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艦空雷達,別說一套雷達數量不止一個,就連個頭也不是戰鬥機的能比得上,一臺比一箇中隊的戰鬥機雷達加起來都重。
所以他們能跟幾打幾,還算是能接受,哪怕是技術不夠先進,說得難聽點,分幾臺車制導,都能達到這個效果了。
但是戰鬥機雷達就不同了,就那麼大點,根本沒有多餘的天線等射頻系統去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說全靠一套天線後端在做事情,而且這套系統的個頭,也就那麼大一點點。
在這個基礎上,能實跟6打2,簡直大大超出了同志們的預料。
“就這麼大點兒東西,能跟6打2?”一位同志沒忍住,這個驗收會總的來說沒什麼太大爭議,唯一問題就是成果有點太出乎意料了。
雷達所的總工點頭笑道:“是的,這還是因為pd-63受戰-7機頭直徑限制,所以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包括探測距離等引數,都受限制。”
戰-7的機頭直徑,也就是米格-19的底子,再怎麼擴充和保留,總是受到機身直徑限制的。
所以這句話算是一句實話,但是有時候,實話最傷人。
合著你們還覺得這個引數不夠好是吧?
這基本上意味著在當前作戰環境和條件下,一半的飛機就能信心十足的衝上去接敵,特別是配合它100公里的探測距離,多一倍的敵人並沒有什麼作用,反倒是因為目標多了,選擇面更大了。
“這個……有戰績麼?”一位同志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有的有的,包有的。曾經就靠這一手,在60公里外就直接驅離了敵機。”雷達所的同志笑道。
說到這個,空軍的同志也不甘寂寞起來,不久前的得意之作,大範圍是沒法說這件事情了,但是今天這個範圍,都是有資格知曉這件事的:“對,這件事情是有的,而且我們可以透露一下,敵人是花旗佬。”
他們說的,正是南部海域南礁群島的那件事,我們幾架戰鬥機雷達一開,硬生生把從呂頌出擊的花旗飛機給逼回去了。這件事情,戰績可查。
空軍的同志的包票,讓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扣得死死的。
而且這可是花旗佬的空軍,而不是什麼小魚小蝦。如果是髒三的飛機,那說服力就沒著這麼強,畢竟打夾了尾巴的喪家之犬,和花旗佬還是沒得比。
同志們一時間感覺有些不真實起來,我們的機載雷達得到長足的進步,這件事情他們相信,而且很有信心。
但是信心再足的同志,都沒敢想居然能進步到如此地步。從雷達所的彙報、戰例以及世界當前機載雷達發展的現狀來看,這臺機載雷達,說一聲世界第一,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不僅是效能,還有功能上的領先。
雷達所的同志並不滿足於如此:“這臺雷達的主要功能,是對空作戰,但是我們相信,接下來我們可以一邊繼續發展它的對空功能和效能,同時還能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對地攻擊功能,將我們的戰-7變成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讓我們的攻-5的對地偵搜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同志們嘩啦啦的鼓起掌來,他們也沒什麼好挑的,也實在是不好意思挑毛病。
對於這麼一臺明顯領先世界的雷達,有什麼毛病都不是問題,看出什麼問題來,下來溝通兩句也就完事。
同志們喜笑顏開的樣子,讓高振東在旁邊看著心情非常舒坦。同樣在旁邊看著的,還有防工委的領導和總工,除了具體做事的雷達所的同志之外,他們倆是最清楚高振東在這裡面的作用的。
防工委領導拍了拍高振東的肩膀:“振東,幹得不錯!”
高振東搖搖頭:“我就是動動嘴,跑斷腿的,還是雷達所的同志們。”
領導笑了兩聲,沒有多說。振東同志就是謙虛!
