把常住海派過去給陳井底當副手。

常住海肯定能鎮得住局面、帶得了隊伍。

他趕到招待所。

這次招待所的女服務員可不敢慢待他了——當初陳井底剛進入招待所上班的時候,錢進有一次來找他,結果女服務員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招呼他來著。

現在他名氣太大了,招待所這種地方的服務員要學習認識幹部。

錢進進門,兩個正在嘮嗑的女服務員見了立馬站起來恭敬問好。

而錢進根本沒閒暇與她們打招呼,直接問:“陳井底呢?”

“誰?哪位領導?”有個女服務員還拿起了顧客簽名簿來查。

錢進無奈:“你們後勤修理工師傅,就是那個啞巴。”

一提啞巴,兩人明白了,立馬一起伸手指向後面:“在倉庫裡。”

後院的小倉庫裡,陳井底正蹲在地上,用刨子仔細地刨著一塊木板。

他穿著乾淨的藍色勞動布工裝,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結實的小臂。

錢進過去拍他一下,他迅速起身拍了拍手和身上,然後看到是錢進,臉上露出興奮而略帶疑惑的笑容,急忙用手比劃著打招呼。

錢進也笑著點點頭,拉過旁邊一張小板凳坐下。

他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說:

“陳師傅,元旦下大雪,市裡頭很多房子被雪壓壞了,很多人沒地方住。我受到市府領導的委託,想以勞動突擊隊的隊員們為主體,組建一支建築隊去修房子。”

“現在人手已經齊了,四五百個人吧,但是缺個領頭的。我覺得你最合適,你手藝好,人實在,又是我的心腹,用你我放心,所以你願意來嗎?”

建築大隊當大隊長,管的人多拿的錢多名頭好聽,可是沒有編制!

陳井底現在是招待所的正式職工,享受的是招待所的正式福利。

但錢進不擔心他會拒絕自己,否則也不會來找陳井底了。

這人講義氣。

只是他得把話說清楚,不能仗著人家講義氣就獨斷專行把人弄走。

陳井底是小時候聲帶受損不會說話,不是天生聾啞人,他能聽懂人的話。

於是聽清錢進的話後,他吃驚的看向錢進,又比劃著指向自己。

錢進說道:“對,就是你,你去我手下當個大隊長,給我管他幾百號人。”

“你別擔心你管不了,但凡我來找你,肯定是覺得你能行。”

“另外我實話實說,咱是自己人,你是我信得過的嫡系,隊伍交給你,我放心!”

聽到後面的話,陳井底眼睛瞬間亮了一下,露出笑容、

但隨即又黯淡下去,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他拿起筆,快速的在紙上寫字:

“謝你看得起,但我啞巴,當隊長不行,指揮不了人。”

錢進擺擺手,笑道:“我要不是能解決你發聲的這個問題,還會上門找你?”

“你要是一直啞巴,我找你去當什麼大隊長?到時候你沒法開展工作,光去受手下人的羞辱就行了。”

他從隨身攜帶的帆布包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大小的黑色塑膠盒子。

盒子開啟,裡面是個點菸器一樣的東西。

電子喉。

錢進還是抗旱工作那會偶然在商城看到的這個東西,當時他考慮了陳井底的情況,猜測這東西可能適合陳井底使用,只是一直太忙,沒機會見陳井底,把禮物送給他。

現在展示出電子喉不要緊。

他找醫院耳鼻喉的大夫打聽了一下,其實早在1858年首先有人提出人工喉的概念和設計,並稱之為說話機。

1873年奧地利醫師比爾羅特在為一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以後,設計了一個管狀金屬製發聲裝置為機械人工喉雛形。

到目前已經經過100多年的改進了,人工喉在全球有了大發展。

另外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生產也有些年頭了,1957年便有人發明了人工喉。

然後美帝國方面在1942年開始推出電子人工喉,也就是錢進現在拿出來的電子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