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知道。”
兩人回去,方曉開始吹噓起自己在國家級重點科研專案落地工作中的作用。
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頓飯吃的五飽六飽,臨走的時候方曉沒忘記盤了盤大橘的頭。
那隻大橘幾乎沒有動過,就這麼坐在吧檯上充當招財貓。方曉盤它,它也很溫順,咧著嘴衝方曉喵喵叫了兩聲。
是那種溫和的叫聲,方曉甚至覺得自己被羅教授附體,能聽懂大橘是在祝福自己發財。
這家還真是有點意思,方曉心裡想到。
出門,張良友拍著肚子,心滿意足,“方主任,吃飽了,嗝~~~”
“少吃點,你這算是暴飲暴食了吧。”方曉調侃。
“不算不算。”張良友笑眯眯的說道,“您知道我這名字怎麼來的麼?”
“良友麼,小時候的一款煙,據說每一盒有一根菸上標記著三角號,裡面加了料。話說張主任,那時候能抽良友的可都是大款,萬元戶!”
“嘿,我小時候家裡算是寬裕,吃慣了。可惜,在我這兒算是家道中落。”
方曉上下打量張良友,搖搖頭。
“我有幾個堂兄弟在外面,混的都不錯,最近給我郵遞了點好東西,一會您拿點回去。”
“不用這麼客氣。”
“不值什麼錢,就是一點小心意,稀罕物。”
方曉也不缺啥,但八十年代初家裡能抽良友的人家,混到現在要是家道沒中落的話,應該過的不錯。
好奇心大起,方曉問道,“有什麼新鮮玩意?”
“一個是我大伯家的哥,他在西疆那面種了點蘋果。”
“???”
“新品的,特好吃。不算是特供,他們研究了一輩子,就想弄出點新品的蘋果。”
“哦?你堂哥這麼有情懷?”
“狗屁的情懷,還不是看上那面的水果了,就研究了一輩子。也挺好的,在西疆吃沙子也比在咱這兒吃雪強。”
“他們那面下雪的話也不小吧,我看冒煙雪比咱這面都多。”方曉問道。
“分地兒,西疆太大了。建設兵團旗下的一支研究隊,蘋果是真好吃,我特意留了一箱送朋友。”張良友笑呵呵的說道。
“好吃為什麼不推廣?是快了麼?”
“應該挺難的,新品種不是說種就種的,需要調土,以及能不能量產,產出來的價格,果農換品種一兩年的沉澱期等等都需要考慮。”
張良友又說了好多,但他了解的也並不多,越說越亂,甚至有點無法自圓其說。
方曉知道這位水平有限,要不然不會一直蹲在富裕縣過日子。
雖然在這兒活的還算是滋潤,但也就那麼回事。
“還有是我姐給我郵遞來的火鍋底料。”
“哦,這個就算了。”方曉直接拒絕。
“不一樣,江中產的。就是健胃消食片的廠家產的,剛上市沒多久,網上都很少賣,她給我郵遞了幾種口味,您拿回去嚐嚐。”
江中健胃消食片廠家產的火鍋底料,這吃完了到底是該餓還是不該餓呢?
方曉心中大樂。
要說張良友也挺有意思的,拿出來的兩種小禮物的確都不貴,但都有意思。
“行,那我就不客氣了。”方曉道。
“最近這幾年,我眼睛都不夠用了,尤其是今天看見方主任您帶來的那臺機器人,真牛逼啊!”張良友很粗魯的稱讚到,能看得出來他出自真心。
不過方曉也是這麼想的。
“我兒子畢業的時候就想留在南方,被我生逼著回來的。”
“後悔了吧。”
“不後悔。”張良友上車,紮好安全帶,回頭看了一眼“小孟”,搖了搖頭,“南方有什麼好的,競爭壓力大,還不如回來好好經營。縣城雖小,但有些事兒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要幾代人不斷耕耘。”
這話說得……
方曉覺得自己錯了,小看了這位張良友張主任。
沒想到在這面竟然能遇到這麼有心氣兒的人。
“你兒子也同意?”