在同志們的笑聲和掌聲中,這臺僅僅是長測,就從63年測到64年的雷達,徹底定型!
pd-63,世界上第一臺將前面所有的新技術集於一身,實現動目標檢測的先進雷達,算是徹底上了戶口。
這個終驗會議的時間並不長,加起來就大半天時間,主要原因,還是成果先進性、完成度都足夠高,甚至還有各種戰例支援。
這樣一來,事情就基本上沒有爭議,各個環節都非常快速、和諧,這在這種重大裝備的驗收上,極為少見。
高振東上輩子可是沒少聽導師說他在參加驗收時的趣事,嚴重的時候,也就只差打起來了。
就在大家往防工委食堂走的時候,雷達所的總工走上來,跟著高振東一起往外走。
高振東今天開會基本上沒怎麼主動發言,主要是對這個東西,他實在是太熟悉了。
這裡面提到的絕大部分新技術,都是從他手上出去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高振東名義上是驗收專家,實際上今天他也是被驗收的一員。
“高總工,怎麼樣,我們沒有辜負你傳授的技術吧?哈哈。”雷達所的總工笑道。
高振東點點頭:“嗯,這還用說,我可以說,在這方面,你們比我自己去用,還要強得多!”
這句話不是謙虛,也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實話。這裡面每一項新技術,高振東都敢說自己比同志們要強,但是組合起來能具體做成什麼樣,還是專業搞雷達的同志比自己要在行。
“別別別,您這話說得我都不敢接了,哈哈哈。”雷達所的總工笑道:“對了,上次您指導的那個大氣波導雷達的事情,我們已經開始搞了,同志們信心都比較足。”
搞科研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功越多,信心越足,算是一種良性的正反饋,而雷達所的同志們就正好走在這條路上。
高振東邊走邊點頭:“嗯,那就好,這方面,太細節的東西我也沒有深入研究,細節方面,還要同志們多多想辦法。”
雷達所總工道:“你已經用行波管、數字訊號處理器等技術,把這件事情的基礎打好了,而且還把理論上的路給找了出來,剩下的事情,還是我們來吧,要不然我們都不好意思自稱雷達所的了。”
兩人笑了起來,稍稍停歇的時候,雷達所的總工才道:“高總工,我記得防工委這邊曾經通報過我們一件事,您說過,透過雷達可以成像是吧?”
這件事情,是在討論反潛的時候,高振東提起過。
高振東恍然大悟,他們這是上一屜包子剛出鍋,就在準備蒸下一屜的材料了啊。
“對,是有這麼回事兒。”
“您說的技術,應該是指合成孔徑雷達,對吧?”總工問道。
合成孔徑雷達成熟是比較晚,但是和很多其他技術一樣,其實理論的提出,是很早的。還在半島之戰的時候,就已經由花旗科學家提出來了,在這方面不服不行,花旗那片土地,除了本地人之外,外地人還是很厲害的。畢竟那裡在s2算得上是和平之地,本土除了被小鬼子的氣球扔了幾個無關痛癢的炸彈之外,一切安然無恙。自然能吸引飽受戰亂之苦的歐洲人過去,這裡面自然也包括了各種高技術人才。
所以對合成孔徑雷達,國內並不是不知道。
高振東對此並不奇怪,點了點頭:“對,就是這個,而且前景非常廣闊。”如果說一般人對一個新技術的前景難以把握的話,那高振東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60年代提出的未來技術裡,除了可控核聚變這種變態之外,大部分技術的前景他心裡都門兒清。
“那就太好了!您在這方面已經開始開展研究了?我們有同志也在搞這方面的工作,但是不瞞您說,現在還比較困難。”作為一種51年才提出來的新技術,我們現在搞起來比較困難算是正常情況。
而讓雷達所的同志高興的是,高總工也在向這個領域伸手了!以他的風格和戰績來看,這大機率意味著在sar這個領域,也許國內能獲得一次大跨步的前進!
讓他如此有信心的,一是基礎技術已經基本能夠支撐sar的發展,二來,就是在理論方面,他相信高振東只要伸手,就絕不會空手而歸!
這不是迷信,而是信任。
高振東頓時就給整不會了,上次提起這件事情之後,一直沒有下文,他還沒準備呢。
好在手上捏了一些備用資源的他,一點也不虛。這玩意他只要想,還是能準備得起來的。
“嗯,剛開始,剛開始。什麼時候有空,我們交流交流。”高振東也不虛,要說實物,這東西他可能短時間沒法搞定,但是要說理論,他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畢竟這東西幾十年後就是放在大學課堂上公開教的。
不過還沒開始的他,現在自然不會深入,兩眼一抹黑,沒法說。
他這句話聽在雷達所總工耳朵裡,卻是無比的舒暢,穩了!穩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