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打網球啊

第162章 熱愛,從不需要刻意證明

生了這麼一個兒子,她臉上都好像打了高光似的。

今天在醫院,院長還特意找她聊天,特別是提到他兒子提的特別多,甚至於,衛生部門的領導都專門誇了她生了一個好兒子。

袁紅霞當時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就跟吃了糖似的,賊甜。

老顧同志坐在一旁看著袁紅霞跟兒子聊天,笑的就跟傻子一樣。

通話結束時,他對著螢幕比了個“勝利”手勢,笑容裡帶著少年的純真,全然不見賽場上的凌厲。

燈光調至最暗,顧誠戴著智慧睡眠頭環,床上散落著運動恢復帶。

床頭櫃上放著營養師定製的夜宵:一份三文魚沙拉、兩杯甜菜根汁(促進血液迴圈)、以及標註“4:00 am”的營養補充劑。

智慧手錶顯示他的心率已降至 52次/分,深度睡眠佔比 38%。

07:00新聞釋出會現場。

其實顧誠並不想接受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採訪,這不僅會浪費他休息的時間,在釋出會現場還得謹言慎行,很多話都不能亂說。

當他站在釋出會,站在那數之不盡的記者面前,他所代表的就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國家的形象。

面對 72家媒體的長槍短炮,顧誠穿著乾淨的白色 polo衫,除了眼下淡淡的青黑,看不出剛經歷史詩級的一天。

當被問及“如何做到一日四勝”時,他揉了揉手腕上的護具,露出少年特有的靦腆:“其實沒想那麼多,就是一場一場打。青少年比賽當熱身,成人賽當學習。感謝組委會調整賽程,也感謝浩洋在雙打裡幫我分擔了很多。”他頓了頓,看著臺下舉起的“中國網球未來”標語,補充道,“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網球。”

儘管剛創歷史,顧誠仍按計劃在比賽開始前出現在 3號球場。

他沒有進行高強度訓練,而是利用老太婆提過的方法進行“神經肌肉喚醒”練習:用球拍顛乒乓球穿越障礙物,在平衡墊上完成截擊動作。

於浩洋坐在場邊玩手機,突然抬頭喊:“誠子,你上《時代》週刊了!標題是‘改變網球的 15歲基因’。”

顧誠擊球的動作頓了一下,隨即笑道:“別管那些,把這個多球練完。一會還有其他比賽要打”陽光透過圍網灑在他身上,汗水再次浸溼後背,彷彿昨日的“四冠王”只是一場尋常訓練。

當顧誠端著沙拉走向餐桌時,意外碰到了剛結束採訪的費德勒。瑞士天王主動起身握手,眼中帶著欣賞:“cheng,昨天的表現太不可思議了,我看了你的單打決賽,那個發球讓我想起自己 20歲的時候,但你的穩定性更可怕。”

顧誠臉頰微紅,像個普通粉絲般握緊偶像的手:“謝謝您,費德勒先生,我從小就看您的比賽,您是我的榜樣。”

兩人簡單交流了發球技巧,費德勒臨走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雖然雙打沒辦法跟你戰一場,但單打……我們不會輕易將冠軍拱手相讓的。”

在全球媒體將顧誠塑造成“網球救世主”的同時,熟悉他的人更願意用“自律的怪物”來形容。

據顧誠的老師回憶,顧誠 10歲時就主動要求加練,別人跑 3組折返跑,他一定要跑 4組。

這種近乎偏執的自律,讓他在 15歲就擁有超越年齡的心智。

當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為他“封神”時,顧誠看著這一系列的新聞,還有自己初中老師眼中的自己,他一臉懵逼。

初中時候的他,好像沒接觸過網球吧?有些無語,甚至還有些無奈。

人紅是非多。

隨著顧誠熱度持續攀升,關於他的“黑料”也開始在網路流傳。

某自稱是顧誠初中同學的賬號爆料:“他根本沒那麼自律,體育課經常偷懶!”

這條訊息瞬間引發軒然大波,評論區分成兩派激烈爭吵。

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波,顧誠正在酒店房間研究下一場對手的比賽錄影。

曹輝不知道什麼時候匆匆趕來,將手機遞到他面前:“網上有人抹黑你,需要發律師函澄清嗎?”顧誠暫停影片,目光掃過手機螢幕,突然笑出聲:“不用理會,清者自清。”

顧誠倒不是不想回應,而是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事實上,在他從網王世界回來之前的那些年頭,他除了打過籃球,偶爾踢踢足球,砰砰羽毛球外,根本就沒接觸過網球。

回應的太多,漏洞就越多。

倒不如不去回應,這件事,也許很快就過去了。

然而事情並未平息。

次日訓練時,圍場外聚集了大量舉著“打假”標語的人群,甚至有媒體堵在球員通道追問:“你初中同學爆料是否屬實?”

顧誠依舊保持著慣有的冷靜,只是在路過鏡頭時輕聲說了句:“我的過去,比不上未來值得關注。”

然後登上微博,配文只有簡單的一行字:“熱愛,從不需要刻意證明。”

這條微博釋出後,輿論風向瞬間逆轉。

而顧誠早已將這些拋諸腦後,他正專注於網球。

在他心中,賽場才是最真實的舞臺,所有的爭議與讚美,都比不上擊球瞬間的純粹與暢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