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總,雖然渦噴模式切換還沒成功,但正如我剛才彙報的,兩種渦扇模式的切換已經非常成熟可靠。按照目前的狀態,即便渦噴模式暫時無法啟用,也完全可以確保盛京那邊的五十號工程原型機按計劃完成首飛和主要的亞音速/超音速包線試飛……”
劉永全卻沒有聽下去,而是直接從放在腳邊的公文包裡,取出了一份裝訂厚實的技術檔案。
檔案封面沒有任何花哨的標題,只有簡單的專案編號和“絕密”字樣。
他站起身,將這份沉甸甸的檔案遞給了秦小明:
“看看這個。”
秦小明帶著滿腹狐疑接過檔案,翻開首頁。
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全新的變幾何分流環三維結構圖。
只一眼,他的呼吸就為之一滯。
“這……這是……”
秦小明越看越心驚。
這與整個團隊過去一年嘔心瀝血設計、迭代了無數次的方案截然不同。
雖然思路都是增強流道適應性、最佳化極端開度下的氣動效能,但具體實施路徑和細節設計卻比之前大膽且徹底得多,幾乎是對原有構型的一次顛覆性重構!
母葉片和子葉片的鉸接方式、空間連桿機構的運動軌跡、甚至部分承力結構都做了重大調整。
秦小明猛地抬頭看向劉永全,眼神中充滿了震驚,以及幾分本能的疑慮——
如此重大的改動,風險極高,週期更是難以預估。
他張了張嘴,剛想提出質疑,目光卻下意識地掃向了設計檔案首頁下方那幾行設計人員簽名欄。
排在首位的那個名字,瞬間讓他所有到了嘴邊的疑問和擔憂都嚥了回去。
常浩南。
看到秦小明瞬間變幻又最終歸於平靜和了然的神情,劉永全嘴角的笑意更深。
他走到窗邊,緩緩開口道:
“我這次過來,就是受常院士所託……渦扇25目前面臨的問題,根源確實在分流環結構本身與極端流態轉換的匹配性不足,而這份方案,正是基於最新的理論突破,對分流環結構進行了根本性的最佳化設計,目標就是一步到位解決所有模式切換,尤其是向渦噴模式切換的流場穩定性問題。”
秦小明連續張了好幾次嘴:“可是……這……”
“具體原理我後面會和你們細講……”說到這裡,劉永全的聲音卻突然卡了一下,“咳咳……可能還需要常院士來跟你們細講……但總之,新設計的核心部件已經在緊急生產,預計三天後就能送到涪城。”
秦小明眼神一亮:“明白!我馬上調整03號原型機的後續測試計劃表,優先安排新分流環元件的更換和測試!確保第一時間驗證效果!”
“嗯。”劉永全點點頭,對秦小明的反應速度表示滿意。
但隨即又補充了一句,語氣意味深長:“別忘了,通知盛飛集團五十號工程那邊負責發動機介面和飛控的同志,讓他們派核心團隊過來,一起參與後續的測試規劃和資料分析。”
秦小明剛拿起電話準備安排工作,聞言手指頓在了按鍵上。
他看向劉永全,眼神中先是掠過一絲疑惑,隨即迅速轉化為恍然。
“一步到位……”秦小明低聲重複了一遍,徹底明白了對方剛才的意思。
不僅僅是要解決渦扇25發動機自身的問題,還要將發動機與飛機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最佳化和驗證,追求全域性最佳,而不僅僅是部分單項指標的突破。
“我立刻聯絡盛飛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