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飛機餐還不錯,並沒有因為過年而敷衍,一隻鋁製飯盒,裡面是午餐肉配熱乾麵,還有一顆水煮蛋。
對於這樣的飛機餐,陳凡還是挺滿意的,可惜有些外國人不喜歡,非要吃什麼麵包,結果就因為有些地方做出來麵包不正宗,吃一口掉兩口,就被上級領導否決。
所以現在香港美心、應該正在與內地就辦合資航空食品廠的事情、展開談判吧?
說來也是可憐,京城航空公司要開闢國際航線,結果國外航空公司提出要求,必須提供符合他們標準的飛機餐,一日達不到標準,國際航線就一日不開通。
嗯,這裡說的就是中美直航。
雖然第一條真正的中美直航航線,是在明年一月份才開通,但這種超長距離航線,怎麼能不提前安排試航呢?
所以就有了這個國際航線的麻煩事。
本著原則性的問題不退讓、小問題都滿足的談判底線,民航局自然同意了美方的要求。
而且說實話,人家的要求也確實不過分,國際民航有自己的規則,既然你想要加入進去,就得按照人家的要求來。
當時國內也不是沒有外國航空公司進入,別的不說,一條飛小本航線的小本航空,和一條飛歐洲航線的瑞士國際航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最有可能成功合作的“好盆友”。
本著就近不就遠的中心思想,民航局先找了小本航空。
但小本子提出來的條件是,無論任何情況下,小本子的飛機到了國內機場,必須優先起降。
當時民航局的人起身就走,談都沒談,只留下兩個字,“免談”。
後來他們又去找瑞士國際航空公司,可瑞航提出的條件也沒好到哪裡去。
建航空食品站大約需要400萬美元,這筆資金他們可以提供,但要計收高額利息。
除此之外,食品公司的利潤,他們還要一半!
這麼苛刻的條件,民航局哪能答應?
否則那不成了冤大頭,白給人家打工了麼。
一家不成、兩家也不成,折騰來折騰去,各個單位口子的人都在為這個航空食品廠的事情想辦法。
這時香港新華社的社長王匡,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香港美心公司的老闆伍沾德。
老伍這個人,有才、也有心,加上美心是香港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對航空食品也不陌生,找他們應該沒錯。
後來證明,確實沒找錯。
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美心方面也不計較一時的得失,順利取得京城航空食品廠的合資資格。
這才有了國內第一家合資企業,“京城航空食品公司”。
陳凡吃著午餐肉和熱乾麵,抿一口茅臺,還從同機書友送的禮品裡面,翻出來幾截烤熟的燻腸和臘肉,美美地吃了一頓。
吃著美味的飛機餐,陳凡腦子裡卻想著,現在這個時間點,估計很快就要成立第一家合資企業了吧。
周正東還不知道又一個記錄即將誕生,他端著飯盒,將盒子裡的麵條扒完,隨後擦了擦嘴,說道,“中美之間正在就直航進行談判,計劃是在今年的5月1日,由泛美航空公司執飛第一班直航航班。
這麼長的距離,肯定少不了飛機餐,而且是份量比較多的正餐,就是不知道,到時候是西餐還是中餐?”
陳凡抿完最後一口酒,將剩下的大半瓶茅臺倒進自己的小酒壺裡,撇著嘴呲笑了一聲,說道,“以老美的優越感,絕對是西餐,保證不會有意外。”
周正東咂咂嘴,點頭說道,“還真有這種可能。”
隨即搖頭嘆道,“可惜,我的影響力只能在貿易領域有點作用,航空領域跟我連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陳凡將小酒壺放好,剩下的茅臺空瓶子放到一旁,想了想說道,“我聽說,民航局那邊正在跟小本子談判,要在京城建設一座航空配餐中心,老美很信任小本航空的質量,如果小本子不頭昏,弄不好真有希望建成。”
周正東有些奇怪,“建成就建成,小本航空如今是全球滿意度最高的航空公司,跟他們合作的話,內地也不吃虧。只不過,這件事跟我們沒關係吧?”
周家沒有食品方面的業務,如果非要說跟他們能扯上關係的事情,那就是盧家灣那邊有家食品廠。
可是航空食品的要求非常高。
別的不說,就拿剛吃完的午餐肉配熱乾麵加個水煮蛋舉例,雖然很好吃,可實際上是不符合國際航空餐標準的。
航空餐的首要標準就是衛生安全,那熱乾麵的芝麻醬,有合格證沒有啊喂?還有那糊在一起的麵條,我是攪呢還是不攪呢?
盧家灣食品廠出產的那些個熟食,提供給國內航線,說不定還可以,但供給國際航線的話,恐怕還遠遠不夠格。
反正到現在,他們還沒拿到可以出口美國的衛生許可。
這個周正東表示,真不是他的律所不給力,確實是美國方面的效率太低,而且對內地熟食的顧慮太多。
具體什麼時候能拿到,他只能表示未知。
連出口資格都沒有,更別說登上國際航線的航班。
所以大外甥提這個幹什麼?
陳凡看了他一眼,哼哼兩聲,嘀咕著說道,“老舅,如果這件事是真的,無論最後合資的是小本航空還是別的公司,你不覺得,國內第一家合資企業,就要落地了麼?”
一聽這話,周正東頓時兩眼放光,當即一巴掌拍在大腿上,“還是年輕人腦子好使,等下了飛機,我就給京城辦事處打電話。
第一家合資企業沒我的份,這第十家、第一百家,總歸有希望的吧?!”
陳凡咧著嘴,呵呵笑道,“那您放心,肯定有機會。”
他瞟了一眼周圍,小聲說道,“第一家一般都具有特殊性,但只要有了先例,後面的就好說了。只不過呢,如今看好內地、敢直接投資內地的公司可不多。
就像這次民航食品廠的談判,我懷疑啊,小本航空多半會抓住這次機會,提出一些離譜的條件。
因為他們對內地沒信心啊,根本就不會看好專案本身,只想著利用這個專案,從國內撈點好處。
同理,有興趣跟內地合資的企業,一開始肯定不會太多。您還說第十家、第一百家?
您信不信,只要您動作夠快,說不定第二家、第三家,都是您的。”
話說,誰知道改開後第二家合資企業是什麼公司來著?
反正陳凡沒聽說過,現在倒是有希望,是盛隆昌,或者別的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