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說有點什麼事比如孩子上大學老人看病要去市裡頭,好歹都有個落腳的地方啊!”
這是切身利益。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錢進一貫是這麼做事的,說句難聽的就是: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種話跟縣裡的領導們說,人家會嗤之以鼻,跟農村幹部來說那可就太有誘惑力了。
所有人一琢磨。
確實是這麼回事啊!
錢進繼續說:
“你們都知道我喜歡做事不喜歡說話,不會隨意瞎承諾,但現在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承諾。”
“用不了幾年,國家會放開人口流動,如果你們看報紙,就會注意到現在有關部門在探討給每個人上身份證的這個政策的可行性。”
“這,就是為以後人口流動做準備,那時候你們可以去市裡打工,絕對可以。而那時候如果你們在市裡有個落腳地、有個熟人照應著,是不是一切就輕鬆簡單了呢?”
基層幹部們頓時被他說動了。
大柳樹公社的主任嚥下嘴裡的雞蛋醬後激動的說:“錢指揮對俺公社有恩,反正他說什麼俺就辦什麼,俺公社響應他的號召!”
前寨公社的領導更是趕緊說:“俺公社早就決定響應了,不就是要工匠嗎?沒毛病啊,肯定把好工匠挑給他!”
其他人也立馬拍桌子扯嗓子的進行表態,並詢問錢進關於以後可以去市裡打工的可行性。
這事還得需要幾年時間來醞釀,但肯定有可行性,所以錢進回答的斬釘截鐵,讓他們熱血沸騰。
最終錢進又體貼的說:“另外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會把你們的強勞力、好勞力給抽走,耽誤你們農田裡的活。”
“瞧,我們有招聘簡章,這上面是有年齡要求的,要求在50歲到60歲之間,身體健康,沒有犯罪記錄。”
大家開始穿越招聘簡章。
看著列印紙上的白紙黑字,他們嘖嘖稱奇。
第一次看到這東西呢。
另外一看市裡要走的是五六十歲的老傢伙,他們更是放下心來。
錢進發現了,這年頭的五十歲跟21世紀的五十歲不一樣。
因為缺乏營養也因為缺乏保養加上過度勞作,現在的人老的很快。
現在農村五十歲勞動力,就已經算不上強勞力了。
可是對於工匠來說,這個年紀非常優秀,因為經驗太足了!
錢進不需要他們出大力,需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和經驗。
出力的活有勞動突擊隊的知青,那都是三四十歲的壯年人,有的是力氣。
幹部們沒有想這麼多,他們全在仔細看招聘簡章。
技術:要求手藝精湛,有二十年以上從業經驗,能獨立完成複雜木構件(如房梁、門窗)、砌築承重牆、打製石基礎等。
需有本生產隊和本公社的書面推薦和證明材料(如參與過的重要工程)。
品行:吃苦耐勞,責任心強,服從管理,有帶徒弟的意願和能力。
待遇:解決海濱市城鎮戶口(集體戶),月基本工資45元,外加計件或專案獎金。
提供集體宿舍和食堂餐飲(管住管吃)。
另外表現優異者可長期留用,家屬(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按規定申請隨遷(需符合條件)。
錢進怕他們看不明白,特意指著最後的‘考核’方面強調:
“推薦工匠的工作在你們,可留不留是我說的算。”
“所有工匠都有一個月的實習期,實習期內,我們有專業的工程師、內行師傅進行嚴格考核。”
“考核內容是現場做活、工作態度、學習能力、安全意識。反正實習期滿,考核不合格者,退回原籍!戶口、工作關係一併取消!絕不姑息!”
錢進的話語斬釘截鐵,條件清晰,利弊分明。
他必須得說清楚了,否則以這些幹部的尿性,肯定要搞走後門那一套。
所以他後面特別強調了“實習期”和“考核不合格退回”的條款,就是要杜絕濫竽充數,確保招到的是真才實學的匠人。
並且他也說清楚了,誰要是敢走後門,那麼市裡的紀檢部門會跟進調查。
涉及到的幹部不管背景、不管級別、不管過往是否有功,一律頂格處罰,一擼到底!
眾幹部們紛紛點頭,連連說會按照政策來辦事。
他們此時多少有些羨慕工匠們。
解決城鎮戶口,月工資45塊,未來還能帶家屬進城。
這對面朝黃土背朝天、手藝再好也只能在村裡蓋蓋土坯房的匠人們來說,簡直是鯉魚跳龍門的天大好事!
