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91章 閒聊

畢竟現在的技術條件下,要在城市讓一個普通人脫貧致富,和在農村讓一個普通人脫貧致富,兩者需要消耗的資源量有著巨大的差別,而且收益率也有明顯的區別。現在在亞聯境內,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區,其整體經濟水平就越高,人均收入、人均公共資源消費就越高。

這倒不是在鼓吹城市化好。

城市化也要看技術大背景、管理制度,不然就是在想當然。

比如巴西,當地城市化確實高,但城市裡面的貧民窟卻一大堆,大量城市貧民的存在,導致城市治安惡化。

而亞聯的城市化,那是靠技術的紅利實現的。

現在遍地都是的農業大廈,讓大量入城的農民獲得穩定的工作,還有日益龐大的服務業、小工業,又穩定了一大批入城農民。

大家都有工作,收入普遍比較好,這進一步推動城市化的發展。

這其實非常好理解。

假如有兩個地區,人口都是1000萬,但一個地區的人口中,80%都是鄉村人口,20%是城鎮人口;另一個地區則是全部都是城市人口。

在工資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後者需要的服務業規模,至少是前者的三倍以上。

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就在規模上,鄉村人口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分散,彼此距離比較遠。

好比你是一個餐飲經營者,你會在一個小鄉村開飯店,還是會在城市裡開飯店?

你說我可以靠村裡的老鄉消費。

那你這個飯店的上限已經被鎖死了。

城市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服務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叢集化,從而讓服務業可以高度競爭,從而將服務單價壓下來。

在城市可以維持大型醫院的正常收支平衡,但在一個偏僻鄉鎮的大型醫院,如果周圍沒有大城市,那這個醫院肯定要收不抵支。

其實這也是之前賽里斯面臨的問題。

為了保證邊遠地區的人口可以獲得各種公共服務,只能硬著頭皮建設醫院、學校、圖書館,維持汽車客運站和鐵路路線。

然而這種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註定是虧本買賣。

雖然很多人都說不能如此功利的看待這種事情,但如果可以透過城市化,將人口集中起來,將邊遠地區的人口遷移出來,才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過要實現這一點,技術條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不然就是一個大號巴西。

而江淼的出現,恰恰帶來很多技術,這些技術就成為了推動賽里斯,乃至整個亞聯進行全面城市化的內在動力。

飛艇內部的大廳內。

聊天還在繼續。

林懷瑾沒有詢問江淼這一次出行的事情,畢竟這種事情他還是知道輕重的,他談起了太空農業那方面的事情:

“老闆,最近新天宮2號空間站的農業實驗室那邊,搞出了不少適合低重力環境下的農業技術,咱們公司什麼時候正式發展太空農場呀?”

“還沒有那麼快。”

姬志英插了一句:“低重力環境的農業技術很難有點困難。”

“姬博士,聽說你是研究太空化學的?”

聞言,姬志英一板一眼地回道:“準確一點,是研究微重力環境下的化學合成技術。”

沒有研究過太空農業的林懷瑾,好奇地問道:“姬博士,太空環境對化學合成的影響有多大?”

“具體的情況,一時半會我也很難解釋清楚。”姬志英可能在表達能力上有點差,不知道如何回答林懷瑾的問題。

江淼隨手叉了一塊菠蘿,然後笑著說道:“太空中的化學合成確實比較麻煩,因為在微重力環境下,會導致很多化學變化表現出和地球地表不太一樣的情況。”

林懷瑾給兩人添滿了茶:“我聽說太空中,冶煉出來的合金材料,質地會非常蓬鬆和均勻,還有一些奇特的表現。”

“確實會有這種表現。”姬志英點了點頭。

就在此時。

黎子軒快步小跑過來。

看到這一幕,林懷瑾將準備說出口的話嚥下去。

來到江淼一旁的黎子軒,小聲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江淼眉頭一皺,隨即站起來:“懷瑾、志英,你們聊,我有點事情先去處理。”

“老闆,太客氣了,您忙,我和志英也要去吃飯了。”林懷瑾站起來。

“嗯。”

江淼急匆匆離開。

飛艇的專屬辦公室內。

他看著手上的報告,臉上閃爍著思考的神情,同時還有一絲詫異。

這份報告上的內容,是王礪鋒轉交給他的,除了關於各種生物輔助裝置的測試簡報之外,還一條比較敏感的內容。

那就是他們在小威尼斯地區,獲得一個秘密組織的資訊,這個組織的情報不多,但情報分析部門判斷,可能和幾年前的絕育危機有很大的關係。

江淼其實知道相關的情報,只不過他不好直接說出來。

沒有想到這幫傢伙竟然在小威尼斯被亞聯的特工拿下了一個核心頭目,看完這一份報告之後,江淼並沒有吩咐什麼,而是先讓黎子軒出去。

辦公室內只剩下他一個人。

這個時候他才開啟自己的專屬膝上型電腦,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好久沒有調查歐美的情報了,今天剛好有空,便打算再次調查一點,更新一下情報資料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