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671章 改變世界的大工程

功率增益因子(q值):預期穩態執行值100

執行模式:穩定 h模

背景磁場強度:≥12 t

……

這些數字實際已經非常誇張了。

但更讓他感到炸裂的還在後面——

設計輸出電功率: 10萬兆瓦

要知道,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站是蒙省托克托電廠,設計總裝機容量6720mw。

而整個三峽工程的裝機總容量,也不過22400mw。

換句話說,這一座示範堆的預計功率,就相當於15座托克托,或者四個半三峽。

如果不考慮輸電損耗和電網的冗餘需求,那麼單堆就可以滿足一整個地區、或至少兩個省級單位的電力需求……

工程總投資估算(不含非電網類基礎設施):¥。

雷文成自問對數字相當敏感。

然而這個位數還是讓他下意識往後面的括號看了一眼。

當看到“人民幣柒百五拾億元”幾個大字時,雷文成感覺呼吸都滯澀了一下。

作為超大型集團的掌舵人之一,他自然見過不少總投入百億、甚至更高的專案。

但那些無一不需要移山填海,涉及到難以想象的土方工程量。

而眼前這個,卻僅僅是一座示範堆而已。

還不包括非電基礎設施。

也就是如果要為此而修路搭橋建城,那全都要另算。

還是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更震撼的則是,看首長的意思,似乎是真的在考慮這個專案的可行性。

他強迫自己繼續往下看。

報告的技術論證部分雖然關鍵推導有塗抹,但邏輯鏈條清晰,尤其關於等離子體磁流體力學穩定性控制、高約束維持、高熱負荷材料解決方案等核心瓶頸,都提出了基於“突破性理論進展”和“已驗證工程路徑”的具體方案。

其中更是多次提到了“hl-2a長脈衝高約束執行成果已驗證關鍵理論預期”的說法。

“1小時10分鐘?”

這是雷文成哪怕在近幾天的會議上都沒聽說過的內容。

如果不是資料來源過於權威,他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有人在整蠱自己。

……

不知過了多久,雷文成終於緩緩合上資料夾,感覺手心都有些潮溼。

他摘下眼鏡,再次擦了擦額角的汗珠。

“看完了?”老人問道,目光平靜地注視著他。

“是,首長。”雷文成將資料夾輕輕放回茶几上。

“說說你的看法。不要有顧慮,想到什麼說什麼。”老人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迴避的力量。

雷文成深吸一口氣,整理著翻騰的思緒,字斟句酌地開口:

“首長,坦率地說,看完這份建議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天馬行空。這個目標,這個體量,這個投資,都遠超我們目前聚變研究領域的常規規劃和預期。”

他停頓了一下,看到老人沒有任何表示,便繼續道:

“我們集團的主要業務是涉核工程建設,不主要負責核理論研究,但是,如果……如果建議書中所依據的‘突破性理論進展’是真實可靠的,並且如報告所言,其關鍵部分已經在hl-2a裝置上透過長達4200秒的高約束、淨能量增益執行得到了驗證……”

他再次提到了這個足以震動整個學界的訊息:

“那麼,我認為……這座示範堆的建設,雖然挑戰巨大,但並非空中樓閣,並且從工程角度上看,它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可行性基礎。”

老人微微頷首:“嗯,那就先拋開聚變實現的問題,只考慮你們擅長的工程領域,你覺得,值不值得投入?”

雷文成知道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他挺直了腰背,聲音沉穩下來:

“值得!首長,我認為非常值得!而且意義甚至遠超技術本身!”

“十萬兆瓦的穩定清潔基荷電力,足以支撐兩個東部沿海省份或三到四個內陸省份的核心用電需求。更重要的是,聚變燃料氘可從海水中提取,氚雖然需要增殖,但消耗量極小,且其增殖所需的鋰資源以及初期啟動所需的部分放射性原料,其總量和運輸需求遠低於裂變堆的鈾資源。”

說到這裡,雷文成指向報告中的一個部分:

“這裡面也提到了,只有少部分礦產類原料需要進口,甚至可以透過空運滿足關鍵需求,這將使我們在相當程度上減少對煤炭和石油,繼而減少對海運通道的致命依賴,把能源命脈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從工業與科技引領的角度看,率先實現聚變能的商業化應用示範,其國際影響力和戰略價值無法估量,這將標誌著人類在能源利用上的一次質的飛躍,甚至是我們進入下一階段文明的鑰匙……毫不誇張地說,在人類發展史上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進步也只有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對火的利用……毫無疑問,這將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和科技秩序。”

起初,雷文成還是在單純回答問題。

但說到後面,甚至帶上了一種對偉大工程的嚮往和肯定。

老人靜靜地聽著,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明顯的態度。。

“嗯,戰略意義,你看得很清楚。”他放下茶杯,目光轉向雷文成,“那關於選址呢?建議書裡提了兩個預選方案,黔東和遼西。你怎麼看?”

雷文成精神一振,這個問題他從剛才看到之後就已經開始思考。

於是迅速組織語言回答:

“首長,從地緣安全形度看,兩個選址都符合‘戰略縱深、遠離主要海岸線和敏感陸疆’的核心要求,遠離東部沿海潛在的第一波次打擊範圍,也避開了西部和西南方向的高敏感地帶,這方面差距不大。”

“但從工程建設和未來執行保障的角度綜合權衡,我個人更傾向於遼西方案。”他語氣肯定。

“說說理由。”老人的臉上第一次露出笑容。

“主要有三點:”

“首先,在金城504廠停堆改造之後,我們新建的那座氚增殖工程試驗堆位於蒙東地區,和遼西選址的直線距離更近,物流保障,尤其是初期的特殊物料運輸更為便捷高效,黔東則相對偏遠。”

“第二,遼省擁有相對較為雄厚的重工業基礎和裝備製造能力,尤其是大型壓力容器、特種材料加工等方面,盛京、連海等地的相關產業配套相對完善,同時東北地區擁有多所頂尖工科院校和核相關研究機構,人才儲備和協作網路有優勢。”

“最後就是防禦部署的適應性……我不是軍事專家,但面對現代偵察手段,山區能夠提供的隱蔽性增益很小,反而是遼省西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更有利於部署防禦體系。而且,平原地區對於大型工程建設的施工組織、重型裝置運輸、以及未來可能需要的超高壓輸電走廊建設,都更為有利。”

雷文成條理清晰地闡述完自己的觀點,然後安靜地等待對方的回應。

他心中明白,這份建議書,以及隨之而來的選址決策,將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好的,我知道了。”

老者站起身,擺出一幅準備送客的架勢。

而不出所料地,當雷文成推門離開辦公室的時候,也和之前的彭覺先一樣,在門口遇到了下一位被帶到此處的同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