再綜合錢進的話,他們逐漸回過味來。
何必擔心被抽走勞動力呢?
現在都已經大包乾了,勞動力是各家的不是集體的了,錢進沒把這事說的太清楚,但用‘進城務工’點明瞭這點。
如此一來,這明明是給公社爭光、給匠人謀出路的好機會啊!
“錢指揮,您放心!”大柳樹公社的主任拍著胸脯保證。
“你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我們那裡別的不多,就是好木匠多!現在我們大隊支部幹部都在這裡,我立馬給他們開個內部小會,回去以後立馬層層篩選,保證把最好的、最可靠的老師傅推薦給您!”
“誰敢走後門,那就是跟我陳立春對著幹,要是送去的被退回來,我這張老臉都沒地方擱!”
下馬坡這邊,馬從風再次激昂開口:“錢指揮你放心,俺下馬坡的瓦匠,那砌牆的手藝,十里八鄉絕對有名,保證不摻假!”
“然後俺大隊最好的瓦匠就是馬從力,但他年紀不符合,要不然把年紀往下拉一拉?五十歲太老了!”
錢進說道:“年紀方面,最低可以放寬到40歲。”
馬從風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四十歲,馬從力應該是40了,他年紀正好,我呢,我今年四十五,嘿嘿……”
幹個大隊長,哪有去城裡端鐵飯碗舒坦?
會議結束後,三個公社立刻行動起來。
他們先沒有回去,而是現場光開會討論手底下的農民工匠情況。
那些平日裡默默無聞、靠著斧鑿瓦刀吃飯的老匠人們,瞬間成了香餑餑。
不管大隊支書還是生產隊長,他們平日裡都對自己同吃同住的同村人非常熟悉。
用不著什麼挨家挨戶走訪摸底,更不用去核實手藝,誰的品性好、誰的手藝好,他們心裡都有數。
另外公社領導負責把關,組織初步篩選和評議。
市裡要人要的急,所以基層工作開展的也著急。
不到一個鐘頭,100人的推薦名單和證明材料很快匯總到了錢進手中。
但是錢進還是要下鄉親自考核,必須得將訊息下放到具體生產隊。
很簡單,他不信任這些幹部。
這些基層幹部或許愛國但更愛家,讓他們推薦名額,只能起一個參照作用。
他們肯定任人唯親,幫親不幫理啊!
即使有紀律約束也沒用。
錢進擔心有水平不夠的工匠渾水摸魚、魚目混珠,也擔心有高水平的工匠因為跟在場幹部有矛盾而成為滄海遺珠。
所以,為了提高效率,他接受基層幹部們的推薦。
但為了公平公正公開,他還要親自下鄉去考察這些工匠,去篩選、去挑揀。
陪同錢進一起下鄉開展工作的老吳友情提醒這位領導:“錢總隊啊,您現在就把名額給填滿了,後面再有合適的人怎麼辦?”
錢進微微一笑。
怎麼辦,繼續填呀!
領導給批120個編制,他還真就老老實實說要120個?
蛋!
他得要200個!
現在是工作還沒有開展,領導沒有看到成效,所以給他120個名額。
如果工作開展順利,工程大隊工作出色,到時候他再多搞點編制名額那肯定是小意思!
錢進和老吳沒有閒著,他們也跟著公社領導下鄉了。
從距離縣城最近的大柳樹公社開始,拿到初步名單後,他們要直接跟來報道的工匠進行實地考察。
要考察身體狀況和手藝。
其中木匠做榫卯,瓦匠砌牆角,石匠鏨石料。
錢進跟老吳簡單協商,認為他們這種外行做核驗工作,那麼得看得仔細,問得深入,不僅看技術,還看眼神、看態度、看言談。
因為他要找的,不僅是手藝好的匠人,還是能埋頭苦幹、便於管理的老實人,另外更是能沉下心來、願意帶徒弟、有責任心的師傅!
可惜沒有足夠時間給他一一挑選,他現在只能相信各公社乃至生產隊的幹部沒有徇私枉法、走後門,確實是給他送來了一百多號的好工匠。
這樣幹,他核驗工作就可以比較輕鬆了。
否則得浪費不少時間呢。
而現在時間最寶貴。
沒辦法,市裡活太急了。
現在他之前組織起來的建築隊已經開工了,但是人太少了,勞動力不夠,對於全市的工程來說屬實是杯水車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