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觀眾也是和我同樣的感受。
所以我想在這裡問一句,為什麼,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
“因為第一性原理,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我們可以將問題分解為最基本的事實,然後基於這些事實重新構建邏輯推理。
不需要去依賴於類比或傳統假設,從原子級的事實開始推導結論。
直接前往火星比先改造月球作為跳板,要更靠譜、更划算、更合理。月球是分心的事,因為它會分散資源,而不會顯著降低整體難度或成本。
第一點,如果先去月球建立基地作為中轉,我們需要先將大量質量從地球運到月球,包括了燃料生產裝置、棲息地等,這會增加總加速需要的動能需求。
火星大氣稀薄允許入軌時減速,月球表面著陸和起飛都需要純火箭推進。
另外月球的基地還會引入額外的複雜性,包括極具腐蝕性的月球塵埃,完全暴露在輻射範圍內的無大氣環境。
根據我們的計算,直接去火星,比從月球繞路要節約20到30百分點的推進劑需求。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行星的元素決定了燃料和生命支援系統的潛力。
簡單來說,火星有大氣層,大氣層的95%都是二氧化碳,水冰廣泛存在於地下。
月球的水冰要到月球南極的陰影層去尋找,火星上的水到處都是。
可以直接透過sabatier反應和電解,就地生產甲烷和氧氣作為火箭燃料。
火星土壤包含了鐵和矽,可以用作3d列印,稀薄大氣可以提供輻射保護,可以做一些溫室效應的實驗。
從各個方面來說,火星都幾乎完美,天然就是宇宙給人類社會留的一片新的大陸。
每次我在看火星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太陽系是被精心設計出來,最適合人類發展的環境。
地球完美無缺,我們在地球上發展出了燦爛的文明,火星比地球環境惡劣一點點,這個惡劣恰到好處。
倫道夫說月球是我們走向宇宙的跳板,我的觀點和他不同,我認為火星才是我們前往宇宙的跳板。
當我們充分開發完地球,就可以前往火星,開發改造火星,等到火星的資源被利用完,再把視線投向整個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
這才是合理的發展趨勢。
現在白宮搞什麼月球開發計劃,還要花費一萬億美元,這是徹頭徹尾的錯誤計劃。
我們不應該被拉入到華國的節奏裡。
他們需要靠月球超低溫來視線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突破,我們需要嗎?
我們不需要,我們現在在半導體領域就是優勢。
這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有全球最強的算力。
我們就算在月球建起了月球基地,對我們而言,無非是又一個宇宙奇觀,和阿波羅登月類似,不會對現實產生影響。”
馬斯克說完後,蒂姆問:“所以你認為倫道夫的觀點是錯誤的?”
放之前,馬斯克肯定毫不猶豫地一頓狂噴,你什麼角色?我肯定是對的。
現在嘛,他的說法要柔和很多,既是因為林燃取得的成就,也是因為林燃和燕京方面的緊密合作,這都讓馬斯克變得小心謹慎:
“我們各自提出的方案,都是最適合我們本國的方案。
倫道夫的方案對華國而言恰到好處,他們過去缺乏登月經驗,沒有實現過登月,這次在倫道夫的帶領下一次性完成了載人登月、南極著陸、尋找水冰、常態往返。
這些意味著,他們已經具備開發月球資源的能力。
儘管這樣的開發,是成本大於收益的開發,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開始。
他們可以基於這個完美的開始,做一些基於月球環境的創新,像現在他們宣佈的月球超導計劃。
這個計劃對華國而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又已經有了好的基礎。
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先天環境和華國不一樣,我們去和華國競爭月球的主導權,這本身就不合理。
我們應該做的是把這一萬億美元用於去火星的技術研究,用於火星的開發,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蒂姆問道:“埃隆,有一種說法認為,華國在月球超導推進的過程中,衍生的研究產物會是下一代半導體的原材料,所以我們不能在這場競賽中落後,我們也應該在月球上有基地,開展月球超導的研究,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馬斯克說:“首先這只是一種可能性,在月球可以應用的超導材料在地球的溫度和壓力下是否還會繼續表現出超導性,是否具有實用性,這些是未知數。
我們要為了這個未知數花一萬億美元嗎?
