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常浩南這帶著點茫然的反問,剛才還板著臉的雷文成,嘴角難以抑制地向上彎起一個弧度。
他側過頭,帶著一種“果然如此”的瞭然神情對蘭新志說:
“蘭主任你看,我說什麼來著?常院士的心思,早就不在跟這些花架子打嘴仗上了。”
但常浩南此刻是真的很懵:
“到底怎麼回事?”
蘭新志沒說話,直接掏出自己的手機,手指在螢幕上快速點劃了幾下,調出一個新聞聚合頁面,然後輕輕將手機推到常浩南面前寬闊的辦公桌上。
螢幕上,赫然是數家國際主流科技媒體的頭條截圖,標題無不聳動:
《helion energy宣佈突破,聚變商業化曙光初現!》
《無需點火,磁壓縮引領未來!》
《helion獲40億美元投資,目標十年內建成商業電站!》
……
看這報道的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明天就要成功了。
“嚯,陣仗不小。”常浩南低聲嘀咕了一句,同時拿起手機把螢幕上的內容流轉到了旁邊更容易閱讀的電腦上。
隨著年紀逐漸增大,他也越來越喜歡在大規格的螢幕上閱讀文字了。
蘭新志則一邊收回手機,語氣帶著一絲旁觀者的調侃,但也僅止於此:
“現在整個西方的媒體,尤其是美國那邊,簡直把這家helion捧成了‘人類文明的火炬手’,就指著他們打破能源僵局,重塑世界格局了。輿論熱度高得離譜。”
旁邊兩個人也好奇地湊了上來,跟著一起瀏覽新聞中的具體內容。
脈衝磁壓縮聚變、60秒等離子體約束時間、獲得40億美元創紀錄融資、計劃十年內建成商業電站……以及,在釋出會尾聲,那位年輕ceo大衛·特萊面對鏡頭,帶著一種混合著自信與微妙挑釁的神情說出的那段話:
“如果華夏方面真的取得了如此驚人的突破,那就應該像自己的helion energy一樣開始建設商業化運營的聚變電站,而不是隻在紙面上做文章!”
看到這裡,常浩南臉上露出了跟剛才雷文成同款的、“鬧麻了”的表情。
見狀,蘭新志也知道常浩南應該已經看完了全部內容,於是正色問道:
“您看這家公司……還有這個特萊的言論,姿態擺得很高,針對性也不弱……要不要考慮把他們納入到‘熔爐’清單,或者後續的管制關注名單裡?給他們降降溫?”
常浩南幾乎沒有思考,直接搖了搖頭:“不必。純粹是浪費精力。”
他把螢幕上的頁面切換到一張宣傳圖上:
“40億美元,按現在的匯率算,只相當於我們示範堆專案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多點……以美國的工程組織效率和大型科技專案管理能力來看,別說十年,就算二十年,這電站也未必能真正落地……他們的信心,恐怕更多是建立在華爾街的資本遊戲和媒體造勢上。”
就在這時,一直盯著新聞頁面細節部分的胡長貴忍不住插話道:“話說……雖然這專案聽著是有點懸,像在畫大餅。不過……”
他指了指報道中關於helion技術路線的一段描述:
“他們這個思路,不用燒開水推動汽輪機,而是直接用等離子體膨脹或者磁場變化來發電,繞過了傳統熱迴圈這一步,理論上的能量利用效率……好像確實能提升不少?”
話音剛落,辦公室裡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微妙。
另外四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浮現出了相似的、古怪的笑容。
胡長貴瞬間感到有些尷尬和茫然,下意識地摸了摸後腦勺:
“呃……我說錯什麼了?”
作為一個幹了大半輩子土木的基建工程師,他確實對其它領域的前沿瞭解不足。
短暫的靜默後,常浩南先開了口:“你沒說錯,減少能量轉換環節確實能提升效率……”
他首先肯定了對方的說法,接著話鋒一轉:“但其實我們的示範堆,也不用燒開水。”
“啊?”
彭覺先接過話頭:“常總設計的示範堆發電路線,採用的是比等離子體膨脹發電更直接、理論上能量轉化效率也更高的技術——磁流體通道發電。”
“啊?”
胡長貴徹底愣住了。
彭覺先則繼續解釋:
“高溫等離子體本身就是導電流體……當然真空室內的等離子體不可能直接用來發電,但可以讓受到二次激發的等離子體在強磁場中高速透過……原理跟他們那個膨脹發電有點類似,但轉化水平更好。”
“這……咱們已經有這技術了?”
胡長貴很快理解了對方的意思,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國內有如此前沿的佈局。
“不光是掌握……”彭覺先聳了下肩膀,“相關的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其實早就在小功率的……實驗裝置上驗證過很多次,技術路徑是成熟的。至於更大功率的驗證……那就只能等到xs-1發射之後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