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領導又當場開會,最終認為錢進這個思路確實可行。
一百二十個技術骨幹名額要一百二十個農轉非編制,這確實不多,但能解決大問題。
以勞動突擊縱隊為主體的建築大隊的成立,不僅能解燃眉之急,更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創新嘗試。
特別是這可以同時解決一批閒置的勞動力,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韓兆新最後分析。
他認為這個方案可以以最小的戶籍代價——120個編制,引入關鍵的技術力量——針對性的從農村帶出120個優秀匠人進城市。
然後依託現有集體組織——勞動突擊總隊,解決最緊迫的民生問題——暴雪導致的老舊危房問題,同時還能探索新路——各城市舊房改造工程,確實是一個極具政治智慧和可行性的方案!
鄭國棟決定特事特批。
但要求錢進這邊必須得明確幾個問題。
他示意秘書開始做筆記,然後對錢進說:
“第一,這一百二十人,必須是真正的技術人才,我要木工、瓦工、石匠,手藝要過硬、人品要可靠,寧缺毋濫,別給我搞出關系戶來!”
“第二,戶籍關係,先納入泰山路集體戶口,由你們居委會統一管理。”
“當然糧油關係、子女入學等配套問題,我會安排相關同志牽頭,協調糧食局、教育局等部門,儘快落實,要確保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錢進連連點頭。
鄭國棟繼續說:“第三,建築大隊的運作,要規範,要制定章程,明確職責,這需要接受街道和區建委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至於修繕專案更要公開透明,費用核算要清晰合理。既要保證質量,也要厲行節約!”
這些沒問題。
錢進很佩服鄭國棟。
一把手還是高瞻遠矚,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把方方面面考慮到了。
然後他佩服早了。
鄭國棟繼續說:“第四,你這裡作為試點,那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事後要總結經驗,形成可推廣的模式,出了問題,我唯你是問!”
錢進擠擠眼。
啊,軍令狀?
韓兆新那邊笑了起來,說道:“怎麼了,沒信心了?”
“不,二位領導!我保證完成任務!”錢進挺直胸膛,聲音洪亮。
“我一定嚴格把關,把這支隊伍帶好,把全市的危房修繕工作幹好!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韓兆新這時候笑著說:“最後一條,國棟領導跟你開個玩笑。”
鄭國棟也笑起來。
錢進認真的說道:“我還是那句話,卒子過河——有進無退!這個工作我一定能帶好,要是我帶不好隊伍、幹不好活,願意接受政治處分!”
“好!”鄭國棟臉上露出讚許笑容,“老韓,這可是小錢自己說的啊。”
“這事我們不插手,具體怎麼幹你來想辦法,反正各方面工作儘快落實,並形成會議紀要下發。”
“告訴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熱烈響應。”
就此,程式上的障礙迎刃而解。
第二天,市辦公室迅速起草了《關於同意成立海濱市勞動突擊總隊下屬某建築大隊並解決部分技術骨幹戶籍問題的批覆》檔案。
檔案下發,明確了120個名額、管理方式、主管部門、脅從協辦部門等關鍵事項。
檔案加蓋了市府鮮紅的大印,正式生效!
錢進拿到檔案副本的那一刻,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政策綠燈已開,程式合法合規!
正好他在核準委裡的工作不那麼緊急了,並不是每天都有企業工廠需要從外國引進裝置和技術。
國家匯率是有數的,一月份需要對全面計劃進行規劃,這種情況下暫停了相關工作。
於是錢進可以先管勞動突擊總隊方面的工作。
他馬不停蹄,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檔案和滿腔的熱情,再次踏上了前往安果縣的路。
這一次,他不再是單槍匹馬。
區建委派了一位熟悉農村情況的幹部老吳同行,民政部門也準備了考核專家。
錢進先去了一趟安果縣政府,跟縣裡的一二把手坐了坐,一起回憶了一下抗旱工作的艱辛,又展望了新年的豐收。
最後,錢進把自己此次來的任務說了出來。
其實這是一種挖牆腳的行為。
錢進需要的這種工匠在農村很重要,改革開放後隨著公社和生產隊將大鍋飯改為大包乾,農民生活條件逐漸就有所好轉了。
這種情況下,以後農民是有蓋房和修繕老屋需求的。
此時市裡把相關人才給抽走,縣裡兩位領導不太樂意。
奈何這是市府的安排,另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安果縣欠著錢進好大的人情。
兩位領導唉聲嘆氣中,在相關檔案上籤了字。
他們也坦言:“錢主任啊,也就是你來要人,如果是別人來要,哪怕是韓總來要,都不會這麼順利,我必須得說道說道,做事得講公平嘛。”
“如果市裡頭是要走一百二十個工匠再要走一百二十個五保戶,那我們絕對沒有怨言,這隻抽人才不要廢材——算了,錢副指揮,你放心大膽的去幹吧。”
錢進跟他們握手道謝,他投桃報李,同樣給出了承諾:
“安果縣工業要升級,我一定會額外下功夫,我就是晚上不睡覺了,也得加班給你們的工廠選出合適的先進技術和裝置!”
