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牽引車的輔助下,二代太空梭鯤鵬號正緩緩的從停機坪駛向跑道。
和普通的民航客機不同的是,太空梭的引擎更像是運載火箭,它產生的極高溫度使得它在執行的時候周邊幾乎不能有任何的障礙物或工作人員。
畢竟被普通飛機的引擎吹一下還有生還的機率,但空天引擎噴射出來的超高溫等離子體流別說是人了,就是混凝土牆壁都會在短時間內熔化成岩漿。
這也意味著在出入停機坪的時候它需要牽引裝置來輔助滑動,直到停留到寬敞的跑道上,確認尾部沒有任何的東西后才能正式啟動空天引擎。
也算是這種新型太空梭的一個小小缺陷了。
站在跑道不遠處的廊橋上,參與了量子引力模擬激發/接收裝置的的日耳曼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特奧多爾·亨施教授眺望著跑道上正拖拽著紅紫色尾焰不斷滑行最終翱翔上天的太空梭,臉上充滿了感興趣、好奇、驚歎等各種神色。
雖然說並不是第一次知道華國在航天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研發出了一種不同於蘇米兩國的太空梭。
但當他真正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這種龐然大物的時候,仍然為之發自內心的驚歎和震撼。
“不可思議,雖然早就聽說過你們研發出了一種像普通民航客機一樣發射的太空梭,但這種飛行方式,真的能跨越大氣層飛上太空嗎?”
目送著最後一架太空梭上天后,特奧多爾·亨施教授一臉感慨好奇的看向了站在身旁的徐川。
站在廊橋上,聽到這位特奧多爾·亨施教授的問題後,徐川輕輕的笑了笑,開口道:“能否跨越大氣層進入太空,你不是早就已經知道了嗎?”
特奧多爾·亨施聳了聳肩,開口道:“知道,但知道和親眼見證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你知道嗎?現在的我根本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震撼,你們研發的這太空梭已經徹底顛覆了我對於航天發射的瞭解。”
“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航天發射不應該是像沖天炮一樣,豎起一根超級大管子,然後它的尾部‘嗖’的一下噴出一大堆的火焰徑直飛上天嗎?”
“而你們這種發射方式如果不說的話,我只會以為它是一架普通的飛機。”
“還有那種赤紫色的尾焰,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使用的空天發動機好像是基於電磁推進的方式研發的,有什麼高效率的航天推進工質顏色是赤紫色的嗎?”
一口氣提了好幾個問題,特奧多爾·亨施教授的眼神中滿是好奇的神色。
廊橋上,徐川笑著開口道:“你說的那種是化學燃料運載火箭,是早已經過時了的航天發射技術,現在我們有更先進的!”
“至於尾焰,那隻不過是一種最普通的航天推進工質而已。”
並沒有正面回答這位特奧多爾·亨施教授的問題,徐川也只是簡單的說了兩句而已。
事實上,即便是太空梭出現已經幾年了,外界對其的瞭解依然並不是很多。
當然,像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這種基礎資訊各國肯定清楚。
一方面是太空梭已經面世好幾年了,大家一直都在蒐集資訊進行調查。另一方面早在前兩年的時候航天局那邊就透過新聞釋出會對外公開了一些基礎資訊。
但空天發動機引擎使用的推進工質、結構這些細節,就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了。
這方面至今都是嚴格保密的存在,或許已經有一些研究機構或國家猜測到了空天發動機在大氣層內航行時使用的工質就是空氣,亦或者是空氣中的氮氣等氣體。
但無論是華國也好,還是下蜀航天基地也罷,都從未正面回應過。
即便是那些猜測到了部分細節的國家或研究機構也不會對外宣傳。
畢竟這可是航天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自己偷偷研究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對外分享。
在現場的,並不僅僅是參與了量子引力模擬激發/接受裝置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還有部分獲得了資質的媒體機構。
比如ctv央媒、在全世界有著廣泛影響力,且報道相對公正中立的路透社、華盛頓郵報等等媒體。
畢竟這次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的實驗對於華國來說是一個對外宣傳的好機會。
儘管如今他們在世界格局上的影響力已經遠超米國、歐盟等國家,但影響力這種東西,就像金錢一樣,又有誰會嫌多呢?
這些媒體記者在報道超光速航行技術驗證實驗的同時,也會在無形中將華國的強大和影響力對外擴充套件出去。
當然,這些媒體記者能夠拍攝和採訪的區域也僅限於太空梭發射的時候。下蜀航天基地中的製造工廠和核心區域是不可能進入的。
站在指定的拍攝區域,來自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記者在扛著碩大的攝像機將太空梭升空的過程拍攝下來的同時對著鏡頭解說著。
“不可思議!”
“華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就像是普通民航客機一樣的太空梭在跑道上滑行了一段時間後直接就起飛了,整個過程絲滑的就像是你購買了一張機票從華盛頓飛往紐約一樣!”
“而正如我們所見,剛剛在這座航天基地中所發射的三架太空梭,它們將攜帶五組量子引力模擬接收裝置前往木星的近地軌道,以在今年的11月正式對由國際知名學者徐川教授提出的超光速航行技術進行可行性驗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航行任務不僅僅是為了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同時也將創造人類文明載人航天最遠的航行記錄。”
“而據瞭解,本次由三架太空梭組成的航天編隊將在兩個月後正式抵達木星的近地軌道附近。”
“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華國就有能力將宇航員從地球送往超過7億公里之外的木星!他們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簡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華盛頓郵報為您報道”
在媒體的報道下,攜帶著量子引力模擬接收裝置的太空梭正式朝著木星出發的訊息很快就傳遍全世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