其次就算真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和華國合作?
我一直秉持的觀點都是,我們其實是可以和華國合作。
我們之間沒有根本上的衝突,我們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
阿美莉卡負責科技創新,華國負責生產製造,就像過去我們的合作模式一樣。
如果真的要讓阿美莉卡再次偉大起來,反而是火星殖民計劃能夠撬動投資、就業和資源。
如果華國實現了半導體技術的突破,而阿美莉卡先完成了火星的開發,你可以想想,這個交換,誰更賺?
我們將擁有一整顆新的星球,我們搶先擁有這顆星球,一整顆星球,這不是區區半導體技術可以比的。
在我看來,開發火星要比華國的半導體技術突破來的更快,確定性更高。”
馬斯克沒有把話丟給主持人蒂姆,而是接著說道:
“我認為白宮現在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而且我們在這個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被華國拉入到了一個他們擅長定義的戰場。
這一萬億美元,如果花在火星上,帶來的效果和價值會遠大於花在月球上。
我真的很痛心看到這一幕,把大量資源浪費在一件錯誤的事情上,這是一次重大的浪費,是戰略意義上的失誤。
等到白宮和nasa意識到,去月球沒有意義,再想回過頭來採納我的方案,到那個時候,債務高企的阿美莉卡,真的還有輾轉騰挪的財政空間,再拿出一萬億美元來嗎?”
馬斯克語氣悲憤,臉色很不好看。
屬於是敗犬哀嚎了。
很簡單,一萬億美元,史密斯專員們都準備好了,怎麼可能因為你一句話就不推進了?
他全都說錯了。
至於債務高企,再借不就好了?別說一萬億,再掏十萬億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等到大t上臺,他會見到最狂野的勒索,全球巡迴勒索,動輒幾千億美元的勒索,沒錢?不存在的。
和大t的要價比起來,沙爾文要臉多了。
“德格爾拉赫隕石坑作為月球基地候選地點的適宜性評估
報告編號: aer-art-2023-018
提交單位:國家航空航天局
編制單位:航空航天公司,月球探索系統部
日期: 2023年8月1日
分類:非機密——僅供官方使用
摘要
航空航天公司對德格爾拉赫隕石坑(中心座標約88.5°s, 87°w,直徑約32 km)進行了全面的工程和科學適宜性評估,作為nasa artemis計劃下月球基地建立的潛在地點。
該分析基於月球勘測軌道器的資料,包括月球軌道鐳射高度計地形模型、diviner月球輻射計實驗溫度分佈,以及mini-rf雷達成像。
關鍵發現表明,德格爾拉赫隕石坑高度適宜,因為其靠近永久陰影區,潛在含有揮發性資源,坑緣具有近恆定光照用於太陽能發電,且地形相對適合艙外活動和原位資源利用)。
然而,挑戰包括極端熱梯度(psrs內-230°c至坑緣+120°c)和中等坡度風險(平均10-15°)。
與相鄰的沙克爾頓隕石坑相比,德格爾拉赫.”
喬納森看著手裡的報告,裡面的內容太熟悉了,這是他2000年的時候做的報告,這份報告和2000年的時候比起來,裡面就只改了數字。
探測器的精度提升,導致一些資料需要進行修正,但核心內容沒有變的。
就是這麼一份報告,nasa居然花了超過3億美元。
當然,還有另外一份報告,是關於沙克爾頓隕石坑的,那份報告同樣出自他之手,花了八千萬美元,最後nasa沒用上,華國人用上了。
他看完報告,準備提交給nasa方面,作為階段性成果,艾琳娜急匆匆衝進他的辦公室:
“史密斯博士,大事不好!華國這個月的登月,在德格爾拉赫隕石坑著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