聽到這話,一二把手滿意的笑了起來。
可以。
一百二十個匠人還能換這樣一個承諾也夠了。
之前下鄉總跑一線有好處,錢進對安果縣各大公社的情況很是熟悉。
哪個公社在山裡,哪個公社樹林多,這些他一清二楚。
山裡的公社有好石匠,樹林多的公社必然出好木匠,這都是必然的。
錢進在來的路上已經先篩選出了三個公社的情況。
很巧,其中就包括下馬坡的前寨公社。
前寨公社前沒有山後沒有林,他們公社是出了名的窮。
正所謂窮則思變,於是從舊社會開始,他們公社的老百姓就得出去學手藝謀生。
一直以來,農村的匠人手藝主要靠父子相傳,就這樣前寨公社裡出現了很多工匠家庭,他們有木匠也有泥瓦匠。
錢進在下馬坡當包隊幹部的時候就聽說過,他們大隊有不少老匠人以前在國家搞水利工程的時候出過力。
另外還有兩個是大王公社和大柳樹公社。
大王公社靠山吃飯,位於大王山的山坳裡,常年往外出石頭。
現在海濱市的勞動紀念廣場地面大理石便是由大王公社提供的。
大柳樹公社名副其實,境內有很多樹林,其中,柳樹林尤其多,各生產隊裡木匠也多。
時間緊迫,錢進沒法下鄉自己去挑選人才,只能相信體制的力量。
縣裡一把手親自給三個公社的主要領導和生產大隊領導打電話,全給緊急叫到了縣府會議室開會。
這些農村幹部來了看到錢進高興的很,特別是下馬坡生產大隊的大隊長馬從風,握著錢進的手捨不得撒開。
中午人到齊了,錢進自己掏錢掏糧票給縣府食堂,為基層幹部們準備了雞蛋醬夾饃。
大傢伙熱切的品嚐著充滿麥香味的烤饃,然後就看到了市府的紅標頭檔案。
安果縣二把手打哈哈:“市裡考慮到咱們農民缺少出路,也考慮到去年咱縣裡遭災最嚴重,然後決定給咱縣一百個名額的農轉非編制。”
“這可是給縣裡解決人才出路、減輕負擔的好事啊,大家要全力支援錢副指揮的工作。”
錢進只給出了一百個名額來,剩下二十個名額用來機動。
他知道肯定有特殊情況,所以手裡得留著一批名額當預備隊。
各基層幹部全是人精,看到這份檔案後,一個個全開始抻脖子。
噎著了。
錢進給他們倒茶水,笑道:“怎麼了,各位領導,有難處?”
馬從風這邊最痛快:“沒有難處,這是好事,我回去給俺大隊一說,那些師傅肯定得爭得打破頭!”
他的話是事實。
放在個人身上,這是打破頭都得搶的好事。
農轉非啊!
商品糧啊!
鐵飯碗啊!
這是中專生、大學生才有的際遇呢,尋常老百姓、莊戶人哪敢想呢?
可是放在他們這些基層領導身上就不是好事了。
優秀的勞動力被帶走了。
這相當於市裡對農村吸血了。
但錢進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而且很簡單:
“各位同志,100個名額,分配給你們這些生產隊和公社,其實可不少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你們這個生產隊或者公社,在市裡紮下根了!”
“你們大隊不是愁沒有票證嗎?不是怕碰上災年嗎?如果你們的生產隊在市裡頭紮下根,那還愁這些東西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