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個階段,人類的工程建設飛船就會將建設好的結構進行空間封裝打包,同時也會給這些空間安裝空間折迭傳送門,這些傳送門在夢幻天琴號完成之後,就是戰艦內部的一扇扇空間門。
透過這些門,生活在夢幻天琴號上的人們就可以去往不同的空間。
工程飛船會以拖動空間的方式,如同螞蟻搬食物那樣,將這群空間模組搬到大圈圈裡面,然後用定向量子放逐將之送入預定區域。
而後就是透過撥絃的形式,將這些空間與卡拉比-丘流形嵌合起來,將所有空間都鑲嵌到卡拉比-丘流形內部,這個過程需要大概五萬年時間。
最後一步是將完成的後的卡拉比-丘流形按照原來記錄好的資料捲回,使之變成一個看起來跟自然界中存在的卡拉比-丘流形沒什麼兩樣的存在。
整個建造過程需要宏觀裝置和極微觀領域相互配合,一系列操作就如夢幻一般,它已經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戰艦。
按照人類工程師、科學家們的估計,完成後的夢幻天琴號可以存在於宏觀大宇宙中,也可以隨意進入微觀世界裡,並且因為它本身就是卡拉比丘-流形的緣故,它會變現出它屬於微觀存在的物理特性。
這將使得它可以在微觀世界自由穿行,同時也不懼怕任何降維打擊,因為降維的本質是將宏觀維度打成微觀蜷縮維度,但夢幻天琴號本身就可以在極微觀領域中自由自在。
降維打擊對它來說就好像不著力的打擊,輕飄飄的一點作用都沒有。
如果人類文明願意,到時候甚至可以駕駛著夢幻天琴號在二維空間平面上跳舞。
可以說,任何作用於大宇宙宏觀三維的打擊都對它沒用。
這還只是它的被動防禦效果,人類文明科學家基於對卡拉比-丘流形的奇點特性與對稱性研究,發現其在緊緻化過程中會因為弦纏繞奇點而產生對應基本力效果。
基於此,他們覺得可以開發出相應的打擊方式。
再有就是基於不同型別卡拉比-丘流形的特性的研究,有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打擊方式。比如弦在流形上不同位置相互作用的強度會決定夸克輕子質量矩陣,如果對這一規則有深入研究,人類便可以透過撥絃的方式影響夸克一些性質,從而達到打擊目標的目的。
在理論中存在10^500種可能的卡拉比-丘流形,人類科學家在制定夢幻天琴計劃的時候,就有一個雄心壯志,便是要全部研究透所有可能存在的流形。
搞清楚所有流形的性質,掌握它,然後為人類所用。
在天琴號計劃中,科學家們就有過這樣的論述,他們發現可以透過修改一些引數的方式,讓一種流行向另一種流行轉換。
目前這個規律已經被人類文明掌握。
也就是說,夢幻天琴號雖然是基於一種卡拉比-丘流形建造,但它卻可以是任何一種人類掌握的微觀六維流形形態。
而不同流形又會對應不同的物理規則,比如人類透過撥弄卡拉比-丘流形之中的弦或弦組合的方式,就發出不同效果的打擊。
比如有一種卡拉比-丘流形就和手性對稱機制有關,那麼人類文明只要掌握它,就能透過撥絃的方式,打出顛倒正常手性對稱的物理規則修改打擊。
如果說人類的撥絃行為是撥弄琴絃,那麼不同的卡拉比丘流形就是不同的音階過濾器,它們可以讓人類撥絃的行為撥弄出不同的音調、音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