“他懂個屁!出去混,不就是惦記著外面的花花世界麼。”張良友斥道,“只要有錢,哪不花花。”
方曉笑了笑,沒說話。
“方主任,以後我這面盯著,有疑難雜症或者疑似的病人,找您週末來幫著看一眼?”張良友問道。
“行,謝了。”
“這怎麼謝反了呢,該我謝您才對。您是不知道我們基層醫院最常說的就是——看不了,你去上級醫院吧。”
方曉微笑,自己何嘗不是呢。
“但那些拿著新農合的老人,我是真的不忍心。就剛才那個樹人,我也是不忍心。當這麼多年醫生,還是難免會感同身受,這樣不好。不過有您和……它,辛苦方主任。”
“什麼它,那是小孟,以後叫小孟。對了,別跟別人說啊。”
“是是是。”張良友不斷點頭。
找到張良友的車,他給方曉搬了禮物,揮手告別。
張良友目送方曉離開,隨後拿出手機。
“嘛呢?”
手機裡傳來震耳欲聾的聲音。
張良友按捺住心裡的煩躁,兒子這是又特麼去蹦迪了。
年輕人,難免的,自己還是別爹味兒十足了,總有他蹦不動的一天。
“我在玩!”
兒子聲嘶力竭的聲音傳出來。
張良友很不高興的結束通話電話,等明天再跟兒子說這事兒吧。
他盤算著,剛剛“小孟”的確讓張良友于無聲處聽驚雷。
要不是自己拽著方曉出來吃飯,都不知道那位給出樹人病診斷的年輕醫生竟然是ai機器人。
這種國家級重點科研專案,自己竟然能在生活中看見,張良友甚至有些懷疑自己在做夢。
冷靜了很久,他準備找兒子好好談談這事兒。
願意玩,自己管不著,年輕人麼,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天天泡籃球場,父母招呼回家吃飯都老大不願意的。
但該做正經事的時候還是要做,比如說跟著這個專案。
張良友把自己能做的事情捋了一遍,準備讓兒子以後和方曉方主任對接。
甚至他都動了要讓兒子去長南人民醫院進修的想法。
對!
進修!
張良友最後拿定了主意,家這面自己負責,每1-2周兒子跟著方主任跑一趟,回來看看那些沒有確定診斷的患者。
那可是國家級重點科研專案!
就算沒這個名頭,只要不瞎都能看出來這東西有多牛逼。
就怕兒子沒正經的,不知道珍惜這種能讓家族躍遷的機會,張良友沉思著。
……
……
“羅浩,什麼患者?”
“樹人病。”羅浩道,“回頭你跟一下,的確和樹人長得差不多。”
“你說西幻裡面的樹人是不是都生了這種病?”陳勇拿著羅浩的手機,看著那張照片,陷入沉思。
“見過?”
“在學院的時候見過,導師說樹人是一個種族,我特麼都不知道這叫樹人病。”陳勇抱怨道。
“可能你導師說的樹人和樹人病是兩回事,萬一樹人真的是大樹成精了呢?也說不定。”
“我看過照片,和樹人病的患者差不多!”陳勇做了一個誇張的手勢,隨後猶豫了一下,“羅浩,這個專案你帶吧。”
“嗯?”
“要是我帶的話,導師會覺得我在砸場子。雖然我對英國沒什麼好印象,但導師對我還是不錯。教錯了一個樹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
“行啊。”羅浩溫和一笑,“既然你不方便,那我帶著寫論文好了。”
“你行不行啊。”
“你寫論文是誰教的心裡沒點逼數?”羅浩鄙夷的撇了撇嘴,開始收拾行李,“這冰箱貼,你回家貼在冰箱上,別忘了。”
“沒用。”陳勇看著冰箱貼,冰箱貼上寫著【別忘了吃東西】。
“唉,你說我是不是沒有口福的命?我算過了,我有啊,可事實卻是這樣。就說不能給自己算,就說不能。”
陳勇低聲嘮叨著,聲音越來越小。
上了飛機,羅浩閉上眼睛養神。
去了一趟帝都參加比賽,收穫當然有,那些老專家知道小孟是機器人後都表示很有興趣。
但羅浩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感興趣,有多少人是假感興趣。
任何一次變革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比如說最近的腹腔鏡、胸腔鏡,等老主任們退的差不多了,才在臨床上大範圍鋪開。
一個微創手術都這麼難,就更別提ai智慧機器人。
一定要慎重,羅浩心裡告誡自己。
很快回到省城,羅浩開啟手機,一連串的資訊、未接來電。
我艹,這是怎麼了?
羅浩掃了一眼未接來電,找到馮子軒的電話打過去。
“小羅,醫院,急診搶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